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志明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井下作業分公司綜合配液廠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之下,石油企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關鍵階段,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必須依靠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提升競爭能力,而企業培訓就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環。為了更好的保障石油企業培訓工作的效果,就要求企業在對人員培訓過程中進行管理,并要在培訓以后對培訓效果進行必要性的評估,借助行之有效的方法量化培訓數據,評估培訓成果,并據此制定相應的培訓效果轉化方案,從而真正發揮企業培訓的價值,確保企業投入的培訓經費可以得到最大化的收益,為企業培訓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礎。
所謂培訓實際效果評估,就是針對一個具體的培訓項目,通過廣泛全面的收集培訓資料,借助科學合理的評估方案,對培訓項目的全過程進行量化的評估和判斷的過程[1]。企業搞培訓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員工技能和水平,因此就要對培訓后的實際效果進行必要的評估,這樣才能使培訓后的效果更為科學、準確。具體而言,對培訓后實際取得的效果進行評估所考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但不限于:參訓學員在培訓后在崗位工作中是否表現出了理論知識、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方面的提升;參訓學員的學習成果是否可以有效轉化并應用于實際的工作當中,對現有的工作進行優化與創新;參加培訓后企業的績效和經營管理水平是否產生的積極的變化;參訓學員在本次培訓中所表現出的態度、積極性、配合度等如何;企業培訓的整個組織和實施過程是否規范和標準;企業對培訓工作的投入與量化的產出是否匹配等。
通過開展培訓效果評估,一方面可以對整個培訓工作的質量進行科學的判斷,及時發現石油企業在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短板,便于培訓部門進一步優化培訓工作的調研、計劃、組織、實施和管理等工作,為后續的培訓規劃提供參考;另一方面也可以結合培訓效果評估的反饋,制定相應的轉化方案,敦促參訓學員在訓后積極加以實踐和應用,實現培訓在員工實際工作中的延伸。
培訓后實際取得的效果要具有目的性,具體就是需要借助科學合理的方法,也就是要從反應層、學習層、行為層和結果層這方面出發進行具體的評價[2]。在這個四個層次中,反應層是通過在訓后采取問卷調查、面談、隨機訪談等多種方式所收集的學員對本次培訓的形式、內容、流程、講師等方面的滿意度;學習層評估就是學員在參訓后從知識、技能、行為、態度等方面所獲得的收獲,以此來判斷參訓學員在本次培訓中的學習成果;行為層評估就是對學員在參訓后的工作行為進行跟蹤,判斷學員在訓后是否將學習成果在實際的工作崗位上加以運用和轉化,對員工起到了有效的影響作用;結果層的評估是借助量化的方式對培訓后企業生產力、績效、客戶服務、質量、投訴率等方面的變化進行量化的數據分析,以此來最終判斷企業的培訓經費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匹配度。
目前企業管理者已經充分認識到了對員工進行系統培訓的重要性,并且能夠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成立專門的培訓部門開展培訓體系和搭建和日常培訓工作的實施。但是在實際的培訓工作中卻往往存在著投入與收益不符的情況,培訓工作流于形式,花費了大量經費卻沒有對企業的生產力和績效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制約了企業培訓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開展。其中,部分石油企業對于培訓效果評估工作的認識不足,也沒有制定相應的培訓效果評估及轉化方案,影響了培訓工作的有效性。總的來說,在石油企業的培訓效果評估工作中,還有以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石油企業的培訓工作中,普遍存在著重視培訓的組織和實施而忽視了后期的評估和轉化的弊端。企業管理者既缺乏正確的認識,也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訓效果評估手段,而僅僅是在培訓后采用問卷調查或隨機訪談的方式進行簡單調研,使得最終出具的培訓報告參考價值不高;還有企業忽視培訓效果評估的重要性,僅僅在培訓后將資料文件收集歸檔就等于完成了培訓,導致了培訓工作“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局面,培訓效果評估形式大于內容,無法真正實現培訓成果的有效轉化[3]。
