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偉磊 河南省理工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省有著較為齊全的制造業體系,目前全省的制造業以能源制造業為主,其他制造業為輔,這是我省制造業的基礎結構。本文將從制造業產業結構、制造業法人單位數、制造業資源使用狀況這三個方面來描繪我省的制造業現狀。
2018 年,我省的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2 038.56 億元,生產總值為49 935.90 億元。第二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4.13%。重金屬冶煉、化工、裝備制造、紡織、汽車、食品制造六個制造業實現了增加值13 730.02 億元,對我省工業貢獻增長率62.3%,比去年提高了7.6%。高新技術制造業實現增加值4 650.13 億元,增長21.1%。從這個占比結構可以看出我省的能源制造是主體,高新技術制造占輔導地位。
2017 年我省制造業法人單位數為124 077 個,法人單位總數為964 944 個,占比12.85%。制造業企業個數影響了制造業的人才規模,人才的規模決定了全省的生產技術水平。2018 年,我省制造業科技項目個數27 603 個,全國各省的平均水平是42 466 個,我省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5%。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我省的制造業法人單位數量偏低,有待提高。這個數量直接體現了我省制造業的企業數量,企業數量是制造業發展壯大及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轉型的基礎。
2016 年,我省制造業焦炭消費量為3 045.90 萬噸,比2015 年同期增加202.38 萬噸,制造業能源消費量為23 226.52 萬噸標準煤,比2015 年同期減少493.42 萬噸標準煤。同年,我省能源消費最大的四個制造業為黑色金屬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制品、非金屬礦物制品,共占全省制造業能源消費的67%,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省能源能源消費量占制造業能源消費量比重較大,而且重金屬冶煉制造業的能源消費量大,這必然導致環境污染的問題。
上述從三個方面分析了我省制造業的現狀。總體來說,我省制造業體系較為齊全,制造業法人單位數較多,制造業科研項目較少,地域全國平均水平,制造業資源使用方面,焦炭消費量很大。
新時代發展背景下,學科之間的融合狀況進一步發展,誕生了許多新學科,科學技術持續進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高性能集成電路和云計算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的代表性成果,廣泛應用到其他領域包括制造業領域的速度越來越快,推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雖然河南省有著較為齊全的制造業基礎設施和不斷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但是這兩方面的協調性不足,這是制約制造業體系完善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現象上看是制造業企業研發能力的不足,制造業所需人才數量、質量和資源配置的問題,包括在要素整合方面還有一些不合理的規定。這些規定限制了要素的自由流動,目前還沒有形成有利于制造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技術創新機制,目前還沒有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發展密切結合的創新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后的激勵措施不完善,創新成果在轉換方面受阻,知識技術環節與產業環節沒有緊密聯系,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成果進入不了制造業行業現象普遍。比如說人工智能的自動駕駛目前還無法進入到汽車制造業行業中去。政府對于科學研究資金的干預十分濃重,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和制造業的融合,涉及到多方面的要素,資金人力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配置;另一方面是人才無法在行業融合的時候得到充分發揮。在我省制造業的發展過程中,先進制造業發展地區的人才往往來源不斷,但是我省人力資源在體制、區域、產業間流動的障礙有很多。
制造業園區是制造業相對密集的區域,園區作為制造業一種新型的組織生產形式,對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有著深刻的意義。尤其是生產配套設施的通訊方面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有著密切的聯系。由于通訊網絡構建的滯后性,制造業園區的通訊網絡不一定能做到覆蓋整個制造業園區,對兩者的融合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載體的建設為兩者的融合發展提供了保障,然而載體體系的建設涉及到的內容很是寬泛,河南省各地的發展程度和經濟基礎有差別。但是政策對載體的考核指標是一致的,這樣做雖然使政府考核變得比結合各地發展條件來評價簡單,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制造業載體建設受到當地政績等多重因素的影響,這是導致了制造業載體體系建設的不完善的一個重要因素。另一個原因是產業結構的不合理導致的載體的不完善,有些地方的制造業在布局的時候沒有和區域的優勢互相協調,最終導致的載體建設不完善。
從河南省制造業的發展狀況來看,不同區域之間的同化現象嚴重,競爭壓力大。由于全省各地資源的情況類似,不同地區之間制造業結構相同。各地區之間的互補性較差,各地區之間缺少協同發展,不同地區之間爭奪項目和資金的狀況也有發生,競爭壓力很大。除此之外,不同地區政府紛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擴大投資規模,優先發展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這些行業。這樣做不僅增大了制造業產能過程的風險,而且增大制造業的結構轉型升級的難度。這樣做給各地區之間分工合作以及完善產業鏈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由于大家都發展同樣的東西,最終迫使企業定位在產業鏈的低端,企業不得不降低價格來維持市場,最終的體現是全省不同區域之間的競爭壓力更大。
