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一諾 熊躍輝 徐洪飛 華東理工大學
通過近年來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超重率為32.7%,肥胖率為10.5%,超重與肥胖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質的突出問題[1]。同時大學生人群的最大力量下降,尤為突出的是握力、背力呈現下降趨勢,力量素質普遍下滑[2]。
抗阻訓練,也稱為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肌肉力量、體積,提高機體代謝,改善身體成分、提高骨密度等。本研究目的為檢測抗阻訓練對大學生身體成分(尤其是體脂率和肌肉量)和體質健康水平的整體影響,完善大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全面、科學提升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運動干預體系。同時通過對部分學生的運動指導以及知識普及,在最大程度上讓更多的人去了解抗阻訓練的作用以及訓練方法,有利于讓當代年輕人養成健身運動的好習慣。
本研究選取華東理工大學在校本科生60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人。實驗組為新加入本校健身社、龍舟社的30位成員(男20人、女10人),且實驗前并進行規律的運動訓練;對照組為本校隨機挑選的基本無運動行為的30位本科生(男20人、女10人)。實驗組每周進行3-5次的漸進性抗阻訓練,持續8周;對照組在研究期間不進行任何干預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我國知網、學術期刊、報紙雜志以及書籍,查閱與抗阻訓練、循環訓練、有氧訓練以及體成分等相關研究文獻。
2.實驗法
在保證參與試驗學生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達到試驗預期的效果,使試驗的大學生獲得更加有效地真實地訓練結論。本次試驗兩組學生必須要保持相同的環境和條件,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同時展開了為期8周的漸進性抗阻力量訓練干預,其中適應期、強化期、鞏固期以及恢復期分別為訓練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時間為2周。
實驗變量:實驗的定制方案通過對訓練的方法、運動時間、運動強度、訓練的頻率、飲食控制以及學生運動的負荷量來開展。在本次實驗過程中分別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生制定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即每周固定頻率的有氧訓練和每周針對性不同的循環抗阻力量訓練,同時合理安排參與實驗大學生的日常飲食,來達到該實驗預期的效果。
3.測試法
本實驗主要涉及的是體成分測試,即生物電阻法。本次實驗利用的是對人體脂肪含量進行準確測試的方法[3]。體成分測試依托我校體育科學與工程學院健康體適能實驗室,大學生身體機能和素質測試依托大學生體質測試中心,地點均在奉賢校區。
1.重難點
(1)數據測算的準確性:包括測量過程的誤差及個人體質差異造成的誤差;
(2)訓練要素的選擇:訓練負荷,訓練組數,訓練頻率,運動方式等要素合理的選擇。如何根據大學生體質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案;
(3)訓練的有效性:實驗組能否按時完成訓練任務;參與測試者身體素質不被其他外來因素影響。
2.創新點
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入大學生比較忽視的抗阻訓練作為干預手段,驗證其對身體成分、身體機能、身體素質等體質健康水平的整體干預效果。在實驗過程中,依托學?,F有的各項監測身體運動機能的儀器,對實驗對象的身體進行全面的評估,并制定屬于個人的訓練方案(一周訓練3-5次,2次集體訓練,至少1次的個人訓練)。
為了使受試者更安全、更有效地進行定期的抗阻力量訓練,本實驗依據實驗組成員自身素質情況合理的安排個人訓練強度??棺栌柧氉裱到y性原則、漸進性原則(訓練強度逐漸提高)、超負荷原則、特異性原則(受試者不同訓練強度不同)、經常性原則以及全面性原則(對學生身體中各個部位進行全面的鍛煉、身體素質和身體機能的活動能力、身體各個器官系統的機能)[4]。
因訓練遵循全面性、系統性及特異性原則,每周的訓練次數、安排需根據受試者自身情況合理安排。同時為了使實驗更具普適性,本次實驗計劃安排在整體上不進行過多的受試者外的干預,即并不嚴格規定受試者的訓練具體項目以及訓練時間段,訓練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訓練內容
通俗地說,在受試者接受實驗安排期間,由專業人員對受試者進行有需要的動作指導及解析。力量抗阻訓練講解可分為徒手訓練和器械訓練,有氧訓練主要以跑步為主講解有關有氧訓練的一些專業常識。