企業培訓需要依托于系統的體系逐步完善,雖然企業每次實施的培訓看似只有幾天的時間,但一個完整而成功的培訓項目,需要經歷培訓前、培訓中和培訓后的完整過程。通過前期全面細致的調研確定培訓計劃,到中期實施培訓過程,再到后期進行培訓評估與轉化,整個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廣泛收集意見,科學合理的開展調研與分析,但事實上,很多企業出于自身原因或條件限制,對于培訓取得的實際效果進行評估帶有一定畏難情緒;且培訓人員不具備專業的培訓取得的實際效果評估的方法和工具,無法對企業的實際發展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培訓取得的實際效果進行評估需要借助科學的量化分析才能夠確保提供了評估結果具有代表性,能夠體現比較真實的評估結果。但事實上,各個企業目前只做到了行為層和學習層這兩個層面的評估,而后續的評估和轉化卻幾乎很難實施。即在培訓后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學員意見,了解學員的滿意度;再通過考試檢驗學員的學習成果。從整體層面而言后續兩個層次的評估內容十分有限,也沒有形成長期的跟蹤與評價的完整體系,因此也就很難對于后期培訓工作的開展也很難指明方向。
對培訓取得的實際效果進行評估需要貫穿于訓后學員的實際崗位工作當中,并進行長時間和跟蹤和評價。對于石油這樣能源型企業來說,如果想提高培訓實際取得效果的水平,就需要首先從思想上加強重視,但是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相當部分的石油企業都可以做到一、二層次的評估,但在三、四層次的評估方面還存在較大的不足,導致石油企業無法從經營決策層面對后期的培訓工作進行調整和優化,也制約了培訓效果評估的客觀、真實性。培訓部門應當將培訓效果評估的重點放在第三、四層次上。事實上,培訓效果評估的四個層次本身就屬于遞進的關系,需要循序漸進的不斷優化,在進行一個層次的評估時培訓部門就可以結合實際的反饋制定下一層次培訓效果評估的具體實施計劃,并對結果進行大致的預測,以此來針對性的調整重點,幫助企業更加清晰的把控培訓工作,建立一套更為科學的培訓體系。
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都是以調查問卷的方式來對實際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的,但這種方式的局限性較強,很難客觀、全面的反映培訓評價效果,因此就需要從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優化和創新,借助多維度、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培訓效果評估的水平。也就是需要將定性評估的方式與定量評估的方式相結合,在定性評估工作當中可以廣泛采取座談、學員訪談、問卷調查、測試、培訓師訪談、分享會等多種形式,結合多方意見對培訓效果開展客觀評估[4];而定量方法則是需要建立培訓效果統計模型,利用統計學、經濟學理論,將培訓效果與量化的數據方式體現出來,這樣二者結合就可以取得比較全面和準確的培訓效果評估結果。
從石油企業所開展的培訓效果評估工作的結果來看,很多企業在培訓效果評估中缺乏規劃,培訓效果評估的方式比較簡單隨意,缺乏完善的培訓效果評估流程和方法,大大制約了培訓效果評估的科學合理性。基于此,為了提高培訓效果評估的水平,就要首先完善培訓效果評估的機制和制度。具體而言,培訓效果評估制度應當包括評估計劃、評估實施、評估運用等方面的制度和規范,其中應當對評估的可行性方案、評估的目標和重點、評估對象、評估數據、評估方法等相關資料進行明確的界定[5];落實相關工作的負責人,加強各部門和人員的配合,廣泛的收集數據自安息,并建立完善的跟蹤評價與效果轉化方案,以便于結合培訓成果開展相應的轉化活動。
企業對員工開展的培訓工作對企業員工技能的提升有非常大的作用,如何能夠有效、科學、合理的對培訓取得的效果進行評估對企業發展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就需要從四個維度對企業培訓工作進行全方位和多層次的評價,借助科學合理的方法,制定完善的制度,廣泛收集數據信息,保障培訓效果評估的全面、真實、準確和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