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東
(長沙市芙蓉區人民檢察院,湖南 長沙 410011)
近些年電子證據的各方面理論研究的推進,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對于具體的司法實踐來說,依然處于尷尬境地。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近幾年不斷推進了法律和信息技術之間的融合創新,實現了證據法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提出了區塊鏈電子證據,改進了傳統電子證據中的缺陷。
區塊鏈作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基礎架構,以及分布式的計算范式,是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普及的大背景之下所興起的。比特幣等數字化貨幣的研究和應用浪潮的不斷高漲,也使得對比特幣開發起到支持作用的區塊鏈技術,不斷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現階段,區塊鏈技術不僅僅局限于在數字化貨幣中的應用,而在多個行業中都有所涉及,區塊鏈技術出現和廣泛應用,也為計算機技術領域帶來了再次的創新和變革,使其發生了顛覆式的改變。從本質上來看,區塊鏈屬于一個數據庫,具有分布式記賬功能,能夠實現數據的存儲和記錄。區塊鏈技術有如下四種特點:第一,去中心化。相比較其他信息技術的存在,去中心化屬于區塊鏈技術的一種顛覆性的特點,對于所有的節點中,不存在管理節點或者中心節點,各個節點之間具有平等的權利以及義務,能夠進行直接的點對點交互,這樣也就使得在信息交互的過程中,實現效率和規模的提升。第二,安全性。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結構中,不同的節點都能將所接收的交易代碼和數據,在數據區塊中封裝,并且在數據區塊中還有時間戳,能夠與最長的主區塊鏈相連接,并生成一個全新的區塊,在具體的數據封裝時,涉及多個環節的操作,就使得數據區塊上所進行的數據記載,具有更高的真實性、唯一性和完整性。第三,去信任化。對于區塊鏈網絡來說,其中各個節點的信任關系,主要是在統一的協商協議和規范的基礎上建立的,因此在進行數據信息的自動交換時,不能夠通過人為進行干預。第四,信息不可篡改性。在驗證、加密并封裝數據以后,在區塊鏈主鏈中添加,這樣也就能夠進行數據信息的永久保存,不能夠通過人工或者機器,進行其中的數據的修改、增刪。
對于區塊鏈電子證據來說,主要是在區塊鏈技術工作原理的基礎上,進行底層技術的搭建,在本文的論述中,具體將區塊鏈電子證據的運作進行三個階段的劃分,分別為存證、示證以及認證階段。
在區塊鏈電子證據的存證階段中,分為兩種存證方式,一種是在區塊鏈存證系統,進行電子數據的上傳,而另一種則是依靠區塊鏈存證系統,直接進行電子證據的生成。在用戶不同需求的前提導向之下,選擇差異性的區塊鏈存證子系統。并且要想進入系統,必須要在之前利用相關的人臉識別技術,進行操作者身份的確認,確保其能夠實現網絡與顯示身份的一致性。之后利用金融鏈以及版權鏈的存證系統,能夠抓取和保存實時顯示的網絡數據信息,確保數據的來源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保證其清潔度。合同鏈就是在服務器中,進行合同文本的上傳,之后在電子合同中,進行合同雙方手寫簽名的添加,依靠合同鏈司法存證系統,利用區塊鏈加密技術,進行文件的轉換和封裝,讓其能夠在新區塊中加入主鏈[1]。
對于當事人來說,要將所獲得的證據實現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中新區塊的形成,之后就能夠得到該區塊的數字認證、哈希值、可信時間戳、公鑰、私鑰。在訴訟的過程中,在提交證據時,向法院進行信息的提供,將其作為證據出示給法官,之后由法官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中登錄,進行電子證據內容的驗證,確認其是否具有完整性。
