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湖南軟件職業學院(本科)
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是能夠解決我國現階段教育體系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讓教育能夠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重要依據。在這種教育理念中,我國的高校教育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為主要的教育目標,并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依據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來對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進行研究時,首先就要了解三全育人的具體含義以及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與高職院校學生的資助工作之間有何必然的聯系。
處于高校階段的學生是現階段我國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主要實施對象。作為連接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重要過渡階段,高校的教育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學生不同專業的知識,也是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通過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讓學生能夠在日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提高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能力[1]。
我國的教育體系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致力于實現教育資源的平等性,我國的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培養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在接受各種專業的技能教育時,部分學生因家庭的經濟狀況而無法承擔相關教學道具以及學雜費、宿舍費等費用[2]。為了保證教育資源分配的平等性,讓教育能夠惠及每一位學生,高職院校依據國家的相關規定來開展學生的資助工作。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家庭經濟狀況困難學生在學校進行的學習生活,還能夠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1.三全育人促進高職院校資助工作的開展
三全育人中的全方面育人教育理念的落實能夠通過更加科學的育人體系來采取更適合貧困學生的資助工作開展方式。三全育人教育理念的提出不僅符合我國在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提出的科教興國的政策,還能夠做好貧困學生的思想工作[3]。
2.資助工作促進三全育人教育目標的實現
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不僅是為了簡單地解決學生的貧困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正確的資助方式來讓貧困學生逐漸擺脫因家庭貧困而形成的自卑心理,在健全這些學生人格的同時,讓學生能夠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念,養成良好的品行。通過學生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來促進我國文明社會的建設和發展。
盡管我國越來越重視教育體系中的扶貧工作,但由于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資助工作仍主要以審核紙質的困難證明材料為主,在填寫和提交紙質材料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漏洞。這樣就會導致一些不誠信的學生謊報家庭經濟狀況來獲得資助,而真正貧困的學生卻因無法開具證明或礙于面子而未接受資助。
在我國的高校教育體系發展過程中,學生資助工作往往是與育人工作聯系在一起的。資助育人機制不健全會對我國高職院校的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資助工作開展的顯性目的是緩解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而隱性目的則更多的是幫助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中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資助育人機制不健全會對資助效果產生最直接的影響。
現階段我國的高職院校在向學生提供資金政策等方面的資助時,往往都是采用發放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形式來幫助貧困學生的。這些資助形式都是從經濟的角度來進行的,而學生在接受這種資助形式時,往往并不是將這些資金用到改善自身的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能力上。這樣就會使得實際的資助工作與初衷背道而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對學生價值觀念的養成起到相反的效果。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三全育人理念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中貫徹落實,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矯正其錯誤的價值觀念,因而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實施學生資助工作,對促進高職院校育人目標的實現、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與現階段我國提出來的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匹配的。在三全育人視角下對高職院校精準實施學生資助工作的具體措施進行研究,具體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1.借助新媒體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
在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被應用以前,高職院校在資助政策和信息等方面傳達得不及時,不僅會影響學生受資助的時間和資助資金的多少,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育教學隱性目標的實現。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更新教學設施設備的同時,也能夠對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高職院校由于開設的相關課程更具有專業性的特點,通常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具和實驗場所來完成專業的相關教學任務。而對于一些需要學生自行準備的教學用品來說,家庭貧困的學生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難。借助新媒體等現代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搭建有關學生資助工作的網絡信息平臺,能夠將各種資助工作的信息第一時間傳達到學生群體中,幫助貧困學生提高學習的能力。
2.做好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
通過前面的分析可以得知,高職院校在實施資助工作的過程中常常存在著缺乏統一的認定標準的情況。而要想讓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幫助,高職院校就要做好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具體來說,高職院校在制定貧困學生的評定標準時,一方面要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相關政策和文件來作為評定標準的基礎框架,另一方面還要摒棄傳統的紙質認定標準,將學生資助工作與信息技術手段相結合,借助現代化的電子信息技術和數字技術來對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基本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以此來做好貧困學生的認定工作。這樣不僅能夠讓真正貧困的學生享受到資助的福利,還能夠減輕和杜絕不誠信現象的發生,有利于營造更加和諧的校園環境。
3.將扶貧與扶志相結合
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而言,由于其一方面受到家庭經濟狀況和從小養成的價值觀念的影響極易使一些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在受到資助之后卻并沒有將精力放在學習上,對資助工作也并未產生任何感恩之情。資助工作的實施不僅要改善學生的在校學習情況,更重要的是要讓這些學生能夠形成更加積極的價值觀念。具體來說,高職院校不僅要通過開展各種有價值的公益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和責任感,還要在學生內部積極營造更加和諧、相互鼓勵的氛圍,以此來幫助貧困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學習。
學生的資助工作不僅僅要靠學校來實現扶貧資助的相關工作,更需要依靠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這主要是因為現階段我國高校的學生資助工作是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提出來的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有共同的發展目標的,即都是為了能夠培養積極向上的高素質人才而開展相關的工作。育人工作需要學校教育體制內的所有構成元素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其目標。舉例來說,在開展資助工作的同時,學校可以為貧困學生增設一些勤工儉學的崗位,以合理的方式來幫助學生改善經濟條件。
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國職業院校辦學中應用的主要教育教學途徑之一。因為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培養儲備的人才,加強校企合作,能夠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聯動,在資助困難學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從根本上為學生日后的社會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在開展校企合作相關活動的過程中,企業在為貧困學生增設實習和實踐的渠道的同時,也能夠將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念等傳遞給學生。這樣能夠讓學生與企業都獲得一定的利益和好處。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扶貧和資助的工作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的階段性資助上,并沒有關注學生價值觀念和心理狀態的變化。這樣不僅不能夠實現資助工作的育人目標,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在這種情況下,對受資助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長期追蹤,不僅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還能夠通過學生所反饋的信息來為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經驗,不斷提高資助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貧困學生的經濟條件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善的,近些年,高職院校實施資助工作通常是以年為單位來對學生進行資助的。這種情況雖然能夠對改善學生的經濟條件起到促進的作用,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高職院校在學生資助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財政資金不足的問題。延長對于高職院校貧困學生的資助資金,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大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在讓貧困學生能夠受到更多資助的同時,能夠解決學生對于學習和生活的后顧之憂,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校的學習生活當中,進而為步入社會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將三全育人貫徹落實到高職院校的精準扶貧工作當中,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以及專業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三全育人的視角下,通過豐富資助形式、動員全校師生共同參與到資助工作當中、加強校企合作、對資助學生的在校情況進行長期追蹤以及合理延長資助周期,對保證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實現高職院校的育人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