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東海
(山東華宇工學院 山東 德州 253034)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關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高校的穩定發展,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前途。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在新的發展時期,網絡教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態。網絡的開放性、多元性及虛擬性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面對網絡發展的新形勢,在落實“三全育人”要求的基礎上,把握住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針對存在的問題,創新教育理念和形式,提高教育效果是當前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網絡具有開放性,而且傳播速度快、范圍廣,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給使用者帶來了很大便利,也給網絡監管帶來了很大挑戰。在實際工作中,監管部門可以及時監管一些比較大的信息平臺,雖然能對平臺上的信息及時地篩選、過濾,但很難對一些較小的信息平臺進行全面監管。加上技術方面的制約,也不能很好地在信息傳播源頭做到有效的控制,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上傳播。大學生自身的思維方式沒有完全成熟,深度思考的思維習慣沒有養成,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可能會被誤導。此外,我國高校對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近幾年才重視起來,無論從思想認識、教育理念上,還是實際的工作經驗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有的高校甚至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對網絡陣地的凈化、清理工作開展不足,導致一些不良信息在網絡傳播,影響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思政教育內容的整合創新是新時期對高校大學生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網絡教育內容應該更加具體化、生動化,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很多高校的教育網站內容設置比較單一,缺少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育內容,缺乏與大學生生活貼近的案例。很多高校在網站更多的是進行輿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方針,傳達重要會議的精神,只是將書面的文字轉移到了網絡上,沒有動態感,缺乏立體感,而且這些內容理論性都比較強,比較枯燥[1],很難引起大學生的興趣,也無法引起大學生的共鳴。有的高校沒有專門的教育網站,只是零散體現在教務網站上,或者是一些公眾號里。由于教育內容單一,而且資源比較分散,有的內容更新不及時,針對性不強,導致學生的瀏覽量很低,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不強。加上教育形式缺乏創新,大學生參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很難被調動起來,無法達到教育的作用。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一支政治理論扎實、信息技術素養較高的師資隊伍,而這樣的工作人員卻比較缺乏。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力量,擔負著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由于近年來高校擴招,在校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量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導致輔導員無暇顧及其他,主要做一些學生管理的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很多的高校輔導員都是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政治理論水平不高,難以把控國家的發展大勢,不會融會貫通地理解國家方針政策,即使開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此外,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工作者具備較高的信息技術素養、網站的建設及維護能力,這樣才能制作和傳播優質的教育內容。目前,大多數教育工作者信息技術素養不高,網絡教育只能沿用傳統的教育模式來開展。
網絡信息無處不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受到網絡的影響。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學習資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受教育參與度。由于大學生自身網絡素養較差,在網絡環境中的自律意識不強,有的學生對網絡有過度依賴性。有的學生沉迷網絡來逃避現實的學習壓力,在虛擬的空間中放縱自我,常常身陷其中難以自拔,分不清網絡與現實的界限,迷失在網絡環境中,離開網絡就陷入空虛無聊的狀態。長期下去,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會逐漸降低,甚至會產生孤僻的心理,影響學習和生活。另外,網絡信息傳播的門檻低,在自媒體時代,普通受眾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制造者、傳播者。網民由于學歷、社會地位、成長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可能會對一些社會問題認識不全面,發布一些不實的言論、看法,導致良莠不齊的信息在網絡上廣泛傳播。[2]由于大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程度不深,很容易偏聽偏信。當前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讓信息傳播得更加精準,根據受眾在網絡上的瀏覽記錄對其偏好特征分類,進行個性、精準的信息推送。有的大學生在瀏覽網絡信息時,以為是自己選擇的內容,實際上有可能被一些不法網絡平臺別有用心地推送不良信息。大學生對信息的甄別能力不足,容易被誤導。
良好的網絡環境對于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增強網絡意識,加強對網絡信息的傳播管理,凈化網絡空間,占領網絡輿論陣地,提高網絡育人功能。網絡監管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將虛假信息、低俗信息過濾剔除,避免一些錯誤的思潮因為網絡的傳播而不斷擴大發酵。利用法律手段打壓散播不良信息行為,提高網絡用戶的道德意識、法律意識。高校自身也要完善校園網絡規范,創新網絡管理系統,利用網絡安全技術創建有序的網絡空間。各高校應從本校的實際出發,制定規范的網絡使用制度,有效地對網絡信息監督管理。加強對網絡系統管理,嚴格把關發表內容,運用現代網絡技術,遏制病毒、惡意攻擊等網絡安全事件,及時過濾和屏蔽校園網上的不良信息。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網絡平臺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回應學生的訴求,引導大學生主流價值,同時要重點關注有心理困惑的學生,為其進行心理疏導。根據一般學生和個別學生的實際情況,采集網絡輿情,并及時分析輿情,確定網絡輿情的定性和分類標準,規范輿情處理。利用信息報送、平臺聯動、定期反查等措施,確保輿情中反映的問題能及時得到解決。
