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隆
(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上海 200120)
進入新時代,中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互聯網股權募集這種全新的融資方式與融資渠道一經誕生,就承擔了為中小微初創企業融資服務的重要使命。國內第一家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點名時間”在2011年上線以來,經過十年的發展,互聯權股權募集經歷了生存、成長、發展、調整凈化等生長階段,取得了巨大成績。與此同時,不可否認的是互聯網股權募集存在的法律風險也先后暴露出不少問題、引發了很多糾紛。這些問題如不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不僅會影響互聯網股權募集未來更大的發展,還有可能引發大面積風險問題,造成資本市場的不穩定。
1.存在欺詐發行證券的風險
互聯網股權募集是指融資企業依托互聯網融資平臺,在平臺發布融資項目的信息,以出讓企業股權作為代價吸引廣大投資者投入資金,并以資金換股權的新型融資方式。這種融資方式相比傳統的企業上市來說融資程序、申請手續等都要更為簡單,只需通過平臺審核卻無須通過第三方機構嚴格把關。投資方主要的投資依據是融資方與平臺披露的信息。由于相關法律體系的不健全,融資方披露的內容、披露的程度等基本都由自己決定,信息的真實性得不到有效保證。這使得融資方完全可以選擇性地發布對自己有利的信息,甚至發布欺詐信息以促使融資成功。
2.存在知識產權被侵犯的風險
絕大多數互聯網股權募集項目是文化創意或科技創新項目,融資方必然要披露項目說明、設計構思、創新內容等以吸引更多投資者。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讓更多有意向的投資人獲取相關信息并投入資金,也可能讓其他人掌握先機并搶先推出類似產品并占據市場,從而失去知識產權的獨創性并喪失市場競爭力。
1.存在缺乏有效準入機制的風險
合格投資人起源于美國,是指那些具有雄厚實力、判斷力及風險承受能力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互聯網股權募集的主要對象是手中擁有一定閑散資金的散戶,他們大多缺乏足夠的投資判斷力及風險承受能力。因缺乏有效的準入機制,互聯網股權募集的準入門檻過低,極易引發巨大風險。
2.存在資金安全的風險
目前互聯網股權募集相關的法律法規都未涉及募集資金存放的內容,大多數情況下募集資金是轉入互聯網平臺,由平臺充當資金管理者及劃撥者。這使得平臺成為不受監管的資金池,一旦平臺出現危機或問題,投資者的資金將無法保證安全。
1.存在合規經營的風險
隨著互聯網股權募集的發展,相關平臺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已經涉及參與到傳統證券經紀公司的資金存管、投資咨詢等業務職能中。但很多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只是普通的工商企業登記,未經過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準,是無權進行這類證券服務業務的[1]。因此,這類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在開展業務時是存在合規性風險的。
2.存在權利義務監管不明確的風險
互聯網股權募集的運行周期較長,平臺往往依據“風險自擔”的原則,將因平臺監管不力、審核不當而造成的投資損失全部轉嫁給投資者。當平臺發現融資項目存在問題時,可以中止募集。但平臺未及時發現項目問題而導致投融資的任何一方受損時,應如何明確平臺的責任?平臺應承擔多大責任?承擔什么類型的責任?這些問題不明確,就無法真正有效保障投融資雙方的權益。
1.明確融資方范圍及融資規模
互聯網股權募集的初衷是解決中小微初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因此應避免大型企業變相參與互聯網股權募集,將融資方范圍限定在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
由于互聯網股權募集風險較大,應限制大額融資需求的參與。綜合我國互聯網股權募集的現狀、經驗及未來的發展空間,可以將融資期及額度定在十二個月內融資五百萬元。
2.完善融資方信息披露制度
中小微初創企業的業務規模較小、業務模式單一,在已限制融資期及融資額度的前提下,在不必然損害投資人知情權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減輕企業的信息披露義務,在遵循“真實、準確、完整”的原則下披露涉及投資人利益的重大事項,如企業基本信息、財務狀況、募集資金用途、預期經營計劃、資本歸屬及可能的風險等,既保護投資方的權益,也保護融資方的利益。
1.實施更具針對性的合格投資人準入機制
現行證券法中對合格投資人的分類標準較高,并不完全適合互聯網股權募集的發展現狀。根據新修訂的《證券法》相關規定,互聯網股權募集可以將合格投資人分成專業投資人和普通投資人兩類,并分別限制兩類投資人的投資額度,從而弱化投資人的投機心理,減少因投資經驗不足、風險判斷能力不足而造成的過大損失。
2.實施第三方資金托管機制
針對互聯網股權募集資金管理的風險問題,有關部門應當及時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互聯網股權募集資金的第三方托管機制,平臺不得經手資金,而是為每個募集項目都在有資質的商業銀行開立賬戶,由商業銀行根據協議接收并管理、撥付資金,如股權募集項目失敗,則按已使用比例將剩余融資款項返還投資方。
3.設置投資人冷靜期
我國《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中明確規定了投資冷靜期,投資人在冷靜期內反悔,則可以隨時解決募集合同,以保證投資人的投資是理性選擇的結果[2]。投資冷靜期既是給予投資者一定的投資沖動后悔權,也是解決他們對投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重新決定權。互聯網股權募集同樣是一種購買金融產品的投資行為,也應當設置相應的投資人冷靜期,給予投資人更多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判斷,并最終做出理性決定的同時,也是對融資方及募集平臺的有力監督,防止其受經濟利益的驅使而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等。
1.明確平臺定位
如果僅確定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居間人”的身份定位,則對于可實施的監管力度明顯偏小,不利于對投融資雙方的保護。可以參照國外先進的做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定位股權募集平臺,確定其為專門從事互聯網股權募集金融服務的特殊專業平臺。同時,對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實施注冊制管理,平臺需具備相應的人力、物力及財力資源,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向相關部門提交相關的注冊資料,提高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的準入門檻。
證券業協會也要加大對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的監督管理,并及時建立相應的行業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對平臺的監管力度。
2.明確平臺權利義務
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居間人”的身份所擁有的獲取報酬、終止或變更合同等權利在《合同法》中有明確法律規定。同時,還應明確平臺應承擔的其他權利,比如監管投融資雙方的行為、監管資金使用情況等。
針對互聯網股權募集平臺應當承擔的法定義務,可以細化為如下幾項:其一,對融資方的基本情況及融資項目等進行深入盡職地調查審核;其二,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明確告之投資人可能的投資風險,要求投資人簽署風險認知書并保證其已明確風險的存在,并嚴格審核控制投資人的投資金額;其三,既要如實披露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及計劃等,也要在融資成功后對項目的運作進行及時披露,以動態披露機制及時披露資金使用情況等,減少投融資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充分發揮融資全過程的監督管理作用,及時發現融資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或可能的風險,解決問題防范風險,確保融資行為的合法性。
作為一種創新的數據共享及分布式交易驗證技術,區塊鏈技術有著去風險化、去中心化等技術特點,能夠構建點對點的、不可篡改的分布式共識體系。互聯網股權募集存在的風險性較大、流動性較差等問題已經影響了這一融資方式大踏步發展。引入區塊鏈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推動互聯網股權募集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