法官在獲得電子證據區塊信息以后,要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中登錄,并且在其上方查驗區塊信息,判斷其是否具有一致性,并且利用公鑰,進行區塊的打開,對于電子數據中的內容進行還原。在以往傳統的電子證據中,該階段要由法庭進行證據的出示,而且還要能夠接受對方當事人針對證據的質詢,確保其具有真實性、合法性和客觀性。但是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中的電子證據,相較于傳統電子證據來說,在質證上有所不同,只要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所收集、固定以及防篡改的手段下所得到的電子證據,或者是經過電子取證存證平臺認證通過的電子證據,都能夠對于證據的真實性予以證實,因此互聯網法庭也應該對其進行確認[2]。
在司法實踐中,電子證據的真實性一直備受爭議,在法官不采納電子證據的多種理由中,以對電子證據真實性的質疑為首要的理由。所以,要想確認電子證據是否能夠對于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真實地反映,一個關鍵就是能夠對于電子證據的真實性,進行較為準確的認定。對于電子證據的真實性,分為電子證據載體、電子數據、電子證據內容三個層面的真實性。
首先,在電子證據載體的真實性中,包含兩方面內容,分別為載體來源真實性、載體在訴訟流轉中的真實性。對于載體形式來說,傳統電子證據和區塊鏈電子證據,都是通過電子的形式存在的,在硬盤、計算機等設備和衍生品中生成以及存儲。在傳統電子證據中,提交證據的當事人作為證據的載體,因此就要法官在具體案件的實際的基礎上,判斷證據的載體來源的真實性。而區塊鏈電子證據則是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中生成,是基于當事人的需求選擇,有區塊鏈存證系統對載體來源的真實性做出保證。在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區塊鏈存證系統上,由當事人進行固定的電子證據的上傳,在上傳以前的電子數據載體是載體來源,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也不能夠保證載體來源的真實性。對于訴訟流轉來說,區塊鏈電子證據通過多種區塊鏈技術加密,因此能夠保證電子證據在訴訟流轉過程中的潔凈度,但是這一顯著優勢,并不存在于傳統電子證據之中。
其次,對于電子數據真實性來說,要對其進行驗證,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證明電子證據信息的原始性和統一性。由于區塊鏈技術特性就是信息的不可篡改,所以通過自動化的加密技術,也能夠保證電子信息由加密到打開這一階段的電子數據,是統一且完整的,但是對于其在區塊鏈上傳之前的統一性和完整性,難以進行證明。
最后,電子證據內容的真實性就是其中所具有的證據信息,是否能對該案件的真實情況進行客觀反映,印證所上交的其他證據。由于區塊鏈技術其自身不具備判斷以及保證電子證據內容真實性的特性,也能夠與其他證據之間進行相互印證,所以其內容的真實性,要依靠法官在案件以及庭審實際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判斷[3]。
對于區塊鏈電子證據的關聯性來說,屬于一項核心標準,判斷該電子證據是否具有作為證據的資格。對于電子證據的關聯性認定來說,區塊鏈技術在實質上,并沒有對其造成影響。相比較傳統電子證據,區塊鏈電子數據就是能夠通過區塊鏈技術,保證電子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這是區塊鏈電子數據的顯著優勢。而對于電子證據內容關聯性來說,則是更加關注電子證據的內容,和案件的事實之間,是否具有一定的關聯,因此,通過區塊鏈技術無法實現電子證據和案件事實本身關聯性的證實。
電子證據的合法性是由法律規定,進行具體的標準的決定。在我國相關法律規定下,雖然給予了區塊鏈電子證據的司法認可,將其歸為核發的種類和形式,但是現階段區塊鏈電子證據的發展依然尚未成熟,因此沒有相關的法律條文,對于區塊鏈電子證據的取證主體、程序,進行合法性標準的明確規定,因此如果缺乏法律法規的背書,也會使得在具體的法庭質證過程中,在對區塊鏈電子證據合法性的認定時,容易讓其處在存疑的尷尬境地。因此,對于證據法學來說,對區塊鏈電子證據合法性的討論,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綜上所述,在傳統學科和信息技術的不斷融合的背景下,誕生了區塊鏈電子證據,這種區塊鏈電子存證系統為證據制度,創造了更多的發展可能和空間,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區塊鏈電子證據的應用還有待補足和完善,但是區塊鏈電子證據的出現和發展,也提供了差異化的視角,帶動了未來電子證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