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瑩
(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 100088)
基于計算機程序的強大數據分析能力,計算機程序被應用到工業生產等各個行業中,也越來越多地影響到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業態新領域的技術創新。因此,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新技術進行專利保護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同時,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新技術不斷涌現,也對我國現有的專利保護制度帶來了新的挑戰。為了應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新技術帶來的新挑戰,應完善現有的專利保護制度,為計算機程序相關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我國在專利審查指南中規定,“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指為解決發明提出的問題,全部或部分以計算機程序處理流程為基礎,通過計算機執行上述流程編制的計算機程序,對計算機外部對象或者內部對象進行控制或處理的解決方案[1]。
根據上述定義可知,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需要通過編制計算機程序來實現,前期研發時需要投入的人力等成本較高。而對于已開發完成的計算機程序,行業內技術人員根據已公開專利的設計思想,可以較容易地通過反向工程等手段進行仿制,侵權成本較低。此外,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和計算機程序所應用的技術領域的市場需求緊密相關,且受到硬件設備的限制較小,為了適應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技術往往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
專利權的客體是依法可以被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對于專利權的客體問題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以下簡稱《專利法》)做出了如下規定。其中《專利法》第二條規定了: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并在《專利審查指南》中進一步解釋:技術方案是對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所采取的利用了自然規律的技術手段的集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對專利保護客體做了排除規定,其中規定了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屬于不授予專利權的客體。在我國,計算機程序本身通常被認為是一種數學算法的表達形式的集合,是人的抽象思維方式,屬于一種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許多的計算機程序可以應用在工業過程中,解決技術問題,此時則不能簡單地將其排除在專利保護的客體之外。因此,由于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這種特殊性,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專門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進行了規定。
在2010版的《專利審查指南》第九章中,具體就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基準、審查示例以及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撰寫等方面進行了規定。為了適應計算機程序相關行業的快速發展,國家知識產權局也多次對該章節的規定進行了修改。2017年4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公告,進一步確定了“計算機程序本身”不同于“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允許采用“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計算機程序流程”的權利要求的表達方式,明確了裝置權利要求的組成部分可以包括程序;為了防止功能模塊與功能性限定混淆,將“功能模塊”修改為“程序模塊”[2]。2019年12月,國家知識產權局再次發布了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公告,繼續對《專利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涉及計算機程序的發明專利申請部分作出修改,此次修改在第九章中增加了第六節,對包含算法特征或商業規則和方法特征的發明專利申請審查作出規定[3]。此次修改明確了包含算法特征或商業規則和方法特征的發明申請是否屬于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定的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的審查基準,并對此類發明專利申請創造新穎性和創造性的審查基準作出規定,給出了相應的審查示例。雖然通過這兩次審查指南的修改,我國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保護范圍在逐步擴大,但在計算機程序保護上仍偏保守,仍未允許直接以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進行保護。
面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技術更新速度快的特點,我國也推出了《專利優先審查管理辦法》,在該辦法中規定:符合涉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且技術或者產品更新速度快的專利申請可以請求優先審查[4]。但該專利優先審查的流程規定較為復雜,申請人需要提交證明材料,通過所在地市的知識產權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審批,而這種層層審批的流程可能會造成專利審查周期的延長,違背了優先審查縮短審查周期的初衷[5]。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我國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保護制度在不斷地發展完善,然而,由于我國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技術實行專利保護的起步較晚,相關的專利保護制度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基于此本文對我國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保護提出以下建議,以供參考。
雖然我國通過對審查指南的修改,允許了采用“計算機存儲介質+計算機程序流程”的權利要求的表達方式。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程序通常可以在云端存儲,通過網絡進行傳輸和下載,而不再僅依賴于磁盤、光盤等有形存儲介質。因此,對于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權利要求的主題可不必一定撰寫成“存儲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的形式,建議允許直接撰寫成計算機程序產品的形式,明確對計算機程序產品進行保護。同時,可以給出計算機程序產品類的權利要求的撰寫示例,以給專利申請人和代理人以明確地指引。
根據上文的分析可知,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技術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點,相關的專利申請人和其競爭對手通常希望能夠盡快地獲知確定的專利審查結果,以期在市場競爭中能夠合理布局。而我國目前的專利審查周期較長,不能很好地滿足計算機軟件相關企業的需求,我國現有的優先審查機制需要專利申請人主動提出申請,審批流程也較為復雜。因此,建議針對計算機程序專利此類技術更新速度快的專利技術領域,建立符合創新主體需求的多樣化的加快審查制度,例如加快檢索服務、主動申請式加快審查機制和直接審批式加快審查機制等,進一步詳細明確可適用于加快審查條件的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范圍,縮短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審查周期。
我國涉及計算機程序的技術實行專利保護的起步較晚,相關的專利文獻較為缺乏。并且,有的計算機程序的開發者也會將源代碼和相關文檔上傳到相應開源軟件網站中,進行免費共享,在對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進行實質審查時,也不能忽視對開源軟件的檢索,以避免有人以開源軟件申請專利獲得獨占權。而如果相關現有技術的獲取不夠客觀全面,將會直接影響到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的審查結果,影響計算機程序相關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建議注重將涉及計算機程序專利的技術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并將常用的開源軟件網站的信息納入其中,并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將相關技術信息進行分類、整合,建立完善的涉及計算機程序的專利相關的專利審查數據庫,以滿足這一特殊領域的審查需求,方便審查員進行現有技術檢索,確保審查結果的客觀公正,以更好地維護計算機程序相關行業的發展。
計算機程序相關產業仍在蓬勃發展中,我國依然需要根據我國計算機程序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不斷調整現有的專利保護制度,以繼續踐行專利法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宗旨,增強我國在信息時代的科技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