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楠 黃霞 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改善了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推動大眾傳媒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信息傳播的載體,大眾媒介普及率逐年提高,特別是大學生群體,基本人手一部手機,使得大眾媒介從多方面對當代大學生造成影響,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而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重要環節,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部分,可利用大眾媒介,實現體育傳播,使得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解體育信息,促進體育消費。
在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研究中,利用計算機隨機發放調查問卷500張至在校大學生,以此為研究樣本開展調查。
(1)訪談法。該方法為輔助方式,通過電話交談、小型座談會的方式,通過材料收集為研究提供佐證。
(2)文獻資料法。該方法查閱國內關于大眾媒介、網絡媒體、消費動機、體育消費等資料。
(3)問卷調查法。該方法在分析大量資料后進行調查問卷設計,發放500份調查問卷后,回收450份,回收率為90%,有效回收450份,有效回收率是100%。
(4)數理統計法。該方法在計算機上輸入原始數據加以統計,利用SPSS12.0軟件分析大眾媒介對大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影響,獲得統計結果。
在時代發展下,網絡、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使得體育信息數量、規模也隨之增加,體育信息采集渠道也較為多樣,通過對信息資源進行傳遞、加工,可為需求者提供所需信息。特別是大眾媒介體育傳播,使得學生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認識體育、了解體育。此過程中,學生體育信息接受途徑、內容、方式等,對體育消費行為認知具有較大認知,對體育認知及體育觀念也造成影響(見表1)。
大學生對某事物感興趣后,有興趣會促使學生心理活動趨向于某事物。因此,大學生接觸體育信息是滿足個人的基礎心理需求,不僅與興趣、性格相關,也與社會環境、生活環境相關。通過表1可知,大學生接受大眾媒介傳播的體育信息,主要是互聯網占比55.11%,其次為電視占比27.33%,主要是由于技術發展下使得互聯網成為學生瀏覽視頻、查找資料的首選,網絡媒體也具有靈活性、直觀性特點,報紙雜志和廣播傳播效率顯著低于互聯網和電視,僅為12.44%和5.11%,主要是由于此類媒介時效性、直觀性不足。

表1 大學生體育信息接收途徑
大學生普遍對大眾媒介促進體育消費重要性具有一定認知,有14.5%的人員認為很大,有30%學生認為較大,有25%學生認為一般,有20%學生認為較小,僅10.5%認為基本無影響。以此可知,大眾媒介傳播體育信息后,對學生體育消費具有較大影響,特別是市場經濟發展下,大眾媒介迅速發展,不僅基本實現全民普及,擴大了信息傳播影響范圍及覆蓋面積,還提高了技術功能,部分省市能夠對體育節目進行直播,加上衛星網并入,為體育信息的傳播提供更多便利,客觀上增強學生體育消費意識。在科技發展下,體育運動和社會大眾維持密切聯系,吸引了更多大學生,加上互聯網宣傳,使得大學生被動、主動的接收體育信息,利用大眾媒介為大學生和體育活動構建橋梁,學生逐漸形成正確體育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
體育消費是指有關體育活動的各種消費,不僅包含直接的運動保健、健身訓練及體育活動,還包含購買運動器材、運動服裝、觀看體育賽事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大學生消費見表2。
通過表2可知,電視與互聯網是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比賽、購買運動服裝、運動器材及觀看賽事的重要媒介,又以互聯網為最佳,是由于大學生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問卷調查中,74%的學生選擇電視進行觀看體育賽事,表明電視仍是學生觀看體育視頻的重要工具,對于學生購買運動器械、服裝等間接消費中,也是電視最具影響力,有87%和80%的學生受到電視影響購買運動器材與服裝,主要是電視廣告推廣消費作用重大。大眾媒介在體育消費推廣、宣傳中,特別是產品消費具有重要作用,如2005年耐克企業通過大眾媒介投入16億美元廣告費,獲得商業成功,成為最大體育供應商。這也表明大眾媒介對體育消費,尤其是體育用品消費具有誘導作用,合理利用大眾媒介影響力,能夠提高學生體育消費投入。

