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昊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湘潭 411101)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黨史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號召黨員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號召全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提到廣大黨員、干部要通過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重溫入黨誓詞、重憶入黨經歷、重問入黨初心。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我們黨歷來重視黨史學習教育,注重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反復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也為黨史教育融入職業院校的思政課教學指明了方向。
高職院校和其他本科院校一樣,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和任務,職業院校在其教學過程中會更偏向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當前職業院校大學生黨史教育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職業院校的黨史教育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黨史課程教學內容以純理論教學為主,政治性很強,理論知識較枯燥乏味,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難以達到預期實效。很多職業院校黨史教育的目標不明確,缺乏針對性。個別院校僅對學生黨員開展黨史教育,受教群體單一,教學形式單一,大學生未能全面、系統地接受黨史黨性教育,更無法深刻感受國家崛起的過程和革命先輩的艱苦奮斗精神,面對錯誤消極的西方社會思潮的挑戰,個別大學生無法旗幟鮮明地堅決抵制。
在當前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并沒有開設黨史教育的專門課程。黨史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教學資源,其教學內容分散在職業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不同的課程之中。目前,職業院校的思政課程主要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等課程,黨史教育穿插其中。這樣的分散式教學,導致大學生無法對黨的歷史知識形成系統的認知,很難使其全面了解黨的歷史知識,很難使其對歷史背后的發展規律有深刻的把握。
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新媒體、網絡教學等應運而生。很多職業院校的黨史教育沒有跟上信息時代的潮流,仍舊停留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上,應用以老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采用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法的缺陷非常明顯,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地位,學生主動獲取黨史知識的能力被忽視,很多理論知識為教而教,并沒有真正內化到學生的思想中,這樣的教學方法已經陳舊,難以再適應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對黨史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黨史教育的真正作用并沒有發揮出來。
當前,職業院校的大學生大多比較重視專業課程的學習,忽視公共課或者選修課程,對歷史類、思政類的理論課程更是提不起興趣,甚至抵觸學習這一類知識,思政教育很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縱觀大學生每一階段的學習過程,都很少系統、全面地學習黨史知識。有個別學生并沒有端正學習黨史的態度,他們不了解學習黨史的目的,甚至認為和平年代已沒有學歷史的必要了,僅把它看作一個獲取學分的課程;還有一些大學生由于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手段單一而討厭學習黨史,教學效果日漸衰微。
黨史教育作為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環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要求大學生自覺深入學習黨史,積極參與黨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們黨百年奮斗的艱辛與不易,而且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大歷史觀,不斷激勵學生汲取紅色基因,傳承紅色血脈,提升大學生黨性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為祖國輸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力促黨史學習與立德樹人工作同進并舉。職業院校要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將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踐行教書育人責任使命,明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職業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本質要求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品德水平,根本內涵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思政教育的實效指提升職業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結果與預期目標的符合程度。中國共產黨奮斗百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救國大業,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推進富國大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進并將在21世紀中葉實現強國大業。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包含了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同時也包含了共產黨的奮斗歷程、理論不斷創新的過程、黨的自身建設過程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價值,加強職業院校的黨史教育可充分發揮其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
立德樹人是職業院校的靈魂和使命,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將黨史教育融入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大學生學習黨史的過程,也是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過程。看到革命先輩在面對強敵入侵時不惜以生命為代價,為國奮勇殺敵,不畏犧牲,誓死捍衛祖國的尊嚴,內心的激動之情油然而生。無數革命軍人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餐餐吃紅米飯、南瓜湯,甚至啃樹皮果腹,寒冬臘月穿的是兩層單衣,傷口只能用石灰水沖洗,卻頑強地生存下來并堅持斗爭,靠的就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艱苦的革命年代,自然環境、物質環境異常惡劣,我們黨艱苦奮斗、排除萬難,為我們留下了無比珍貴的精神財富。1927年10月,毛澤東同志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并著手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創立和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十分艱巨,敵人經常圍剿,戰斗十分頻繁,我黨當時的戰斗條件十分有限,敵我力量懸殊,在這種條件下,少數黨員同志出現了信念動搖,對革命沒有信心,中國工農紅軍調整軍心,在黨的領導下,依靠武裝斗爭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隨著中國革命的發展,相繼涌現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這些都是最為寶貴的黨史教育資源。加強職業院校黨史教育可幫助大學生培養愛國主義情懷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職業院校加強黨史教育可創新思政教育模式。以往的思政課程以第一課堂為主,教師主要以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給學生講解,教育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不佳。將黨史教育貫穿思政教育,可革新以往的教學模式。首先,將黨史學習教育納入職業院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計劃,專門設置黨史教育課程,由傳統的知識講解轉變為紅色故事講述,全面建立以黨的歷史和英雄模范事跡為重點的課程體系。其次,開設實踐課程,組織大學生參與紅色社會實踐,可組織師生集中觀看《紅船啟航》《半條被子》等紅色影片,組建黨史宣講團,制訂黨史宣講計劃,定期開展黨史宣講。將黨史與當地的紅色文化相融合,參觀當地的歷史陳列館、革命先輩故居、革命遺址遺跡、烈士公園等,開展黨史黨性現場教學。最后,建立能力培育模塊,讓大學生學以致用,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弘揚者,積極抵制有損黨和國家的錯誤輿論,積極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信、會、用。
如何充分發揮黨史教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已成為當前時代的重要課題。職業院校應將大學生黨史教育作為必修課程,鼓勵大學生認真學習黨史、了解黨史,將思政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堅定理想信念,對黨和國家絕對忠誠,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做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