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鐘凌云
摘要:情緒管理一直是心理學家的主要問題。不同的研究人員對情緒管理有不同的定義。從教育和培訓方面的先前研究來看,教師對學齡前兒童的情感撫養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并且在教師幫助兒童適當地管理情緒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因此,探索情感管理的方式和策略對教師來說非常重要。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情緒管理;策略
在新時代,人們越來越關注心理健康問題,幼兒的心理健康直接關系到他們將來能否健康成長。在心理生活中,個人主要通過情感反映客觀事物。個人能否在童年時期成長良好,對他們的未來生活有重大影響。當孩子交流時,形成角色,激勵他人,等等。情緒管理起著關鍵作用。
一、協調游戲環節以了解情緒的構成
在提高孩子的情感管理水平時,教師必須首先讓孩子對情感的類型和正確使用情感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為開發情感管理活動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如果僅通過簡單的口述,圖片和文字幫助孩子理解情緒,顯然就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孩子的特點并適應游戲方式,以便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能夠獲得深刻的感覺和認知。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造健康的心理環境
教師需要改變以前的光榮形象,建立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只有和諧放松的幼兒才能放松和表達自己。教師要樹立無障礙的形象,并鼓勵孩子們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獨創性,使他們敢于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意見,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熱情,并幫助他們養成積極、樂觀的態度和品格。學齡前兒童的心理仍在形成,他們的情緒往往受到周圍環境氣氛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教孩子的情況,并確保孩子不遭受不良因素的困擾。
不僅如此,教師還應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為孩子們創造輕松、活潑的心理環境,讓他們放松自己,讓自己生活。在日常教育中,我首先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幼兒的態度上:保持溫柔和專心,經常關注幼兒的特殊心理和情感需求,并經常與幼兒互動以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孩子們感到溫暖和快樂,形成一種安全感和自信感。其次,要更加注意情緒上的控制,包括老師之間的相互尊重和愛心,出現問題時進行友好的談判,不要爭論或沖突。始終表現良好,并以快樂的情感感染年幼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年幼的孩子感到自由、放松和快樂,從而避免了許多年幼的孩子的不健康情緒。
例如,在每個上學季,一群新孩子來到幼兒園,然后離開父母。他們經常感到悲傷、恐懼和孤獨,他們性格內向且敏感。目前,教師應與孩子進行態度互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作為游戲指導,積極鼓勵孩子們參加游戲,并鼓勵他們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并讓他們積極參與,會產生快樂和積極的情緒,思維變得活躍,表達的欲望逐漸增強。
三、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消除負面的孩子情緒
在幼兒園中,負面情緒會影響兒童活動的有效性,因此幼兒園教育者必須在教學活動中監測兒童的情緒,并在開始時盡量消除負面兒童的情緒。首先,幼兒園教育者可以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照顧孩子,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和微笑,使他們能夠感受到幼兒園教育者的積極情緒,從而實現消除消極情緒的目標。其次,一旦孩子得知自己有不良情緒,幼兒園的教育者需要積極反思和分析這些不良情緒的原因,然后從幫助孩子盡可能消除不良情緒的原因入手。
例如,一個性格強、情緒波動大的孩子一天早晨帶著不滿意的情緒上學。如果老師沒有及時注意到他,他的情緒將會整天不好,甚至會影響其他幼兒的情緒。因此,為防止孩子產生不良情緒并影響心理和學習,教師應及時關注每個孩子,及早發現并“治療”他們,采取積極的教育方法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并留給他們他們解決問題和調節情緒的方法和時間,逐漸消除他的不良情緒。
四、正確地教育和教導宣泄方法
一些孩子需要及時地調整和改變他們的情緒,例如憤怒;一些孩子需要及時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在孩子悲傷的時候,及時地向父母和老師傾訴內心的悲傷。在實踐中,許多孩子可能會經歷內在情緒的變化,但卻無法流暢地表達內在情緒,這也成為情緒管理訓練中的難點。
例如,“秘密樹洞”,良好的情緒可以促進兒童的身心健康,并提高對兒童情緒管理的效果和興趣。負性情緒會導致自卑、膽怯和其他心態,引起各種精神疾病和問題,不利于兒童成長與發展。因此,在教授情緒管理技術時,教師還需要教給孩子一些釋放情緒的方法,使孩子能夠充分釋放其消極情緒,從而改善孩子的心理表現并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秘密樹洞”不是真正的樹洞,抽象內容可以是真實的或虛假的,“秘密樹洞”的實質是“垃圾桶”。當孩子情緒低落時,他們可以寫下心理單詞和情緒的“秘密”,并將其丟入“樹洞”中,以便孩子保持幸福和良好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發展狀態。
五、與家庭合作,改善兒童的情緒調節
客觀事實是幼兒的情緒穩定性差,當外界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他們經常哭泣并失去情緒。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幼兒園,而且發生在家庭環境中。在此基礎上,幼兒園教育者應通過發展好孩子的情緒來加強與孩子父母的溝通,盡可能地了解家庭合作和相互教育,引導父母在家庭環境中發展好孩子的情緒,并與幼兒園教育合作。
綜上所述,在0-6歲兒童的情感管理教育的關鍵時期,父母和老師應該就幼兒園和家庭中的孩子的情感表現進行合作和交流。教師以專業的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帶領兒童情感管理的教育工作。父母作為孩子的直接伴侶,應該與教師一起工作,以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幫助孩子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學會控制情感變化,并努力成為情感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陳藝靈.學齡前兒童情緒管理的策略研究[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000(034):1-1.
[2]陳阿紅.幼兒情緒管理能力的重要意義[J].時代教育,2018,000(0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