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性欽
(福建省閩清縣第一中學 福建 閩清 350800)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和完善,各個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和標準也在不斷地提高,不僅要求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對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創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化學課程作為與生活實踐息息相關的自然學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其根本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就當前化學課程教學而言,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中仍舊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實際性問題。基于此,有必要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進行研究,以不斷完善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教育工作效果。
1.1 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有待提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雖然教師也在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理念和方式,但是在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問題上,仍舊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當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缺乏重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校方面的問題。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大部分學校對于升學率問題比較關注,更多的教學規劃會側重在學生成績提升方面,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問題重視程度較低。二是教師自身方面。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傳統教學經驗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并為實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這種情況的存在也會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工作。
1.2 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有待完善。高中化學課程是一門以化學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實踐時培養創新意識的主要途徑。但是就大多數學校課程設計而言,對化學課程實驗教學的內容缺乏重視,且日常教學過程中的實驗環節大多由教師演示實驗為主,學生自主操作的機會較少,加上教師在實驗開始之前就會將各種實驗原理以及注意事項進行講解,學生只是被動的按照步驟完成實驗,缺乏自主探究和思考的過程,并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2.1 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實驗教學。化學課程教學與化學實驗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首先要求學校可以端正教育的理念,嚴格按照新課程教學標準開設實驗教學課程,為學生實踐參與學習提供條件,增強對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視程度。其次,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也要積極地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增強對學生實驗參與的關注程度,鼓勵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的設計實驗流程,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動手實踐參與,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將實驗教學的原理以及相關流程設計講解放在學生參與之后,鼓勵學生創新實踐的同時規范學生實驗流程,最大化實驗教學價值,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2.2 樹立創新意識,多樣化教學設計。在化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適時地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創新思維與意識,提高對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在具體的教學互動中應當轉變傳統單一說教式的授課方式,增加對學生學習參與的重視程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過程,在學習實踐中發展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特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首先可以指導學生思考一下自己理解的有機化合物結構是什么樣的?是三維結構還是平面結構的?鼓勵學生大膽的分享自己的意見。在學生充分參與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播放化學史話:有機化合物的三維結構,帶領學生一起探究有機化合物的化學結構。然后鼓勵學生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搭建甲烷、乙烯、苯等有機物的三維結構,最后由教師統一評講學生搭建化學模型中的問題,指導學生在實踐參與過程中發現碳原子在有機物中的呈現特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學習模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吸收程度,同時也可以為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沃土。
2.3 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強化創新意識發展。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的質疑是發展學生創新意識基礎前提。但是,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化學課堂授課過程中占據了主要的引導作用,學生被動的跟隨教師講解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自主思考意識相對薄弱,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基于此,在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自己的之一,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逐步使學生具備創新性的思維。例如,在過氧化鈉與水的反應中,加入酚酞試劑后會發現酚酞試劑變紅后會很快的褪色,此時不能簡單地歸納過氧化氫有漂白性。此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再進行兩個實驗,分別是在濃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酚酞的實驗和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酚酞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和觀察進行歸納,打破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教師鼓勵探究的學習過程,帶領學生共同的總結學習。這樣的過程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學習的形式,同時也能夠在學生積極參與中鍛煉學生的思考和質疑能力,進一步強化創新能力的發展。
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教學工作,在日常化學課程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立足以往教學經驗,從中不斷總結創新教學模式,從更新教學理念入手,多樣化設計化學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在積極參與實驗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循序漸進的發展學生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