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蒙
(臨沂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臨沂 276000)
2013 年11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近平總書記對沂蒙精神的重要論述不僅為其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更是對沂蒙精神時代價值的高度肯定。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久彌新的沂蒙精神所蘊含的思想內涵是新時代大學生急需的價值需求和精神養料。
愛黨愛軍是沂蒙精神的靈魂和核心。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沂蒙人民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黨生死相依,涌現出一批批熱愛黨和國家、政治信仰堅定的英雄人物,流傳出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沂蒙紅色故事。愛黨愛軍是一種對黨堅定的政治信仰,是新時代中華民族精神的脊梁。新時代大學生是青年群體中政治基礎較好、文化水平較高的群體,抓好新時代大學生的意識形態,關系國家未來的走向和命運。然而,新時代大學生面對的是一個各種文化思潮齊放的社會,他們容易受到歷史虛無主義、中國無用論等不良思潮的影響。再者,隨著時代主題的轉換,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功利性,使得思想文化教育相對邊緣化。上述兩個方面是導致部分新時代大學生政治信仰缺失、意識形態逐漸偏離正軌的重要原因。愛黨愛軍是新時代大學生所缺少的信仰追求和精神力量。
開拓奮進是沂蒙精神的動力支撐。“它高度凝練了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和昂揚奮進、不甘落后、不斷進取的良好精神狀態。”沂蒙山區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豐厚的歷史底蘊造就了沂蒙人民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精神品格,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當今的新時期,沂蒙人民始終發揚開拓奮進的精神,經過不懈的努力,沂蒙山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事實證明,“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是不變的真理,掌握科學核心技術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挺立于世界的底氣。學習核心技術需要具備靈活善變的思維、充沛的精力及坐得住“冷板凳”的毅力和恒心,新時代大學生正值青春年華,思維活躍,精力充沛,是學習掌握科學核心技術的主力軍。可事實上,新時代大學生被稱為“垮掉的一代”,因為他們中的部分人過于放縱自己,缺乏自律性和自覺性,逐漸變得不思進取,萎靡不振。開拓奮進的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所缺乏的拼搏動力。
艱苦創業是沂蒙精神的不竭源泉。沂蒙山區自然條件艱苦,是沂蒙人民形成艱苦創業精神的客觀條件,而黨的培養和教育則是沂蒙人民形成艱苦創業精神主觀原因。在戰火紛飛的年代,盡管沂蒙山區的物資極度匱乏,但是沂蒙人民仍然堅持艱苦奮斗、自力更生、支援前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沂蒙人民繼續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戰天斗地,一改貧窮落后的面貌。當今社會大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大,不得不面對“就業難”的困難局面。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更需要大學生具有艱苦創業的精神,可是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眼高手低”,既想拿到高薪,又不愿吃苦,或者說吃不了苦,嚴重缺乏艱苦創業的精神。
無私奉獻是沂蒙精神的精髓和主基調。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了支援中國共產黨,沂蒙人民出人出力出物,幾乎是傾其一切,將“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書寫在支援抗戰的第一線。在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艱難時期,“沂蒙母親”王換于創辦了“戰時地下托兒所”,為了養活革命后代,她把糧食留給托兒所里的遺孤們,自己的4 個孫子卻因為營養不良而先后夭折。“沂蒙母親”王換于的感人事跡只是沂蒙人民無私奉獻精神的一個縮影,沂蒙人民為黨和國家的革命、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無私奉獻這種歷經歷史積淀和洗禮,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似乎離新時代大學生越來越遠,抑或是他們離無私奉獻的精神越來越遠。新時代大學生中的多數人是獨生子女,享受著家人的無盡寵愛,難免會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再者,社會上充斥著利己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部分大學生會受到影響,過度追求個人利益。無私奉獻精神是新時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精神養料。