信息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啟加速了經濟以及全球化進程,而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探索變成一種趨勢,新的價值鏈的產生,意味著新的生產發展模式。在國家提倡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背景下,河南省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發展上升到了全省戰略性思維的高度。而全省的融合發展模式體現在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制造業中去,應用方式比較單一,比如說機器人領域,暫時只應用在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業中,在計算機通信領域就沒有什么應用,沒有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融合發展不僅僅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造業,而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平臺,讓兩者深度融合。
眾所周知,學科與產業之間的融合發展存在巨大的潛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河南省制造業作為學科和產業的代表,有著巨大的發展潛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創新是這次工業革命的重點。新一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尖端科學技術,制造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兩者的融合發展決定了新一輪工業革命中國家在世界范圍內制造業的地位。河南作為中國的制造業大省,更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針對全省制造業與信息技術要素整合能力不強,現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提高制造業的產業組織能力,充分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成果。例如工業互聯網技術和智能感知技術,最終實現制造業企業在購買原材料、組織生產、產品銷售以及結算等方面的智能化,實現企業多層次構造,全方面發展,達到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協同方面的高效性。其次是一定要樹立融合發展的理念,制造業的發展不僅僅是制造業的發展,更有和其他產業融合的發展,這樣的融合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會使產業的發展得到升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核心,制造業設備改造為重點,全面推進兩者的融合發展。
載體作為制造業發展的基礎,需要不斷加強建設。另外需要在資金和專業人才方面需要給予充分的支持,這樣才能為兩者的融合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堅實的保障。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載體建設,推動智能化制造業工廠的產生是加強載體建設的最終目標。要想完成這個目標,就要完善制造業配套設施。尤其是通信網絡方面的配套設施,這是能否建成智能化工廠的重要因素。河南省應該重點推進互聯網+智能工廠項目的實施,以生產過程智能化和價值鏈鏈條體系的融合創新作為項目實施的重點,建設幾個有代表性的智能化工廠。實施智能產業園構建工程,加強產業聚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在制造業領域全方面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成果,推動制造業智能化的轉型升級。支持全省各地區根據政策構建融合發展的產業基地,最終實現制造業發展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和良好的載體基礎。
針對河南省競爭壓力大,地區同化嚴重的問題提出的建議是差異化推進全省各地區融合發展。全省不同地區應該結合當地的資源狀況和實際情況來謀求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不能走向趨同發展的道路,趨同化必定影響發展進程。如果不結合實際情況,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一定會出現問題。具體措施是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究成果,推動制造業生產過程流程化。以鋼鐵為代表的一批重工業應該推廣三網融合、智能感應、大數據分析這些新一代信息技術,最終實現制造業生產過程智能化。除此之外,還應該推進裝備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通過人工智能,深度學習算法來實現生產商、中間商、銷售商和使用者之間的緊密聯系,這樣就會有遠程溝通和在線監測等功能,實現了產業的增值服務,最終將推動裝備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針對河南省制造業融合發展模式單一,消費品個性化不足提出的建議是根據客戶需求,加強個性化定制。充分利用現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互聯網、大數據等收集到的消費者信息進行數據分析。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核心,開展個性化定制,爭取做到最終產品和客戶需求的相統一。加強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通過消費者的使用反饋,來改善產品,最終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根據市場需求來制定銷量,根據產品需求來尋找消費者,最終實現產銷對路和產銷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