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香 莫 旋 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經濟與管理系
在國家倡導的高校向應用技術性院校轉型的背景下,需要培養應用型人才。計量經濟學是經管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要求培養學生觀察經濟現象,構建計量模型,探索經濟變量間的數量規律。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自從2003年以來,經濟學、財務管理專業均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經濟學基礎不扎實,學習有畏難情緒,更重要的是有些學生掌握了計量經濟學理論,但在寫畢業論文及科技創新作品時,不知如何應用計量模型去分析問題。在轉型發展背景下,我們的教育對象已不是“買魚的人”,而是“打魚的人”,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案例教學法是美國Langdell提出,最初應用于MBA 教學,后來經過推廣和發展,廣泛應用于經濟學、管理學和法學等領域。它是通過引入案例,教師結合案例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分析案例。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作為引導者,因而可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而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建立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案例教以學法是實現此目標的最好途徑。
計量經濟學是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三者相結合的一門學科,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和應用性。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經管類學生的基礎較差,不如重點本科大學的學生,大部分學生不是文科生,數理基礎更差,而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包括統計推斷、參數估計、假設檢驗、協整檢驗和因果分析等都要涉及數學知識,如果仍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講解理論的背后邏輯和推導證明公式,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難以理解,實施案例教學,教師可以把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融入到案例中,深入淺出地講解他們的作用及應用,這樣學生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使我們的課程學習變得輕松有趣,課程也變得非常實用。
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參數估計、假設檢驗、模型修正及應用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數據來減少誤差,如果用手工進行數學運算,很難得到結果,而借助于相關計量經濟學軟件,可以大大提高計算效率和準確度。常用的計量經濟學教學軟件有Eviews、SPSS、SAS、STATA等。實施案例教學,教師在講授時,通過計量軟件操作步驟,不但可以熟練計量經濟學軟件的基本操作,還可以明白計量經濟學理論及方法的應用。
傳統的計量經濟課堂只有老師講授,學生被動地傾聽,而計量經濟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傳統教學課程結束后,學生不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實施案例教學,可以根據專業特點,選擇該領域的經濟熱點問題作為案例,給學生提供具體的、逼真的情景,比如國貿專業,可以選擇案例“我國企業出口模式的影響因素分析”。讓學生根據計量建模步驟進行分析討論,從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能力。
計量經濟學的案例教學法,課前教師分享案例,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課中教師在案例中講解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然后學生討論分析案例,最后教師作總結點評,教學過程可分為案例引入→分析討論→教師總結三個過程。下面以“多元回歸分析”為例。
課前,教師通過QQ群、微信群、網絡教學平臺等方式將教學內容相關的案例資料發給學生,此案例可以是來自現實生活中的經濟問題,也可以是當前的熱點新聞。例如在講“多元回歸分析”章節時,引入案例“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提出要發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為特征的低碳經濟,尋求節能減排的途徑,那么首先要明白中國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于是引導學生們思考:碳排放如何計算?變化趨勢怎樣?有哪些經濟理論及經驗來設定模型?選擇哪些解釋變量及其合適的統計指標?這些變量與碳排放的具體數學依賴關系如何等。這些問題都是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了他們運用計量經濟學知識去解釋真實經濟現象的能力。
有了教學案例和理論知識的講解,就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和分析。把全班同學按5—6名分成若干組,小組成員可以進行分工合作,通過查找相關資料,并討論:設定什么樣的函數形式作為理論模型?如何確定模型中的因變量和自變量?怎樣搜集數據?擬合優度怎樣?模型是否通過顯著性檢驗?如果檢驗不通過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模型中出現這些問題,又如何修正?根據模型結論需要制定什么樣的經濟政策等?小組討論時,老師只是引導和解疑,學生自由發表觀點,暢所欲言,然后對以上問題形成結論和小組報告,最后推薦1名同學代表小組進行匯報,這樣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主動實踐者,進行積極思維,成為課堂的掌控者,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學生小組匯報后,教師可以對小組進行打分評比和總結點評,對表現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并對各小組存在的共性問題以及重點難點問題,利用PPT進行再調和講解,滲透新的知識點,并指出以后碰到此種情況時的正確思路和分析方法。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通過課前提出案例中問題,課中學生的分析討論案例,課后教師的講解點評,可將計量經濟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提高應用能力。教師總結后,還可以讓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梳理,并布置作業讓學生再次鞏固學習。
轉型發展背景下,獨立學院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已逐步應用案例教學法,為保障案例教學法的合理應用及提高教學質量,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建設案例庫是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首要任務和基礎,因而教師需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前沿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案例。首先,要進一步拓寬案例的來源。一是專業權威期刊??梢詮慕洕芯俊⒅袊I經濟、金融研究等國家權威期刊中選擇熱點經濟問題作為素材,這些期刊檔次高,案例通常與當前經濟發展緊密相聯。二是教師的研究課題或論文。如上文中的案例“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就是筆者發表的論文,這些案例的引入讓學生意識到計量經濟學的可應用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案例數據來源要具有時效性?,F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變量數據也日新月異。教材中許多案例數據陳舊,不能充分說明經濟問題,因而教師需要順應當前的經濟熱點主題,與時俱進,更新數據,讓學生緊隨時代前沿,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最后,案例選擇考慮專業。經管類專業通常都開設了計量經濟學課程,同一案例在不同專業中講授,學生的理解和認知程度不同,教學效果差異會較大。因而選擇該專業領域的案例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傳統教學只要講解計量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及方法即可,而案例教學法則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專業,選擇該領域內的經典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討論和講解,其方式與內容均靈活多變,這就增大了教學的難度和不確定性,要求教師不但要有扎實的計量經濟學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統計數據處理能力,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專業程度,把握各經濟領域的時代前沿,但由于目前計量經濟學任課教師大多畢業于統計學或數量經濟學專業,而授課對象是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財務管理、金融學等專業學生,這些教師雖然計量經濟學理論和方法把握好,但相關領域的知識較薄弱,對變量指標和數據的處理難以解釋清楚。再加之,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課余花費較多時間去從閱讀、網絡、新聞或者電視中關注各領域中的熱點新聞,收集教學案例,而計量經濟學是經管類各專業的基礎課程,開設專業多,隨著招生規模的增多,任教老師相對不足,教學任務重,教師沒有時間去收集經典案例,從而影響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本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
傳統的教學中,計量經濟學學生的成績通常是平時成績加期末測試按一定比例進行加權平均,平時成績僅考察學生的平時表現;期末測試則考察學生對計量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在案例教學形式下,這種考核方式無法對學生案例分析和討論的衡量。為了體現案例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需要實施與案例教學法相匹配的多元化考核方式。構建平時表現(10%)、案例討論(20%)、課程論文(20%)、期末考試(50%)“四維一體”的計量經濟學考核方式。平時表現考察學生課程出勤、課堂回答問題及作業完成情況。案例討論考察學生參與案例分析以及上臺匯報的次數和質量。課程論文考察學生建模的全過程,主要側重于考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期末考試試卷也要與專業相結合的案例分析,以測評學生對本專業領域內實際問題的認知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同時也可以檢測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