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登國 四川衡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和國計民生密切相關,對于經濟的推動作用非常顯著。信息技術的高效應用,既能夠改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又可以優化和糾正水利工程建設中的各類問題。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大量的信息數據,所以應用相關的信息技術,可大大提高數據分析處理能力,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發展。但目前,水利工程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所以加強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格外重要。
面對當前各行業涌現出的大量數據資料,傳統軟件沒辦法徹底完全的搜羅、處理、管控這些資料數據,急需全新的處理模式和信息資源來進行處理。大數據技術因此而誕生,它可以對海量信息數據進行搜集、處理、管控,提取當中價值性信息,挖掘各類數據的價值。總的來說,大數據技術一方面能發掘海量化訊息,一方面又可以對這些信息加以精確、全方位處理。如果把大數據看作一個行業的話,那么數據處理能力必定是其中一項關鍵優勢,大數據技術借助于對信息資料的處理而令數據價值不斷提升。
信息化彰顯了當前工程和科技融合的水平,水利工程必須通過信息化提升來不斷完善。具體來說,水利工程項目的特征有兩點,其一,信息資源種類頗多數量頗大。水利工程在總體建設階段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訊息資料,比如監測管理階段、設計階段、考察階段、建設階段等,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信息數據,而且牽扯到多個行業、部門。在項目逐漸推進時也會慢慢細化,招投標、合同、設計圖紙、監測信息等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其二,信息資源管理智能化特征。智能化管理是水利工程信息化的關鍵內容,把水利工程施行中所產生的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借助于軟件把信息進行存儲、分類、優化、加工等,促使每一方都能依據自我訴求來使用。倘若日后能開發出一個科學統一的體系,來解決和規避信息斷層、溝通不及時等問題,則會更有助于水利工程現代化創新發展。
水利工程建設周期普遍偏長,規模也較大,在施工中制約因素有很多,所以具體建設管理時要重視并應用信息技術。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改變和創新管理模式,推動水利工程建設的現代化、智能化發展。尤其在當前大數據時代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若可以和時代趨勢、大數據技術相聯系,必定會帶動水利工程發展邁入全新的階段。相較于傳統人工方式,信息技術精準度高、速度快捷,在大數據、云服務等硬件軟件的支持下,信息的處理、保存、分享效率和質量都會明顯提升,大大降低對外的受制性,促進管理流程的規范化、科學化和合理化,降低風險成本。
首先,基礎較弱,力度較輕。我國水利工程工業化、信息化建設在80、90年代成績喜人,但發展至今,其信息化基礎運用方面暴露出明顯不足的問題,不少小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嚴重推遲,只依仗國家大型水利工程隊伍,工程在建設后的維護管理是無法獲得保證的。水利信息化建設技術含量頗高,部分機構沒有展開統一籌劃調度,以致發生水利工程重復化建設、投資問題,造成水利資源的大量耗損,地方水利信息化建設程度偏低,信息化運用能力低下。
其次,發展存在失衡問題,資源也不夠平均。因為我國水利防洪救災投入較大,因此這些部門的信息化建設速度較快,而其他部門信息化發展則偏緩慢,且存在諸多問題。對于一些重點發展地區,像直轄市、經濟發達區域,我國投入的力度支持的程度非常大,反之扶持力度偏弱,這造成我國區域系統發展的失衡。這大大影響了水利工程總體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此外,因為我國地域差異性較大,地理環境的特殊使得不同地區資源應用存在障礙,服務對象的差異化也使得統一規范化標準欠缺,每一個地方數據信息都截然不同,所以無法創建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這也大大影響了信息化發展進度。
首先,促進了檔案存儲方式的升級。傳統檔案存儲方式是紙質資料記載、保存,很容易因為人為因素產生問題,從而為水利信息復查使用造成阻礙。而電子檔案的應用,促使存檔方式更為靈活高效,而且具備自動篩選能力,更加強了資料的精確性、可靠性。
其次,信息化準備階段的優化。在傳統工作模式下,水利信息化建設工作準備環節是需要準備各種各樣資料的,占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資源也非常巨大,甚至常常會引發人員短缺現象。但大數據技術在水利信息化建設中的融合與應用,可幫助工作人員通過互聯網來查閱搜集信息,大大減輕準備環節的工作任務量,削減人力、時間等多項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率和耗損度。
首先,可進一步健全對接、開拓工作。水利信息化建設中引入大數據技術是未來發展趨勢,既能提升工作質量,又可確保水利信息化建設的公開透明。為了推動水利信息化建設平臺更好地發展,要不斷更新拓展數據,使之更為全面多維,如此方可對水利建設市場展開精確定位,在和各類信息融合的基礎上大大提高水利信息化建設效率。此外,對很多已確立的項目,工作人員可參考先進、全面的數據進行工作優化與調整,不斷發揮出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價值,提升水利工程建設的時效性。
其次,提升信息化應用技術水平。對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硬件、水利信息化人員素質外,大數據技術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因此我國要大力推動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與更新,不斷促使其朝著成熟完善的方向改進,然后再將其運用到水利信息化建設中,從而確保技術與時代發展的一致性,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設的前沿性。
再次,提高工作人員素養和能力。從當前現實狀況來看,我國水利信息化建設人員總共分作兩種,第一種是高校畢業生,第二種是經驗豐富的老職員。目前不少高校都開設了水利建設專業,而且教學水平居于前列,可以說為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提供了諸多優質人才,也滿足了水利信息化建設發展對人才輸出的要求。可是隨著水利行業建設的不斷發展,外界因素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環境變化速度非常快,這就使得水利信息化建設所需的人才不但要具備先進的理論技術知識,還要擁有豐富牢靠的實際經驗。所以畢業生入職到水利建設單位后,必須在老職員的指導下才能真正了解和做好工作。而企業也要重視對經驗豐富人才的引進,雙管齊下,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優勢。
最后,完善各類硬件設施。唯有投入大量的資源支持,方可確保水利信息化建設能夠朝著持續化、智能化、健康化方向發展。所以國家要給予政策方面地扶植,對水利信息化建設大數據引入投入更多資源,確保工作全面高效的展開。依據現實狀況來引入大數據技術,并和其他多種先進技術進行結合應用。比如應用信息匯總、統計技術等。該技術能力的高低、運用是否科學規范,對設備的正常運行、水利信息化建設的效率都有重要影響。所以水利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除了不斷更新技術,還要健全完善設備等多方面硬件設施,以此來提升總體工作的質量性。
總的來說,大數據技術的誕生,為水利信息化建設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支持。水利建設單位在日后的發展中,要與時俱進,重視和應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推動基礎建設、管理制度等工作的強效化發展,以此來提升水利工程的效益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