“軍民生死與共、水乳交融”是沂蒙精神的本質特征。2013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習總書記的講話充分肯定了沂蒙精神的地位和價值,為沂蒙精神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把沂蒙精神的內涵提升到更高的層次。這一本質特征是對“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基本內涵的高度凝練和升華,在具有堅定的政治信仰、開拓奮進的干勁、艱苦創業的拼勁、無私奉獻的精神的基礎上,要時刻牢記黨和人民,把為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沂蒙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說:“青年理想遠大、信念堅定,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堅不摧的前進動力。”因此,新時代大學生要樹立遠大理想,心懷國家和人民,爭做國家棟梁。
“沂蒙山區,大致包括山東省臨沂市的三區九縣和淄博市的沂源縣、日照市的莒縣、濰坊市的臨朐縣、濟寧市的泗水縣,棗莊市中區、臺兒莊區、山亭區的一部分,江蘇省連云港、新沂、贛榆、東海等縣市的一部分地區等。”自沂蒙精神形成以來,它廣泛地流傳于沂蒙山區,但卻未能在全社會廣泛傳播,其未能廣為流傳主要由以下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方面,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相對較晚。1997 年,經過專家學者的共同研究,沂蒙精神才被高度概括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沂蒙精神雖然形成于革命戰爭年代,但是其概念的提出卻在20 世紀末,概念提出晚對其傳播造成了影響。另一方面,從當前我國的發展角度看,沂蒙山區所處的城市并不發達。經濟是精神文化發展的基礎,沂蒙精神形成和發展的地區經濟不發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的傳播和影響力。
自沂蒙精神形成以來,其以報刊等傳統媒介作為主要的傳播途徑,造成傳播內容豐富,但傳播的方式和途徑吸引力不足的現象。沂蒙精神中包含很多感人至深的傳奇故事,如沂蒙紅嫂、沂蒙六姐妹、女子火線橋的故事等,僅僅通過文字描述這些故事很難將其蘊含的沂蒙精神力量淋漓盡致地傳遞出來。目前,拍攝的有關沂蒙精神的影視作品稀缺。現在是新媒體時代,但沂蒙精神的傳播沒有結合時代特點,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沂蒙精神的傳播當中,在當下最熱門的抖音、快手等新媒體應用中鮮有傳播沂蒙精神的痕跡,這嚴重影響了沂蒙精神的傳播,導致沂蒙精神在全社會沒有形成一種特定的文化氛圍。
在五千年的歷史積淀中,中華民族形成了無數優秀的精神文化。據調查顯示,沂蒙精神無論的傳播質量和數量都遠不如“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沂蒙精神如何才能做到從各種精神文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融入新時代大學生的生活是一個難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環境對沂蒙精神融入大學生的價值選擇造成了一定的阻力。新時代大學生是主體意識很強的群體,對于新潮、獨特的思想觀念,他們樂于接受,甚至會主動學習,但對于紅色革命精神卻沒有興趣,往往是被動地去接觸和了解優秀的精神文化。新時代大學生對學習精神文化的主動性弱是造成沂蒙精神難以融入其生活的又一重要原因。
2013 年11 月25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視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這就需要山東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沂蒙精神的傳播,加大對沂蒙精神傳播的支持力度。一是增加資金投入,為沂蒙精神的傳播提供強大的物質保障;二是制定相應的法制法規,為沂蒙精神的傳播營造風清氣正的好環境,將傳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良現象扼殺在搖籃里;三是健全制度政策,吸引和培育沂蒙精神傳播的優秀專業人才,保證沂蒙精神的傳播更加高效、快捷、穩定。在政府的積極倡導和有力支持下,沂蒙精神的社會影響力會逐漸變大,滿足新時代大學生的價值需求。
新時代大學生生活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手機中的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沂蒙精神要想走進大學生的視野,僅通過報紙、書刊等傳統媒介的傳播是不夠的,必須結合沂蒙精神內容的特點,創新沂蒙精神的傳播途徑,迎合新時代大學生的需求和口味,充分利用抖音、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應用。如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通過官方途徑申請沂蒙精神宣傳賬號,截取《沂蒙六姐妹》《沂蒙》等沂蒙紅色影視作品,《沂蒙山小調》《沂蒙頌》等沂蒙紅色歌曲中的精彩和高潮部分,上傳到各大正規的短視頻平臺;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上定期推送有關沂蒙精神的優秀文章和最新動態消息,鼓勵讀者留言討論,為讀者和作者提供交流機會。通過創新沂蒙精神的傳播途徑,使大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了解沂蒙精神。
在精神文化如此多元的時代背景下,沂蒙精神在傳播時必須提升其內容的吸引力,增強傳播內容的深度,才能做到在眾多優秀的精神文化中脫穎而出,抓住新時代大學生的眼球,融入他們的價值選擇。這就需要將沂蒙精神與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聯系起來,同時在向新時代大學生傳播沂蒙精神時要避免俗套化的內容和方式。可以在高校開展“沂蒙精神”實踐活動課,組織學生觀看沂蒙紅色影視、聽沂蒙紅色歌劇、講解沂蒙紅色故事。還可以借助學校平臺,創辦“沂蒙文化”大型話劇、歌劇等活動,讓大學生按照自己方式去籌劃、準備和實施,對積極參與這類活動的學生給予獎勵,提高大學生參與其中的積極性。逐漸地在校園中形成沂蒙精神隨處可聽、可見的氛圍,讓新時代大學生潛移默化中對沂蒙精神充滿興趣,主動地去接受和了解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