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福建省武夷山市實驗幼兒園 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幼兒園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活動開展是促進幼兒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提高幼兒德、智、體,美的全方面共同發展。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是幼兒喜愛的游戲方式,這種游戲模式主要是讓幼兒能夠將自己代入到生活實際當中的各種各樣角色和職業當中去了解到自己所扮演的游戲角色有著什么樣的職責,需要履行哪些義務。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沉浸在角色當中,親身進行體驗式的游戲,不僅能夠在收獲游戲快樂的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對于其他角色的感知能力。本文就幼兒園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的開展做出幾點討論。
幼兒游戲主題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自主選擇游戲主題,教師根據幼兒選擇的角色主題組織幼兒集體討論,討論游戲需要哪些材料、有哪些角色,需要掌握哪些文明禮貌用語等。在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開展前,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長資源,引導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游戲材料。游戲內容源于幼兒生活,游戲材料源于幼兒生活,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與材料的互動、與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足夠的情感共鳴,在游戲的不斷推進過程中,幼兒自主選擇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幼兒的角色意識,了解扮演角色的職責,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例如,幼師在開展《小小廚房》生活體驗是角色游戲的過程中提高幼兒辨識廚房物品功能的生活經驗。在游戲中幼兒通過扮演廚師、幫廚。在這樣沉浸式的環境體驗當中,幼兒可以學習一些生活常識,例如正確使用刀具的方法、認識各種烹調的調味品,洗菜、切菜、翻炒、用器皿盛菜等。在這樣體驗式角色游戲的開展過程中,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幼兒與材料的互動、幼兒與同伴之間的合作中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促進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園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需要教師細心的觀察幼兒,教師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幼兒一日生活的各環節,啟發幼兒注意留心自己生活當中的人或事,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操作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培養幼兒良好的觀察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來說有著很大的幫助。在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開展的時候,孩子們通過模仿不同的角色生活當中的一些動作或者是與他人交流的語言。通過長久的觀察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培養幼兒細心、專注、堅持等良好品質,更是激發幼兒日常生活當中的探究欲望,從而發現周圍美的事物,感受生活的美。
例如,開展《過家家》游戲的前一天就需要組織孩子們集體或者小組討論,了解自己需要掌握哪些角色的任務,讓孩子回家之后仔細的觀察一下自己的父母在日常生活當中都有著一些什么樣的動作或者是習慣,在下次游戲活動時候請幼兒上來分享交流下自己是如何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在幼兒扮演爸爸媽媽角色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們去模仿自己爸爸平常在家都做了些什么,或者是模仿爸爸媽媽日常陪伴寶貝的情景。幼兒通過觀察了解模仿,潛移默化的收獲了游戲的樂趣,更提高了自己在日常生活當中細微觀察的良好習慣。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孩子在模仿父母的過程當中,感受到了爸爸媽媽對自己關愛,模仿爸爸媽媽學會了關心尊重他人。
教師對幼兒的每一次游戲過程中典型的表現需要用視頻或照片形式記錄下來,在游戲結束后組織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說說自己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如何扮演的?在扮演角色的時候有遇到哪些困難?引導幼兒討論結束后,教師播放幼兒游戲視頻或者游戲照片,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動作,與同伴交流等。
例如,教師在每一次游戲結束后都需要引導幼兒提出下一次游戲調整計劃,并對幼兒每一次游戲計劃的調整是否適宜提出討論并總結。特別是針對于生活體驗式的角色游戲來說,當孩子扮演自己爸爸媽媽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集體討論交流分享,爸爸媽媽是如何關心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如何工作的,媽媽在家里需要做什么等等,引發幼兒情感共鳴,理解爸爸媽媽的工作和養育的辛苦。引發幼兒學會關心爸爸媽媽,如自己應該在家里面及時的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能夠孝敬和回報父母。在孩子扮演環衛工人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環衛工人工作的照片,引導幼兒發現他們為了整個城市的環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那么作為新時代的幼兒,自己也應該去注意不能夠亂扔垃圾,需要注重環境美觀。教師適時的游戲經驗總結可以幫助孩子在游戲中收獲到更多的知識經驗,學會用獲得的知識經驗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幼兒園生活體驗式角色游戲的開展奠定幼兒創造性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了溫馨寬松的交往環境,促進幼兒人際交往和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幼兒游戲中要始終扮演好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幼兒成為游戲的小主人。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分享,交流、思考,調整,發展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