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榮 江蘇省通州中等專業學校
大智移云時代下,大數據、人工智能、云實訓等互聯網技術逐漸融入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中職會計專業教學中,很多教師開始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授課過程中,借此激發中職學生的會計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對相應會計知識的理解,從而促使其構建出一套較為完整的會計知識體系,為其之后更深層次的會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從目前會計專業課堂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由于自身信息化素養的不足,部分中職教師對信息技術的認知流于表面,未能將大智移云的優勢充分體現出來,使得學生思想、專業能力發展受到阻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工作成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大智移云”技術逐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企業辦公也從原本的紙質化向無紙化、信息化、數據化所轉型,原本一個個獨立的企業也在互聯網技術下逐漸向“大數據”轉變,而“大智移云”時代下財務審核、信息數據管理更側重財務人員對的企業數據價值的把控、整合,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未來企業發展方向,消除信息傳遞壁壘,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相比于企業其他工作,會計管理涉及的數據、文件冗雜,往往需要多個部分共同協調進行,多部門、多流程、多工序的工作模式,不僅影響了會計人員工作效率,加之專業能力、職業素養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運作。“大智移云”時代下,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機技術的加入,轉變了傳統的工作方式,數據共享中心、互聯網數據管理等技術,將數據有效整合、分類,通過不同業務部門進行鏈接,實現信息數據的互聯互通。
在傳統企業管理模式中,由于企業部門之間的獨立性,使得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只需要將基本的費用核算文件進行整理,上報于專門處理的部門即可,工作形式的單一使得會計人員專業思維發展受限,自身發展也隨之受到影響。
而在“大智移云”時代,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更高,不僅要具備良好的信息化素養、金融風險決策等能力,而且還要掌握如今常見信息金融數據管理系統的操作技巧。如大數據、金融區塊鏈等,并從中總結企業發展現狀、資金流動等。為企業內部工作流程優化、未來發展等提供相應的參考。
人才培養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內涵,亦是中職會計專業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在“大智移云”時代,中職學校必須重新審視教學目的,深入到各個企業中對當今市場人才需求進行深度調研,明確新時期背景下社會對會計人才能力的需求,并借此制定相應人才培養體系。就中職學校而言,要加強與合作企業的交流、互動,通過聯片調研、校企合作座談會等方式了解會計專業發展趨勢,掌握當今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并對原有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完善、革新,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真正落實職業教育的目標。對于中職教師而言,作為學生發展路上的“指明燈”,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貫徹“終身學習”的工作理念,對社會發展、行業就業趨勢等方面進行深度剖析,結合“大智移云”時代發展變化,為學生制定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案,改善原本“教師主導”課堂模式的同時,提高學生專業素養,使其在日后學習、工作中也能適應會計行業變革和發展。
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成熟,大數據、云實訓平臺逐漸成為中職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的關鍵,加之大智移云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向現代化、信息化轉型。為此,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中職學校要加強會計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優勢,加快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建設步伐,通過模擬多種形式的工作環境,提高學生實務能力。在此過程中,中職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展示一般企業正常運營的業務流程,并模擬與實際工作相同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根據現階段學生學情,將會計基本工作內容、涉及的財務知識融入書本教學中,將依托模塊化教學的優勢,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各個環節的基本工作流程,并通過仿真企業財會實務練習,提高自身專業能力。
中職學校還可以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聘請專業人員到校成為客座教師,將企業財會基本工作理念、企業財務細分崗位等內容以圖片、影像、實訓等方式傳授于學生,使其通過輪崗模擬實訓進一步感受不同崗位的工作內容,打破傳統枯燥的、單一的財會教學模式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認識會計實戰工作形式,縮短崗位適應期。
除此之外,中職教師還要逐步建成智能財稅教學云平臺,依托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優勢,將企業基本工作流程融入實訓教學中。學生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利用云平臺在線體驗企業從原始數據采集到票據數據自動整理的一系列基本流程。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階段性的學習反饋,增加憑證、賬簿、財稅報表的自動計算與生成等知識,進一步拓寬學生專業視野。同時,中職教師還可以模擬多種形式的工作情境,并利用智能財稅教學平臺后臺數據分析系統對學生學習情況,工作效率進行實時反饋,并針對其存在的薄弱項制定多種形式專項練習方案,有效彌補傳統課堂教學存在的短板,豐富學生的實踐體驗的同時,促進其會計專業知識、能力、情感多維發展。
教師作為教育工作的主力軍,肩負著人才培養的偉大旗幟?!按笾且圃啤北尘跋?,中職學校要注重教師專業能力、信息化素養的培育,借助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搭建城域網,通過線上學習研討會與線下聯片教研交流會完善自身工作理念,為日后教學奠定基礎。與此同時,中職學校也可以聘請企業專家到校為教師做教學指導,幫助其分析現階段金融發展趨勢,并借助信息教學平臺的優勢模擬多種形式的工作情境,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的構建。
對于教師個人而言,要時刻貫徹“終身學習”的工作理念,充分借助校企合作的優勢,通過“定崗學習”“工作分享交流會”等形式,了解當今社會發展趨勢,對原本的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優化,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與社會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在此過程中,學校和企業還要設立相應的監管小組,對教師學習情況、工作效率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察,并構建名教師工作室,聘請優秀的教師到企做管理顧問,共同制定教師培訓方案,并為學生提供實習方面的指導,從根本上緩解中職學校就業率低的問題。
教學評價作為中職會計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現階段學生學習情況的總結,教師教學工作的反饋。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評價時只是針對學生考試成績、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價,而對其信息化素養、金融決策、風險控股等能力并未過多涉及,形式化的評價模式不僅時間長、跨度大,而且千篇一律的評價意見使得學生無法及時發現自身的問題,久而久之,就會對學生身心發展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影響?;诖?,教師在制定評價體系時要立足學生發展實際,依托互聯網技術制定“雙線”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真實性與可靠性的同時,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
首先,評價體系要具有實時性。中職會計教師可以以線上、線下為分界點,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專業理論認知的不同,制定多種形式的評價內容及標準,并將其合理穿插于線上、線下教學中,根據教學進度以及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內容上的調整,實現教學評價的實時性,提高教學評價的可靠性。
其次,評價內容要多元化,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傳統的評價體系無法滿足現階段學生發展需求。為此,教師要以“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為前提,貫徹“因材施教、因學定教”的教學理念,設計不同的評價內容,從基礎會計知識再到實際操作能力鑒定,根據學生認知進行相應的變化,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促進其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由此可見,中職學校會計專業依托大智依云技術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亦是學生日后發展的關鍵依托,其不僅能為中職教育點亮指路明燈,而且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專業思維的發散。對此,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職教師要秉持“以生為本”的教育方針,優化理論、實踐教學配比,增強學生專業感知力,并借助大數據、云實訓平臺等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加強與企業合作力度,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促進其能力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