童夢琳 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在新醫改不斷深化的背景下,醫院不但要堅持以公益、服務為目的的價值導向,同時還面臨著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既往的粗放型管理運營模式已不符合當前背景時期醫院發展的新需求[1],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及運營效率就要求醫院需要以精細化的方向,全面加強醫院的運營管理。精細化績效管理通過對各個環節的科學化、數據化、精確化的針對性管理,從而全面提升醫院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保障其個人發展與總體發展的戰略目標一致性,進而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提升醫院的醫療服務水平。基于此,本文就精細化績效管理現狀以及其對加強醫院運營管理的主要體現展開分析,為促進醫院發展提供參考。
多數醫院在傳統的績效管理模式下,雖然也有結合經濟效益和工作效率而制定的績效考核標準,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現象。以某臨床科室為例,按照既往的績效考核的模式由于績效目標不清晰,在考核中占比更多的是該科室的收支結余,這就導致臨床科室的醫療收入被過分重視,而對醫療的成本管控力度不夠,臨床科室也難以實現合理的工作量及績效分配,醫務工作人員因此也難以實現付出與收支的平衡,長此以往消磨了工作積極性。
精細化績效管理是需要醫院全體工作人員在同一戰略目標的指導下齊心協作,促進個人發展的同時也促進醫院發展的良性循環過程[2]。而當前,多數醫院整體缺乏對績效管理工作的認知,具體表現為,醫院的績效管理層對績效管理工作落實度不夠,認為醫務工作人員只需要按照標準執行即可,并沒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而醫務工作人員則認為績效考核跟自己的關系并不是很大,缺乏參與積極性,雙方缺乏溝通,沒有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績效管理水平低,進而影響醫院整體的運營管理工作。
長久以來醫院多存在過于看重收入而無暇顧及支出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醫院對醫療成本的管控無法落實,無法平衡消耗的物資價值和醫務工作人員付出的勞動價值。此外,醫院缺乏精細化管理,對醫務人員提供的醫療服務及物資設備未能實現合理管控,使醫院的醫療資源無法發揮最大效能,導致成本管理和運營效率都被影響。
精細化管理的本質是對醫院發展的戰略目標進行分解和細化的過程,確保醫院的發展戰略能夠在每個環節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從而提升醫院整體的運營管理水平。醫院的精細化績效管理則是指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以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構筑起精確化的績效考核體系。通過對績效考核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以及數據化手段,使得績效管理工作與醫院的運營管理工作高效協同運作。精細化績效管理工作要求醫院在政策制定方面更加精確細化,強調細節管理,將醫院的績效管理工作納入到醫院運營管理統一的管理構架中[3-4]。而精細化績效管理對加強醫院運營管理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
精細化績效管理首先就要求對績效目標的重新制定。通常而言,績效往往是對個人價值的量化體現,但傳統的績效管理機制偏向于籠統,導向并不明確,對個人而言并沒有發揮出真正的量化作用,缺乏一定激勵性。精細化績效管理更注重對個人勞動價值的肯定,重視個體對醫療工作的貢獻,并實現精準科學的量化,較傳統績效管理模式而言具有更精準更鮮明的目的導向[5]。對此,醫院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發展中的實際管理需求并結合當前的大環境背景,建立一個以醫院內部各個參與勞動的個體為出發點,充分體現其勞動價值的績效目標,統一努力方向,實現內部思想的一致性,加強運營管理的作用。在精細化績效管理的落實過程中,醫院應優先考慮運營效率,建立按勞分配的科學體系,在堅持自身公益性的價值導向前提下,注重對醫療服務、技術投入等方面的績效考核,避免在對醫療耗材、藥物等方面過多的績效核算,建立以醫療技術和專業能力為重心的運營導向,全面促進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在精細化績效管理的落實過程中除了精細化管理績效考核,還應該把目光放在管理反饋中,通過對精細化績效管理的實施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調整不利于發展的管理模式,以此增強精細化績效管理的效能。醫院要對每月的績效測算結果進行全盤分析,并充分考慮核算單元內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深入了解精細化績效管理的結果,對影響績效測算的因素加強關注,通過科學手段進行量化實證,以此統籌協調醫院的運營管理工作,明確醫院的運營方向。
