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豐 劉書勇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高校手球課程是培養手球運動人才、促進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手球運動技能發展及掌握手球運動知識的重要選修課程。自2019年教育部印發《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以來,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就展開了進一步的深入研究與探索。從已經取得的成果來看,雖然互助式教學法、合作式教學法等有效促進了體育教育專業手球教學的發展,但當前依然存在教學成效不高、手球專項技能發展不足和不適應社會手球人才需求等問題[1]。這就要求必須針對已經存在的問題,開展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此提升教學成效,培養出社會需求的高質量人才。該研究以體育教育專業手球教學為研究對象,開展基于分層教學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探索,為更好地促進體育教育專業手球教學水平的提升提供參考。
分層教學法是遵循學生之間各方面的差異,由教師制訂適合于各個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的教學計劃,分層教學法與因材施教相似,符合教學的發展進程,分層教學法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的需要來進行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不同的教學內容[1]。分層教學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成,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主動愛上學習、主動思考{2]。
分層教學的依據是根據個別差異理論與因材施教理論,以及最近發展區理論與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手球分層教學具有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即以身體運動為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特點。該研究以哈師大手球隊為例,根據手球單招全國測試標準進行分層,分別進行高校手球分層教學。
成績:40~30分為優(含30),30~15分為良(含15),15~0 分為差。折返跑評分標準:要求每次都必須任意腳踏過中線和端線后方可折返,每次腳未踏過中線或端線,在最終成績中均要加1s。按照國家對招生的規定折返跑男生的成績為22~24.6s,測試分值為10~7.7 分,女生的折返跑成績為25~27.6s,測試分值為10~7.7分。
對在手球比賽中的表現進行評分,如動作是否標準、是否連貫以及技戰術運用是否合理等。等級(分值范圍)評價標準如下。優(10~8.6分):手球動作非常正確、協調、連貫、實用;攻防技術運用得合理、運用效果很好;戰術配合意識很強、實戰效果很好。良(8.5~7.6分):手球的動作比較正確,協調;攻防技術運用都比較的合理、運用效果比較好;戰術配合意識較為出色,實戰效果較為出色[3]。中(7.5~6 分):手球動作基本正確,動作協調;攻防技術運用得基本合理、運用的效果一般;戰術配合意識一般、效果一般。差(6分以下):手球動作不正確、不協調;攻防技術動作很不合理、運用效果較差;戰術配合和意識差、效果較為差。
通過學生的擲遠成績來進行評分,學生在測試時不可助跑,需要在原地做動作,任何一只腳不可超過測試線。按照國家隊招生的規定原地手球擲遠,男生的成績為25~44m及以下的測試分值為1~20分,女生的原地手球擲遠成績為19~38m及以下測試分值為1~20分。
2.1.1 對成績為優的學生的教學設計
對于測試成績為優的學生來說,他們在專項素質方面以及專項技能方面都達到了國家手球運動員標準,所以在進行分層教學時,其教學目標的重點應在培養他們戰術意識上,從而提高他們在手球比賽中的戰術素養。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區域小配合與全場大配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并要求學生在實戰階段將所學配合使用出來[3]。在最后的考核階段采用比賽的方式來進行考核,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2.1.2 對成績為良的學生的教學設計
這部分學生在技術方面都是較為成熟的,但在專項素質方面不完全符合國家標準,如射門及折返跑方面還有待提高,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提高手球戰術素養,另一方面在此基礎上要做一些專項練習,如打墻練習及在實戰后的力量練習等[4]。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對抗比賽為主,在比賽中間休息階段需要用大量的專項力量來配合訓練,以達到思維認知與身體兩方面同時提高的目的。在最后的檢驗階段,不僅要采用對抗賽的方式來檢驗學習成果,還要測試隊員的專項素質是否提升。
2.1.3 對成績為差的學生的教學設計
這部分學生往往都是剛剛接觸手球或進行了短期的手球訓練,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以基本的手球技術學習為目的,如傳球、接球、跑動射門等,主要是以熟練掌握動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精準、難度不宜過大,教師進行教學時可將重點放在觀察學生在完成規定內容時的動作是否趨于標準化,在逐漸形成肌肉記憶后可將重點放在學生完成的成功率上,如果某階段學生的進步很明顯可采用比賽的方式來檢驗。
在高校手球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時,除了要考慮如何保證科學性、準確性、合理性外,還應考慮相應的方法及策略。這能夠確保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教師分層教學時傳授的知識,并且能夠促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進而達到各個層次的教學目標。