表2 大眾媒介對學生體育消費影響(%)
在大學生生活費中,體育消費比例可反映體育消費水平,消費活動包含體育訓練、服裝運動等,研究中將學生體育消費占據生活費比例分為多個等級,即超過20%、16-20%、11-15%、6-10%、低于5%。
通過表3可知,學生體育健身、購買運動器材及觀看體育賽事占據生活費比例較高,分別為10%、10.5%、12%,大部分學生面對各項體育消費,多處于5%占比階段,也有部分在11-15%左右。現階段,體育文化消費在我國居民中仍然較少,卻處于穩定上升趨勢,主要是由于我國經濟連年增長,學生家庭收入也隨之增加,進而提高了消費能力。大眾媒介的迅速發展,將有關體育的各種項目、活動、產品等帶入學生視野,營造了體育信息環境,改變學生認知方式及行為意向,使得學生加強了對體育運動消費的認知,能夠理性看待體育消費,也逐漸加大了對體育運動的了解。

表3 大眾媒介對學生體育消費水平影響(%)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可知,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人,普及率達到70.4%,加快了體育信息傳播,使得體育消費也隨之增加。在大眾媒介發展下,媒介營銷價值受到更多企業關注,不同企業在營銷產品中,均采取多樣化媒介進行宣傳,加上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使得其消費行為受到了大眾媒介影響,增強了體育活動意識,積極參與到體育消費中,探究大眾媒介下學生體育消費行為,有利于體育企業在傳播品牌、產品設計中做出正確決策。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易受到互聯網影響,且30%的學生認為大眾媒介對體育消費行為具有較大影響,注重互聯網體育傳播的同時,也不能忽視電視作用,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因此,在體育傳播中,為提高體育對大學生的影響,養成良好體育觀念,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施拉姆作為傳播學家提出,傳播活動中信息參與者均帶有裝滿的生活空間,存儲著經驗,進入此種傳播關系,參與者會根據經驗解釋信號,交互式傳播中,各方經驗相互重疊,影響信息交流有效性。體育跨文化特性較強,是跨語言溝通方式,可以籌建體育賽事為打造體育產業核心店,建立具有競爭性、可看性的體育產業鏈。我國可借鑒國際優秀經驗,開展球賽轉播等,開發大眾體育文化,通過大眾媒介和體育的結合,挖掘體育娛樂功能,轉變學生對體育的認知,明確體育不僅在于培養意志、鍛煉身體、為國爭光,還能看到體育娛樂性,還原體育游戲本質,以此為學生提供全球體育視野,進而為體育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無論是體育產品營銷、傳播體育文化、轉播體育賽事,均需要大眾媒介,在商業化體育背景下,應當明確大眾媒介重要性,明確媒介和體育的關系,為體育產業帶來新的變革。例如,羊城制作體育廣告在30多家電視臺播出,人均收視超出5000萬人。還可利用雜質、報紙、電視、互聯網等開辦吸引觀眾的節目或專欄,豐富體育產品的媒介傳播形式及內容,制作周邊體育產品,為體育產業提供宣傳機會。在此過程中,互聯網與電視媒體具有重要作用,在體育產業化發展,單個體育組織為實現生存,只有和互聯網、電視掛鉤,方能吸引更多民眾,通過畫面傳播影響受眾,以此將體育觀念、體育認知等借助媒介注入觀眾心靈,擴大體育影響力。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關注科技高速發展下,不同大眾媒介對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的影響,分析學生多通過互聯網、電視接收體育信息,進行體育消費。但是,學生體育消費行為研究中,由于研究數量有限,研究結果存在局限性,后續將完善調查問卷,將調查范圍擴大,從而加強大眾媒介對學生體育消費的了解,做到體育產業宣傳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