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蘭
(寧夏吳忠市吳忠中學 寧夏 吳忠 751100)
探究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目前在教學過程當中也收到了明顯的成效。因此在教學當中老師要注重探究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實踐探究的過程當中對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不斷提升學生在化學方面的綜合素養。下面就針對高中化學課堂中探究式教學法的實踐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在各大學校教育過程當中得到了廣泛有效的應用,并且成為了各個學校在教學當中的標配。老師在開展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也可以對多媒體教學工具的優勢進行充分利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豐富直觀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還能在一些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老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老師需要根據學生在化學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將教學內容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教學當中將多媒體課件進行播放,將原本單調枯燥的化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出來,為學生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機化合物烴”相關知識的時候,在學習烷烴和烯烴相關化學性質的時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甲烷和乙烯的結構以及性質方面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不過在分析的過程當中如果僅僅依靠課本當中提供的相關知識,學生是很難進行理解的。這個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甲烷和乙烯的燃燒實驗視頻展示出來,學生結合課本當中闡述的相關內容對兩種有機物的燃燒現象進行仔細觀察,甲烷在燃燒過程當中會呈現出明亮的藍色火焰,同時還會產生一定的水珠,甲烷燃燒后產生的氣體能夠讓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并且甲烷還可以產生取代反應。而乙烯在燃燒過程當中會呈現明亮的火焰,并且還伴隨有一定的黑煙。通過兩種物質燃燒實驗視頻的觀看,老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兩種物質在燃燒過程當中的相關現象進行探究和分析,促進全體師生進入到探究氛圍當中,進而對兩種物質燃燒現象的異同點進行總結和歸納。隨后老師再將甲烷和乙烯的燃燒視頻播放一次,讓學生進行再次觀看并針對剛才探究的結果進行補充和完善。利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夠促進學生對教學力量進行深度理解和認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的過程當中,小組合作作為一種最常用的探究教學形式在教學當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一方面能夠提升探究效果,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因此在具體教學活動實踐的過程當中,老師要注重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的應用[2]。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和學習水平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探究任務,并對任務內容進行有效明確,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相關探究任務進行主動思考,在合作探究的過程當中積極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在思想不斷的碰撞和統一的過程當中最后探究出問題的答案。小組當中的每個成員都可以在探究的過程當中發揮自己的價值,這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之間的默契度,拉近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當然在探究的過程當中,老師也要針對學生遇到的相關問題給予及時的指正點撥,從而有效保障探究的效果。
例如老師的引導學生學習“硫和氮的氧化物”相關知識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如下探究任務:探究任務一:除了二氧化硫、硫酸、二氧化氮、硝酸之外,還有哪些物質含有硫元素或者氮元素?探究任務二:如何才能將硫轉化成含硫化合物,將氮轉化成含氮化合物?針對以上探究任務,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每個小組還要推選出一名學習能力比較強的組長,以便于在探究過程當中能夠帶領整個小組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探究任務進行有效完成。在分組完成之后每個小組就可以針對探究任務進行思考和討論,每個小組成員都可以在組內發表自己意見和看法。小組探究結束之后,老師可以讓每個組組長來闡述組內探究的結果,并針對每個組探究的結果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對學生在探究過程當中表現出的優勢進行鼓勵,并明確學生的不足,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信心,促進學生探究意識的不斷提升。
化學本來就是一門實驗性特別強的學科,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要想提高學生在化學方面的綜合能力,老師不僅要通過課堂教學活動給學生教出相關的化學知識,而且還要引導學生開展豐富的化學實驗活動。因此老師在教學當中要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理念,組織豐富的實驗教學,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當中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究,鍛煉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高中化學教材當中設置的觀察與思考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針對相關的教學內容展開主題討論[3]。而教材當中設置的實驗與探究環節主要是促進學生進入到正式的實驗場景當中,讓學生親自操作開展化學實驗,并在實驗的過程當中進行仔細觀察,針對自己的疑惑展開相應的探究,并利用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當然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當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對探究步驟進行準確把握,一般老師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為學生設置有效的情境,并在情境當中針對相關的案例進行有效分析和研究,對實驗現象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并做好相關的記錄,并通過小組探究來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歸納和總結,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老師的引導學生探究次氯酸漂白性質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引入氯水和氯氣兩種物質,促進學生針對這兩種物質的漂白性進行分析探究,并在探究的過程當中進行猜想和假設,最后的探究結果是大部分學生認為這兩種物質都具有一定的漂白特征。為了驗證學生的猜想是否正確,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開展化學實驗,并對實驗現象進行認真仔細的觀察。在實驗過程當中,學生利用干燥的和濕潤的有色布條各一條,分別放入到兩個集氣瓶中,然后通用氯氣,此時學生可以觀察到濕潤的有色布條顏色變淡了甚至變成了白色,而干燥的有色布條卻沒有變色由此實驗現象就可以得出實驗結果具有漂白特征的是氯水而不是氯氣。當然在實驗結束之后,學生還可以針對實驗當中存在的疑惑進行探究,促進學生對整個實驗進行深度理解和掌握。通過這樣的探究活動和實驗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對相關化學物質特征進行深度理解和認知,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當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在化學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老師要對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展開豐富的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有效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