受試者在進行訓練時,因采取的是最有效的分化訓練(每天鍛煉1-2個肌群),一周訓練3次及以上(一次有氧訓練),兩次訓練間隔不能超過三天,故要求兩周內至少對全身部位進行一次循環鍛煉,受試者可自行調整訓練順序以及訓練過程中的動作安排。
在進行實驗前:女子實驗組與女子對照組分別對比身體內體脂含量的百分比、體內脂肪的重量、身體的基礎代謝能力以及體重等,都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但是并不具備統計學意義,不存在明顯的差異(P>0.05);同時男子實驗組與男子對照組分別對比身體內體脂含量的百分比、體內脂肪的重量、身體的基礎代謝能力以及體重等,并未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
實驗完成后實驗組的女學生身體內體脂的百分比含量明顯下降,并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完成后實驗組的男學生身體內體脂的百分比含量也存在明顯下降,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完成后實驗組女學生體內脂肪的重量明顯下降,具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但是女學生體內的脂肪含量和體脂所占百分比都與男學生體內的脂肪含量和體脂所占百分比的下降幅度發生了更加明顯的變化。但是女子瘦體重經過八周的循環抗阻力量訓練有了更為明顯的增加,并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男子瘦體重經過八周的循環抗阻力量訓練也發生了明顯的增加,存在十分顯著性的差異(P<0.01);并且男子瘦體重比女子瘦體重的增加幅度明顯增大。
經過8周的循環抗阻力量訓練女子基礎代謝量有增加有顯著性差異(P<0.05);實驗完成后男子明顯增加了身體基礎代謝量,存在十分顯著性的差異(P<0.01);在循環抗阻力量完成訓練后,男子身體的基礎代謝量的增加幅度完全大于女子身體的基礎代謝量的增加幅度。
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知,在循環抗阻力量進行訓練后,男子和女子身體中的基礎功能以及代謝等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點與性別有著較大的關系。男子和女子因為性別的不同,導致身體力量、體內激素以及運動速度等都不完全相同。所以身體內各項指標的變化也是不同的。另外還有參與實驗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目的因素,女子通常情況下都喜歡參與瘦身減肥,男子則更加向往身材強健、肌肉發達,這種大腦中的潛意識差異導致了在開展實際的運動過程中出現的特定傾向[5]。
經過八周的訓練后,實驗組內女子體內體脂所占百分比與對照組相比較發現,實驗組具有明顯的下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實驗組男子體內體脂所占百分比與對照組相比發現,并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在訓練結束后實驗組女子體內脂肪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存在下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訓練結束后實驗組男子體內脂肪含量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存在下降,但不存在顯著性的差異(P>0.05)。
在開展實驗前后,發現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身體體內各項機能以及身體成分都存在明顯的變化。在進行實驗時因為采用的干預手段不同,所以在實驗完成后身體各項機能以及身體成分的測試結果都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分析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可知,大學生的瘦體重的基礎代謝量因為有氧訓練的持續鍛煉以及循環抗阻力量訓練都會產生改變,尤其是對普通的男子大學生而言存在更明顯的提高。由此可知,本次實驗的有氧訓練以及循環抗阻力量的訓練都是具有科學合理性的。
本次研究的結論如下:
(1)采取為期8周,每周至少3次的中高強度漸進性抗阻訓練對普通男女大學生的身體指標均有積極影響,其中對體脂百分比、脂肪重量、瘦體重以及基礎代謝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2)比較之下,漸進性抗阻訓練對普通男女大學生體成分改善有一定幫助,即身體成分各指標均發生變化,同時對增加瘦體重,提高基礎代謝量極為有效,即增肌減脂可以同時完成,且其效果甚至優于傳統的有氧訓練;
(3)通過詢問實驗組人群得到了一些定期抗阻訓練一段時間后的反饋,實驗組人群普遍認為為期8周的訓練結束后,自己整體的精神面貌以及學習狀態均有所改變,學習能力也在逐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