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是大學生,因此,教育內容的設置要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心理及成長特點,圍繞大學生來開展,貼近大學生的生活,用其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學校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改變大水漫灌的教育方式,樹立互聯網思維。加強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要有平臺教育服務理念,開展針對性教育。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把多樣化、碎片化的信息篩選整合到一起,構建一個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讓大學生能夠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看到自己關注的內容,正確地引領大學生的思想。結合大學生的需求,依托網絡教育平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積極吸收健康有益的網絡詞匯,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學生之間的距離。發揮大數據優勢,利用數據反饋機制,分析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及關注的熱點話題,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愛好特征,推送針對性的教育內容,以精準、實時的內容引導學生,達到育人目的。[3]同時,在教育網站上設置特色的欄目板塊,比如心理咨詢、在線答疑、形勢政策等欄目,通過交流溝通,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的解決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通過政策板塊,可以引導大學生關注時事政策,自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廣宣傳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紀錄片、主旋律影片,弘揚正能量。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絕對的支配地位,網絡環境的多元、開放、共享等特點,使其支配地位不復存在,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及信息素養,掌握網絡教育的主動權,讓自身的主體地位得以鞏固是教育工作者開展工作的基礎。高校要認識到教育工作者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強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定期培訓交流,利用重大會議及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及政治素養,堅定政治立場,讓黨的政治理論能夠融入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傳播正能量。尤其是要加強青年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讓其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規律,能夠運用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解決實際的問題。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有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這樣才可以認識網絡的本質,可以在實際工作中甄別網絡信息,利用積極正能量的網絡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育人優勢。因此,對現有教育工作者要加強網絡管理方面的培訓,尤其是要加強中老年思政工作者的網絡技術指導培訓,逐步提高其網站建設、運行維護、數據整理反饋、網絡語言運用等方面的信息技術能力,為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技術基礎。加大對計算機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引進,優化管理隊伍的人員結構。[4]可以適當地安排一些年齡較小的優秀教育工作者,他們與大學生的年齡相當,溝通起來更加方便,更容易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便于開展工作。通過完善的考評機制,暢通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晉升渠道,將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熱情調動起來,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確保育人隊伍穩定、結構優化,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
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讓大學生在利用網絡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能夠自覺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襲。利用校園網絡道德行為規范約束和規范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加強對大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定期組織學生學習網絡安全知識、網絡道德規范等,培養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引導大學生端正態度,正確認識和利用網絡,充分利用網絡的學習和教育功能。利用微信、QQ、微博等社交軟件加強與教師、同學間的溝通,可以交流思想、探討學習等。觀看網絡上的公開課、精品課的視頻,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便捷性更好地提升自己。加強對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的引導。[5]通過網絡“黨校”“團校”等載體,加強大學生的政治信仰指導。指導學生按照自身的實際情況,制訂階段性的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庫,利用榜樣、模范的示范引領,自覺改正自己的不足,向榜樣看齊,修正自己的“三觀”,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安全防范意識。互聯網的普及,使基于網絡的違法犯罪行為逐漸增多。因此,要加強大學生的網絡安全教育,利用網絡、電視、校園廣播、校園走廊宣傳畫等形式,向大學生宣講網絡違法案例,以及如何更好地進行自我防范,讓學生做到網絡空間認知理論與個人的行為實踐相結合,提高網絡素養。
在新的時期,對高校大學生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因此,要將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高校育人體系中的核心工作來抓。結合網絡特性,在把握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構建完善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優化教育路徑,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