在體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必須擇優而用,應學會使用順應時代發展的教學理念作為支撐課堂教學的基礎理念。在高校手球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體育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活動身體及傳授技能,而且要通過體育課程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從為學生的發展考慮,教師不僅教體育或手球,而且要通過體育或手球的教學使學生在未來能夠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展。在高校手球教學中,教師應當明確擁有好的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強健的體魄和靈活的思維及團隊精神對學生的發展也極為重要。教師在教學時更應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其層次知識的掌握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怎樣進行調整這才是分層教學法區別于傳統教學的根本。此外,高校手球教師應做到示范標準、語言專業,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明白教師布置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這樣才能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觀能動性[4]。研究表明,教師專業水平越高,示范能力越強,講解能力越強,學生越容易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效率越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不斷加強自身能力,這樣才能將所學完整且準確地傳授給學生。在高校手球教學中,教師應注重不同層次學習側重點講解細節到位,確保大部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和提高。
體育運動分為很多種類,但項目與項目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就手球來說,其運動規則和運動方式與籃球和橄欖球相似。在高校手球教學中,可以加入一些其他項目的運動規則來輔助手球教學,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開心愉快的氛圍里學習。研究表明,人在興奮時接受事物及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遠大于其在疲憊時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也就是通過其他項目來激發學生手球課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向教師尋求知識。為了達到這樣的課堂氛圍,在手球教學中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技能學習,如打點比賽、擲遠比賽等,讓學生自主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求勝的欲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4]。在手球運動中,不管是快速進攻防守轉換,還是連續傳接球對學生的神經形成一種刺激,在這種亢奮的狀態下學生大腦的反應速度及激素的分泌也成正比增加,對培養學生學習技能及戰術都是很好的機制。因此,應豐富課堂中的活動,善用手球運動中的技術、動作及位置跑動。課堂的最后要分層次組織比賽來激發學生想要進步的欲望,由此培養學生想要進一步學習手球的興趣及主動性。
高校體育課堂普遍人數較多,傳統教學不僅教師的教學質量無法提升,而且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佳,所以分層教學可以很好地輔助手球教學。此方法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每組的分類標準由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每組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學生清晰自己需要做什么,教師需要根據每組學生的不同,講解每組側重的重點和細節,并且也給教師指明了方向,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方向和清晰性[5]。此方法還可結合因材施教法,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教學,讓學生能夠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明顯提升,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一節好的教學課程不是教師講得多好,而是學生學會了多少,這就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來進行教學,體育課堂更是如此,教師需要講教結合,學生需要實際應用所學知識,才能夠達到預期效果。分層教學法在高校手球教學中能夠真正地發揮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關系,因為不同層次目標的側重點不同,每個層次學生都能盡心盡力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對每個層次學生的特點也有更深的了解,促進了教師的講解以及示范[6]。在高校手球教學中,應減少無效教學,把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作為衡量課堂教學的標準,要達到目標就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性及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的教學模式應該是能夠達到此目的的分層教學法,所以高校手球教學中應多采用此方法來進行教學,使課堂成為高效課堂[7]。
在采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手球教學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準確分層,通過與其他教師溝通得出一套更具有個性化、獨特化的分層教學方法。
實施分層教學的模式有利于發揮各層次學生的專長,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習手球的積極性,深入發掘不同學生的發展潛力,能夠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受益,使教學成果最優化。
在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手球教學內容、最終考核內容合理分層的基礎上,高校手球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運用一些策略,為分層教學法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轉變教學觀念,將手球教學當作教學的重點,加強手球知識學習,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應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手球知識的興趣,還應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情況,給學生相應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手球知識的自信心。
在實施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要尊重學生個體意愿,使教學與學習相生相長。
在高校手球課教學分層教學的模式構建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注重學生差異,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