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雯
(北京盈科(威海)律師事務所,山東 威海 264200)
隨著業務同質化造成的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企業進行資產重組的趨勢也愈來愈大。企業通過資產重組改變企業自身的內部資源配置,優化內部結構,提高管理水平,最終使企業保持較強市場競爭力,從而獲得利潤,促進持續發展。在人們的意識里企業并購和重組就是一種對其他企業進行財產回收和業務容納的過程。大型公司并購小型公司通常就是業務容納,財務方面相對風險較小,更多的問題可能是人事或者程序方面的;而在小型企業并購外圍的大型企業時,由于體量的不對稱,對小型公司通常會在人事、股權、管理、財務等方面出現多種隱患。這些問題最終都會體現為相關的財務問題,會有很高的財務風險。在“蛇吞象”的過程中,所謂的財務風險,既表現為小公司自身財務面臨的巨大風險,更可能表現為導致原有公司權利人實際權益縮水的風險;在對企業進行并購的過程中,影響其并購的外圍因素日益表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有的企業在不具備并購與重組的資本和管理條件下,就對外圍企業進行并購,這也就導致了一系列財務風險。[1]而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企業并購重組的現象逐漸增多的大背景下,如何進行風險規避,如何維護和平衡各方利益,就要對多種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
所謂企業重組,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對自身資產、負債、所有權等關系及企業組織結構進行改變完善的過程。企業的重組有利于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改變財務的主體及目標,尤其是有利于強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促進企業科學持續發展。一般來說,企業具體重組的方式有合并、收購、破產、剝離、兼并、分立、標購等等。而總的來說,分為財務型重組和戰略型重組。企業采用哪種重組方式要依據于企業的目前所處情況,根據現實狀況決定是否重組。[2]下面就簡單說說企業重組過程中的財務問題。
企業資產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的資產重組本質上是各方利益的再分配和再平衡。一般來說,企業資產重組不僅受到資產、員工以及產權等內部問題制約,也會受到外部競爭企業的干擾,使企業面臨著一系列經營問題,尤其是在重組過程中的來自外部融資、借貸、擔保等問題,易產生多種隱形的債權債務問題,使并購主體受到巨大的壓力,產生較大的財務風險。而在實際重組過程中,許多并購主體企業對這一壓力并沒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有的被收購方是急于丟掉“燙手的山芋”改頭換面,有的收購方則是急于投資或者以空殼公司完成“蛇吞象”的資本布局。這兩種情況,都會對真實權利主體造成傷害,也是對法治經濟秩序的損害。律師執業過程中,應該有足夠的風險意識,不論代理哪一方,都應該做好充足的調研,近年來有關案件不時見諸報道,對企業和律所都是敲響了警鐘。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隨著企業不斷地投融資,會使企業投資主體逐漸增多,同時也逐漸造成企業經營管理者與實際所有者的分離。在企業的實際工作中,企業的經營活動大多由只領薪水而無所有權的職業經理人來完成,傳統的經營者或投資者走向幕后。因此,企業在重組過程中,企業投資者并沒有百分百參與進來,投資者對企業決策權和財務權無法明確,最終導致企業資產重組過程中的責權不清晰。[3]
企業的資產重組原則上是在遵循市場規律、按照對價支付的原則來進行的。事實上重組雙方在對重組的企業進行業務和資產評估工作中,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和利益訴求的巨大落差,常常導致資產評估的真實性和合規性風險大大增加,企業資產估值的畸高或者畸低時有發生,有些已經觸及了法律的邊界和底線。
財務風險的定義就是指企業不能科學合理地對財務結構進行處理,使用資金或者投資融資不當導致管理者和投資者的收益減少或企業債務償付能力降低。財務風險作為企業中一種常見的問題,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始終是重中之重。在千頭萬緒紛繁復雜的現代企業經營活動中,財務風險的發生概率是不可能歸零的。[1]而這也就要求在面對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時,應該采取更多的方法來將財務風險發生的情況盡可能降低。在此情況下,也要根據更強的措施和手段降低這一系列活動所造成的各種不良影響。
第一就是在對目標企業的重組并購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其進行估值,這里面也充斥著很多的風險,也是并購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一種風險。在當今時代,大多數企業的估值已經不能通過淺層次的對其物品使用價值情況來評判了。企業的商標、專利、軟件著作權為主體的知識產權系統以及以企業文化和外在形象為代表的企業軟實力都會對最后的并購價值有巨大影響。現在外資企業在并購重組過程中非常看重企業軟實力代表的品牌價值,國內企業常常為此付出高額對價,而在國內企業之間的并購或者內資企業面對外資企業的并購,這一因素常常被有意無意地弱化甚至忽略。第二就是有些企業會在這個過程中采取人為手段來提高被收購企業的價值。這些行為雖然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看似簡單,但是從其他方面來說就會出現不可預期的財務風險。比如:目標企業的價值在進行評估的時候,價格太高,要進行企業并購的公司就會出現支付的金額過于龐大的現象。而這一風險要是集中爆發,常常會令相關方猝不及防。第三就是在企業并購的支付過程中也會出現財務風險,融資支付風險,這也是其中的一種重要風險形式。在現在的企業背景下,很多的企業都要進行并購,都要實行對外融資才能完成對目標企業的支付,這個過程通常繁雜冗長,本身也會出現很多財務風險。[4]在進行支付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都會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而在不同的支付方式下就會對資本產生不同的影響。在多種情況交錯的現象中,企業就會增大融資支付風險。眾多實踐結果也能表明,科學合理的融資行為、靈活多樣的支付方式、厘清并購流程各個環節的法律邊界,能有效地降低融資支付風險。
根據以上介紹的各種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在進行重組并購的時候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就是要科學合理地對目標企業進行全方位的以財務為重點的法律盡職調查,從而以合法估值作為并購重組活動的重要開篇。對企業進行價值確定一是要明確影響企業價值的外在條件、發展潛力、市場品牌價值;二是要考慮目標企業的價值是否在本企業資本的承受范圍之內,如果目標企業的估值過高,在企業進行重組并購的過程中會發生估值風險;三是要讓外部企業進行二次估值,這樣也能減小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的財務風險;四是要采用多種多樣的融資支付手段,融資支付風險是企業并購重組過程中又一重要風險源。[5]在企業進行并購重組的過程中,有的企業只能用比較單一的支付方式來進行支付,這也大大增加了財務風險,所以這也就要求企業必須將支付方式進行多元化的改造,并且拓寬其企業融資的方式,只有企業融資和支付都采取了較為系統且科學合理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減少企業發生融資支付的風險,從而使企業并購重組能夠順利地進行。
綜上,并購重組是現代企業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在進行并購重組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的財務風險,具有多維度多向性的特點,不論是收購方還是被收購方或者執業律師,都要充分了解和有效應對,才能保證企業重組并購這一重要經濟活動合法合規順利進行,從而使各類經濟主體不斷實現新突破、新作為和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