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興玲
(湖北省棗陽市白水高級中學 湖北 棗陽 441200)
高中時期,學生的個人思想價值觀念正處于形成的過程中,因此學習和了解知識,對學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綜合素養都有著十分重大的影響,因此有效加強高中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幫助地理課程發揮它的教學價值,實現培養新時代人才的目標,為社會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
高中地理核心素養包含了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第一,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靈活掌握和運用地理知識,并能運用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和探究,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思考,能指導學生形成探索新知識的能力;第二,鍛煉學生靈活思辨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判斷能力等,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能夠有質疑的精神,而不是盲目跟風,人云亦云。總的來說,在我國高中階段,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人地協調觀等。第三,學生要通過地理學習,認識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學會提高自身素養,樹立遠大的志向,促進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扎實掌握知識,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靈活運用。這樣,才能在知識與實踐的互相促進中,保持學生思維、能力上的多重提高和潛能激發。
2.1 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地理學科內容十分豐富,擁有龐雜的知識體系,如世界各國的經緯度和氣候、大氣運動的規律、大陸板塊、各地風土人情、宇宙行星的運行規律等。對這些內容的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師要結合實踐帶領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學習,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掌握,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話題可以為學生的地理學習提供實踐的機會,如某地的環境變遷、某地的人口結構與環境的關系等。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調查法、資料查閱法等,總結某一問題下的地理現象以及最終的結論,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最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2 設計課堂合作探究環節,促進學生的生成性學習。相對傳統的課堂模式,自由的課堂形式更能激發學生的潛能和靈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給學生留有探究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充分探究和合作,通過合作相互啟發、互相鼓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推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發揮傳統教學所不具備的教學作用。
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要經常設計合作探究環節,先圍繞地理教材內容設計一些知識含量比較大的課題,為學生布置探究課題,然后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之間能夠進行優勢互補。在學生階段性的研究中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能力。
2.3 研讀豐富性的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緊緊的抓住教材內容的核心,尋求正確的發展道路,更有助于學生學科思維的不斷增強。地理學科本身有著很強的邏輯性和思維性,其主要內容在于研究人地之間的關系,從中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根據教學的進程,合理的優化教學體系,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讓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更具活力和特色,引領學生接受和掌握豐富多彩的地理課程,幫助學生找到一條正確的發展前進方向。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就顯得尤為重要,人地協調觀的內容包含很多,比如資源、環境、人以及社會等。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仔細的研讀,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更加系統地方法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學習到地理知識,體會到人地之間的神秘關系。當然,在進行實地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環境,讓學生了解地理環境的差別、人類活動的差別、動物活動的差別以及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等。例如,在學習自然資源時,教師就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我國資源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在學習城市與城市化時,就要讓學生了解我國城市之間的分類以及各個城市的功能區別;在學習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時,就要讓學生了解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2.4 更加重視板書教學,對地圖意識進行強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首先離不開的就是地圖,如果地理沒有地圖就失去了意義,隨著不斷興起的多媒體,導致很多教師放棄了板書教學,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采用多媒體進行。雖然多媒體教學具有很多的優點,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高中地理教師結合板書,在某些時候可以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學生在早期對多媒體充滿好奇,這主要是源于新鮮感,但是隨著不斷普及的多媒體,學生也出現了審美疲勞,反而板書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關鍵能力和優秀品格的形成,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