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勇 潘天龍
(山東德楊律師事務所,山東 煙臺 264003)
近年來,隨著線上交易模式的發展創新,我國網絡消費者群體不斷壯大,整個互聯網都充斥著消費者個人信息。與此同時,對消費者個人信息非法收集、盜用事件屢見不鮮,這給有關部門和廣大消費者敲響了警鐘。我國開始關注網絡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嘗試通過多種方式給予消費者個人信息保障。然而由于我國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起步較慢,對于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如消費者信息保護意識不夠、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行業自律較差、缺乏有效的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要針對相關問題進行解決,積極探索符合當下互聯網格局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道路。
目前我國并沒有為網絡消費者專門設立一個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關于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條款大多被分散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民法典》中,這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維權的效率。并且關于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條款內容都較為抽象,無法給一些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的行為正確定性,導致部分侵權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此外,我國相關法律也沒有詳細地標注消費者對自身個人信息享有的權利和經營者保護消費個人信息的義務,導致消費者自身維權意識淡薄,經營人員也不重視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1]。
我國實行的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是非強制遵守的,僅僅依靠經營者自覺遵守,且懲處力度較低,很難對經營主體產生足夠的約束力。部分商家表面上答應遵守行業自律規定,背后卻拿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作為盈利工具,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外泄。
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消費者的人數與日俱增,消費者個人信息充斥著整個網絡,面對這些海量的個人信息數據,監管部門很難調集足夠的人力物力對其進行全面監管。并且消費者個人信息侵害行為大多為高技術犯罪,而監管部門長期從事現實生活的個人信息監管,沒有及時更新監管理念,缺乏相應的網絡監管技術,導致監管部門對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監管效率較低。
我國多數網絡消費者缺乏對個人信息的自我保護意識,在進行網絡購物時對個人信息泄露不敏感,經常隨意填寫真實個人信息,造成個人信息被經營者輕易收集。并且絕大多數消費者在面對個人信息被侵害的情況時,缺乏維權意識,不愿意大張旗鼓地去打官司,縱容侵權行為發生,導致侵權方得不到應有的處罰,從而使得侵權行為泛濫。
法律是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最有力的武器,有關部門要完善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構建一套全面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使得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有法可依,營造良好的互聯網法治環境。具體操作如下:其一,有關部門要仔細調查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害的具體情況,了解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侵害因素,設立專門的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法,肯定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重要價值,明確規定侵害方的處罰方式以及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受侵害后的補償方式,為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維權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真正使法律成為人民堅實的后盾。其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消費者個人信息被侵害的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法律的條例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地保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因此有關部門可以設立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基本原則,為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畫一個框,將個人信息的保護粗化。比如收集主體在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時必須保證用戶個人信息來源合法,且必須在用戶同意的前提下獲取與用戶約定范圍內的個人信息。當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受到侵害卻找不到相關法律法規時可以引用這些基本原則成功維權[2]。其三,網絡個人信息保護要明確設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享有的權利,如知情權、保密權、決定權、修改權等,使得消費者充分了解自身所享受的權利,在個人信息受到侵害時明白自己所被侵害的權利,增強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同時相關法律法規還要明確經營主體的義務如保障信息安全義務、如實告知義務、賠償義務,標明經營者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操作權限,并詳細規定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讓經營主體充分認識到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從源頭解決消費者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問題。
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保護不光要依靠法律的武器,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業自律機制,充分發揮自律組織的職能,多方參與消費者個人信息管理和保護工作,督促各行業組織注重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一方面,有關部門要賦予個人信息保護協會和自律組織合法的地位和權力,明確他們的職責和義務,促進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協會和自律組織的產生,通過組織協會的輔助,在促進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工作開展的同時,減輕有關部門的工作壓力。行業自律組織要具有統一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規范標準,充分發揮自身行業自律優勢,嚴格監管各行業成員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具體情況,督促各行業經營者自覺遵守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另一方面,我國還可以建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認證制度,對嚴格遵守行業自律公約的經營商戶給予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認證。當有關部門發現經營方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條例后,要取消該商戶個人信息保護認證資格,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消費者可以選擇擁有信任認證的商家進行交易,提高了個人信息的安全性[3]。
我國要成立專門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機構,明確監管機構職能,合理配置監管機構成員,構建完善的監督體系,實現對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全面監管。監管機構可以與互聯網中心和工信部進行合作。互聯網中心和工信部可以幫助監管機構處理海量的數據信息,為監管機構篩選出有用的信息,提高監管機構的監管效率。同時監管人員要與時俱進,更新監管理念,主動學習互聯網相關知識和監管技術,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侵權問題,提高工作效率。
消費者是個人信息的擁有者,是侵權行為的受害者,同樣也是維權者。因此我國要培養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提高消費者個人信息自我保護能力。其一,我國要加大普法宣傳力度,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宣傳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內容,使消費者了解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自身享有的個人信息權利。其二,有關部門可以設立個人信息保護服務窗口,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服務,教授消費者學會在個人信息被侵害時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提高了消費者維權的效率。其三,有關部門可以定期展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公益講座和活動,聘請專業的律師為群眾講解個人信息保護中晦澀難懂的知識,幫助消費者理解法律術語,提高消費者對法律的熟悉度。其四,消費者在進行網絡購物時一定要重視個人信息保護,規避個人信息風險,選擇安全可靠的交易平臺進行消費,在注冊個人信息時要減少填寫一些無關緊要的個人真實信息,留意購物后的個人信息情況,養成良好的網絡購物習慣,提升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同時在面對侵權事件時,消費者要不怕麻煩,勇敢站出來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真身的個人信息安全,給予侵權者應有的懲罰。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下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共同努力。有關部門要重視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完善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督促互聯網行業加強內部自律,構建完善的消費者個人信息監管體系,培養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保護意識,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能力,從而使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得到保障,讓消費者可以放心在網上購物,促進網絡市場經濟健康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