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松
(山東九齊律師事務所,山東 煙臺 264000)
高空拋物是社會發展城市化高度集中后,社會居民道德素質和法律思維落后于社會經濟發展的社會陋習。
2019年1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涉高空拋物的相關司法解釋,即司法解釋《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最高院的司法解釋規定中明確了故意高空拋物的犯罪嫌疑人,依照刑法相關規定,根據高考拋物情節的輕重程度對犯罪嫌疑人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等罪名論處,并同時可以追究高空拋物關涉的物業服務單位的連帶責任。
2021年1月1日實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即禁止任何情形的高空拋物。對于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其他高空拋物造成他人損害的,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民事侵權責任;同時依法連帶高空拋物關涉的物業服務單位的連帶賠償責任。
高空拋物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社會陋習,對生活中日漸增多的高空拋物行為事件,立法者以科學創新立法態度,全面立法高空拋物填補了立法空白。對于高空拋物的實施者,輕者據民法典追究當事人及物業服務單位的民事侵權責任,重者據刑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并高空拋物人和物業服務單位的民事侵權責任[1]。
對于故意實施的高空拋物社會陋習,法律維護大多數一般社會人的合法權利,對于這種危害社會的故意違法行為,根據情形對于高空拋物犯罪嫌疑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傷害罪或者故意殺人罪等罪論處,特定的情形要從重從嚴處罰。
對于多次實施高空拋物的行為人或者經過有權部門勸阻后又繼續故意實施高空拋物的犯罪人、對于高空拋物行為屬于多次累犯或者受到相關刑事或行政處罰后又繼續故意實施的犯罪人、在人員密集場所實施的相關高空拋物行為的犯罪人,以及其他情節嚴重足以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所有高空拋物行為的犯罪人,應當從重從嚴處罰,而且一般不得適用緩刑[2]。
所有涉及高空拋物的違法行為參照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重罪處罰也是一種量刑的不負責任,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入刑起點是3年,對于輕微的高空拋物違法犯罪行為的實施人,如果犯罪情節沒有達到危及重大社會公共安全的,從刑法的刑責一致的角度可以處以相對輕于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處罰,是有必要并罪刑相適應的。立法者與時俱進地在《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增加兩款(《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從高空拋擲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的,處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有前款行為,致人傷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p>
高空拋物犯罪的輕微違法行為,根據《刑法修正案(十一)》,只要達到危及社會公共安全的,處罰的起點一律處以拘役、管制并可以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對于造成嚴重后果的高空拋物違法犯罪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相關犯罪的,根據想象競合的刑事處罰原則,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對于犯罪嫌疑人進行定罪處罰。
高空拋物實施行為的犯罪輕者以高空拋物罪進行處罰,重者處罰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時觸犯其他刑事犯罪的,根據想象競合的刑事處罰原則,處罰較重的罪名。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條規定: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根據本條規定,禁止任何形式的高空拋物行為。侵權人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建筑物墜落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如果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情形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相應補償??赡芗雍Φ慕ㄖ锸褂萌舜鸀檠a償后,有權向具體侵權人進行追償。
物業服務企業等建筑物管理人應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規定情形的發生;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應當依法承擔未履行安全保障義務的相應侵權責任。
按照民法典的侵權責任分解分析說,高空拋物違法行為,不論是否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只要對于其他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就應該按照民法典規定的侵權責任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關涉高空拋物行為的物業服務單位有責任的,一并承擔連帶責任。高空拋物侵權責任的細化,是民法典對于高空拋物社會陋習侵權責任的具體化。
高空拋物行為引發的《民法典》之明確的民事侵權責任,明確了高空拋物侵權人應該承擔的具體民事侵權責任,并同時對于物業服務單位的管理責任做了相應補充賠償的說明。
2020年10月,安徽省發生一起封閉小區內的高空拋物案件,犯罪嫌疑人從樓上扔出一個高壓鍋,沒有砸中他人及物品。此高空拋物案件,屬地派出所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于犯罪人移送檢察機關起訴,此案引起社會關于高空拋物行為的刑民責任的熱議。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人到底是具體危險犯還是抽象危險犯?對于高空拋物的行為人一律簡單粗暴地定性評價,定罪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否過于草率?高空拋物違法行為人具備什么樣的前提條件能夠定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高空拋物行為如果沒有造成足以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后果的,沒有造成他人經濟損失的,不應該構成犯罪;高空拋物行為如果發生在封閉環境內且僅僅造成他人經濟損失的,按照《民法典》規定應該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賠償經濟損失即可;高空拋物行為危及社會公共安全的,或者并同時造成他人經濟損失的,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和《民法典》規定,可以定罪犯罪嫌疑人高空拋物罪并賠償他人經濟損失;高空拋物行為嚴重危及社會公關安全并造成嚴重后果的,按照《關于依法妥善審理高空拋物、墜物案件的意見》規定和《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可以定罪高空拋物犯罪嫌疑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同時觸犯其他如傷害、殺人等罪名的,按照司法實務原則及想象競合的刑事處罰原則,擇重對于高空拋物犯罪嫌疑人進行刑事處罰并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3]。
由此可見,高空拋物犯罪屬于具體危險犯。
高空拋物行為人既然屬于具體危險犯,到底怎么評價,完全應該依賴具體的危險性大小來進行定性或者定量。高空拋物犯罪行為只有足以造成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能夠達到類似放火、爆炸、決水等涉及重大社會公共安全犯罪的,才可以定性評價,定罪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如果僅僅造成他人經濟損失,沒有能夠達到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程度,一律應該由《民法典》的侵權責任篇來規制進行侵權責任處罰。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定罪的前提是犯罪行為已經具備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犯罪情形,但是犯罪行為比較輕微,社會危害不大,已經觸犯刑法,已經屬于犯罪,可以定罪為高空拋物罪。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定罪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前提是,犯罪行為足以危害社會公共安全,能夠達到放火、爆炸、決水等重大社會危害程度,社會危害相當大,依據刑法相關法條規定,可以直接定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同時觸犯其他法條,根據想象競合的刑事處罰原則,擇重進行處罰。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從民法典和刑法的多維度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規制:高空拋物危害輕者按照民法典侵權責任篇處罰,高空拋物危害相對重者按照《刑法修正案(十一)》的高空拋物罪規制處罰,進而高空拋物更大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依據相關司法解釋可以處罰以危險方法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罪、同時觸犯其他犯罪的,想象競合,擇重進行刑事處罰。
高空拋物違法行為的具體分析,能夠促進司法實務當中的具體應用。打擊高空拋物違法行為,促進社會發展,是創新的法制對于法治社會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