精細化績效管理對醫院的成本管理體現主要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對醫院的物資耗材等管理更加規范化。對醫院的成本管理而言,物資占據了主要地位,醫院的運營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對物資的管理和成本控制。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對物資的分類不夠精確,也沒有進行統一的代碼管理,很容易造成物資浪費,過度消耗,造成醫院成本增加的現象。精細化績效管理要求將物質的成本核算精細化具體化,不但利于對物資的集中管理,于醫院而言控制了成本,節約了物資,于患者而言也能夠減少醫療費用。其二則是基于DRG收費模式下的精細化績效管理體現。DRG模式指的是按照疾病的種類進行分類,統一進行編碼分組,同一組別的患者收取相同的醫療費用,基于DRG收費模式下的精細化績效管理可以對醫療行為起到約束作用,避免不合理的醫療成本,有助于加強醫院成本管理控制效果。在該模式下醫院可及時發現醫療費用的增長情況,全面掌握費用構成,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打擊醫療成本浪費的現象,實現精準的運營成本管理。與此同時,根據DRG收費模式下的數據,將其一并納入精細化績效考核中,可以避免違規操作以及操作失誤等情況的出現,最大化利用醫療成本,增加醫院的經濟效益。
業務量是醫院運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重點,也是醫院各個職能作用的綜合體現,精細化績效管理可以加強醫務人員和業務量的聯系。績效于醫務工作人員最直接的體現則是工資,較傳統的績效考核機制相比,精細化績效管理對于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量化呈現,通過精準精細的劃分給醫務工作個體,對醫院的整體業務量有促進增長作用。在精細化績效管理的落實過程中,醫院需要基于醫院的業務量,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績效考核指標的制定,精確規劃績效指標范圍,避免不合理的醫療行為造成個人績效考核指標超出范圍,給醫院的運營管理增加難度,影響運營的整體效率[6]。此外,醫院可以充分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信息化高效管理,建立規范的醫療工作流程,以精細化績效為出發點,實現對人力資源、物資管理、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管理,不但有助于深化精細化績效管理同時也能增加業務量,推動醫院的高效發展。
提升醫院醫務工作人員積極性的關鍵在于需要保障其的勞動價值體現合理,簡言之就是保證其收入和付出成正比。精細化績效管理基于此將工作人員的勞動價值進行科學精準的量化,并以工資的形式體現,相較于過去的管理模式而言,能夠使工作人員保持更高的工作積極性,推動醫院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具體落實層面上,精細化績效管理需要醫院評估每一項醫務工作所提供的專業技術、履行的責任及承擔的風險,并對此設置對應的項目點值,以此進行績效考核的最終測算。對于技術難度較大,風險的較高的醫療項目可設置更高的績效點,對技術要求相對降低,風險也較小的醫療項目則可以設置相對更低的績效點,通過精細化的績效管理平衡醫務工作人員的付出與收支,有效提升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與此同時,精細化績效管理的管理過程更加透明公開化,對工作中的每一環每一項參與的勞動價值都有明確對應的績效點,并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計算個人績效,保障每一位醫務工作人員都對自己付出的勞動價值和計算的方法全面掌握,避免了因績效不合理而導致打擊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的情況出現,進而提升員工對醫院的認同感和對自身的價值感體驗。
績效管理工作與醫院的管理水平、運營效率息息相關,在既往的傳統管理模式下,績效管理效率低下,從而影響了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而于醫院的成本管理而言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新醫改的推動下,實施精細化的績效管理對醫院的運營導向管理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加強成本控制管理作用,提升了醫務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對醫院業務量的提升也有間接促進作用。在醫院的實際運營過程中,精細化績效管理的落實還需要結合自身情況積極探索,及時發現績效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以此增加醫院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醫院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