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震天
(浙江省杭州市青春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物理是一門與學生生活有著密切聯系的學科,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質量之所以不盡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忽視了物理與生活的關系,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向學生灌輸知識。在這樣的知識灌輸過程中,學生盡管可以積累物理知識,但是難以對其進行靈活運用。對此,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按照“生活——教學——生活”這樣的方式,將生活與物理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感知物理,在生活中運用物理。具體來說,我在組織物理教學活動的時候,是這樣實現生活化教學的。
1.1 為物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識,教師必須將初中物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不斷地從物理教材中挖掘生活素材。同時,將生活素材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當中是教師從學生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真實需求的重要體現。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還能夠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來[1]。另外,通過在物理教學中應用生活素材還能夠提高學生們觀察日常生活以及身邊事物的能力、物理思維能力、讓學生對于所學習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為日后的物理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一些初中生在剛接觸物理學科時,往往會對這門學科缺少一定的興趣,這主要是因為這門學科從一定意義上來講給學生帶來了距離感、陌生感。但是如果物理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將這些陌生的物理知識與學生們所熟知的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進行貼近人們生活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便能夠逐漸接受這門學科、理解物理知識,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一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們所熟悉的事物相結合進行教學,將生活中的素材充分應用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當中,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還能夠激發出學生們對于學習物理這門學科的興趣。
2.1 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初中物理這門學科中有很多教學內容都是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通過利用生活素材能夠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因此教師應當從學生們的實際出發,盡可能挖掘課本中和生活相聯系的教學內容,同時將這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用品帶進課堂,拉近物理這門學科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首先教師應當轉變固有思想,不要僅僅把授課視野放在課本當中,還要延伸到生活當中。如果教師能夠結合每堂課的教學內容,把生活中經常出現的物品轉化成教學用具,那么將會極大地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3]。另外,教師還可以將生活用品原封不動地拿到教室,在課堂上和同學們一起制作道具,這樣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們的課堂活躍度參與度、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逐漸感受到物理這門學科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這樣做還能夠加深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印象,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物理知識。
2.2 引入信息技術創造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在中學物理教學中運用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理念,是創造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環境。同時,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可以根據生活現象和規律總結物理科學知識,并增加學生的學習機會。在創建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環境時,教師可以巧妙地結合信息技術方法,使用多媒體音頻,視頻和圖片,以幫助提高良好的以生活為導向的教學效果。在多媒體物理課堂中學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觀察能力,還可以改善學生的整體學習。提高學生欣賞生活的能力也因此學生應該學習更多關于物理的知識。
2.3 物理實驗的實際意義。在初中的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影響。在受實驗設備、上課時間和其他因素影響的傳統初中物理教學中,老師經常使用理論解釋來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學生很難深刻理解這些實驗。然而在新時代,初中物理老師從事實驗教學活動時,學生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始,以便學生找到可以進行生活中的實驗并使用生活中最普遍的實驗設備。這使學生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識,同時鼓勵學生提高物理實驗水平。
例如,當老師指示學生學習“溫度”的知識,以便學生更好地了解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使用生活中的東西進行實驗,例如,自來水,一個小玻璃瓶,然后滴入2滴紅色墨水,并用橡皮塞蓋住玻璃瓶。通過橡膠塞將細的塑料管插入玻璃杯中,學生會在塑料管中看到水柱。當老師把一個玻璃瓶放在一杯熱水中時,水柱會更高。放進一杯冷水中,水柱就會下降。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將對此現象進行深入研究,將大大加深學生對溫度計工作原理的理解,并增進學生對溫度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2.4 利用生活實例講解物理知識。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時,不能僅僅將教材中的理論內容傳授給學生,還要將教學內容和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進行更富有形象性的教學,這樣能夠更易于學生們對于抽象性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在講解物理知識的過程中如果經常利用生活實例,還能夠讓學生們注重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比當教師在講解浮力知識的時候,便可以結合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解釋浮力這個現象[4]。比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出飄在水面的樹葉、浮在水面的瓶子等照片,然后告訴學生這些現象都是由于浮力作用所導致的。通過這樣生活例子的展現,學生們就能夠對于浮力知識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師還可以在現場做實驗:將石頭放入裝滿水的瓶子中,讓學生們觀察這塊石頭是否會沉底,從而去更加透徹的去解釋浮力現象,讓學生們對于浮力知識有了一個非常深刻的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們會對于物理這門學科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學生們一定會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生活中是否還有許多和物理這門學科息息相關的現象?這時教師便可以抓住學生們的好奇心,積極的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鼓勵學生們說出自己的猜想、同時將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物理知識相聯系,讓學生持續的對于物理這門學科產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從而為今后的物理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將生活素材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還能夠為學生們日后的物理知識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極大提升學生們的觀察能力以及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