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龍
(阜陽市醫藥科技工程學校 安徽 阜陽 236600)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論斷。這給職業教育的發展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校企合作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必然要求。
2.1 人才培養模式。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個人職業素養;自三年級上學期開始,根據學校統一安排,學生將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掌握企業崗位技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升個人綜合能力。企業將根據學生的實際工作情況支付勞動報酬并評選出“月度優秀實習生”進行表彰獎勵。
2.2 學生的評價模式。目前,我校學生的評價模式采用的是校內評價與校外實習評價鑒定相結合來綜合評定學生的表現。在學生實習結束后,學校與實習企業會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獎勵并頒發獎學金及榮譽證書。
3.1 校企合作前期準備工作。由學校領導、企業領導或企業代表、各處室主要負責人組成,全面領導學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校長擔任,校企合作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日常事務,辦公室設在學校就業辦,辦公室主任由就業辦主任兼任。就業辦成員確定同學校合作的企業并進行全面考察,同企業負責人研究合作的方式及步驟,詳細了解企業的用工要求,企業文化、企業制度等。校企合作領導小組本著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有利于提升學生綜合技能的原則,起草和簽訂詳細、規范的校企合作協議書。
3.2 校企共建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共同建立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的管理制度并組織實施,共享人才需求信息,做好我校學生的頂崗實習和就業安置。目前我校已與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以滿足學生校外實習的需求。根據人才培養的需求,我校不斷完善了校內的實訓設備,以滿足校內實訓的需要。目前,我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深度合作的企業有蕪湖奇瑞汽車、太和晶宮國際汽車城等企業。
3.3 校企合作的保障舉措
3.3.1 確保學校與企業直接對接。學生實習時,由學校安排,不經過其他中間環節,企業直接接收頂崗實習的學生。
3.3.2 確保學校與企業共同管理校外實習的學生。學校會根據實習學生的人數精心選派駐廠教師,與企業一起共同為實習的學生做好服務,確保學生實習期間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解決。
3.3.3 確保實習學生的工資直接打卡發放。為充分保障學生的切身利益,學生實習期間的工資報酬不經過學校,直接由企業進行打卡發放到學生本人,確保了學生的利益。
4.1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1.1 政府層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國家大力倡導職業教育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這為各學校開展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但校企合作中的土地、資金等力度落實不夠,影響校企合作的實質效果。
4.1.2 企業層面。企業以追求盈利為主要目的,一方面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資源資源成本;另一方面學生到企業實習是實踐和學習的過程,企業安排的部分工作崗位由于工作勞動強度較大,學生不能勝任,因此導致了部分學生不能堅持到實習結束,導致車間人員流動性較大,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進而會導致大多數企業對于開展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
4.1.3 學校層面。校企合作的力度欠缺。學校把學生安排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就認為是開展了校企合作,合作深度遠遠不夠。學校教育與行業標準存在出入,企業對學校的教學內容不了解,導致簽訂的一些協議流于形式,不能真正達到校企合作的深度。
4.2 應對措施。
4.2.1 政府應出臺相關優惠政策,調動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明確開展校企合作的制度、政策和經費支持,這是學校和企業都能夠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保障舉措。對于與職業學校長期開展校企合作,為學生實習提供穩定的實訓基地、師資、設備、技術支持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或稅費減免,促進校企合作辦學。
4.2.2 企業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應當盡可能為實習生提供符合學生實際的工作崗位,同時也可選派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工程師,到學校開展講座和學生技能方面的指導;在實習學生管理方面,企業可以根據中職學生的特殊情況,定期召開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同時進行小范圍崗位的輪崗,提升學生參與企業實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2.3 學校應轉變辦學思路,深化校企合作。學校應加強與企業聯系,可以定期派遣專業課教師到企業進行企業實踐,邀請企業優秀人員到校進行指導或擔任兼職教師,并積極與企業在教師隊伍建設、共建實習基地、校企合作辦學等方面的深層次合作。人才培養的制訂要以“提升學生綜合技能”的方針作為指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積極與企業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校企合作的真正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