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萍
(安徽省合肥市法律援助中心,安徽 合肥 230041)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國家在司法制度運行的各個環節和各個層次上,對因經濟困難及其他因素而難以通過通常意義上的法律救濟手段保障自身基本社會權利的社會弱者,減免收費提供法律幫助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法律援助作為我國重要的司法救濟制度之一,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可以確保未成年人的法律權益,讓其獲得更高質量的刑事法律援助。現針對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有關內容進行深度研究,希望能夠為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導。
在依法治國以及經濟建設的大環境下,法律為我國的各項建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未成年人是我國法律體系建設的一部分。社會通過構建法律援助制度來保證未成年人的各項權益。
近年來,我國加強了未成年人犯罪管控工作建設,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數量急劇減少,但是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依舊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犯罪類型多為侵犯財產、侵犯人身權利、妨害社會秩序等。從作案動機方面分析,大多未成年被告人的思想較為單純,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知識教育、社會教育,容易盲從犯罪。健全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使未成年被告人獲得有效辯護,讓其迷途知返[1]。
未成年人的社會性質特殊,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工作也帶有特殊性。未成年人的辯護人應當具備法學、心理學以及教育學等知識,具有法律技能和溝通能力,可以針對不同刑事案件的未成年人采用差異性的策略,在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身心成長的同時,對其心理健康進行正確引導,幫助其矯正人格,滿足社會建設需求。
從我國對未成年人的現有保護工作來看,我國一直致力于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專業化建設,在很多地區如浙江上海等都建立了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構建了較多的專業化審理機構;在北京、上海、山東等地區,一些公安機關也設計了專門的預審機構來辦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而司法領域對比審判、偵查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其動力和能力有所滯后。分析建設原因,第一是刑事法律援助辦案補貼資金較少,而法律援助的資金又依賴于同級財政部門,對比社會案件收費標準,同級財政部門的補貼資金不多,因此存在財政問題,也會導致法律援助的律師辯護的積極性不高,更傾向于委托辯護;第二,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案件受到了地域環境的影響,我國現階段的刑事法律援助的建設制度和案件受理、審查、指派工作內容有關,實行和管轄相對應,而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案件分散,主要以地方管轄為主,因此存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第三,我國現有的從業律師專業水平不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數量有限,獲得報酬也有限,立志于從事這方面的律師人數少,而有資質和能力的優秀律師更是鳳毛麟角,制約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進一步發展[2]。
目前,我國加強了刑事訴訟理論和實務有效辯護研究,一些法院雖以無效辯護將案件送回審,但是在法律訴訟理論層面沒有關于無效辯護制度的相關內容。因此,針對未成年人的案件法律援助有效性缺乏法律的審查判定,一些因為律師失誤而導致的敗訴問題也無法得到重審;當事人以及親屬也不能提出無效辯護的理由[3]。
這是因為制度不夠健全,無效辯護和盡職辯護之間界限不明晰。如有效辯護要關注管轄程序性意見和變更強制措施,司法機關也要關注自首、立功實體性意見,才能夠保證案件的辯護有效性。
此外,在案件審理中也要注意普通案件和特殊刑事案件的區別,并制定一定的處理流程。
我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一條表示:未成年人犯罪偵查階段應當以經濟條件困難為主,由申請人主動提出才能執行。在實踐方面,未成年人缺乏法律意識,對法律援助內容了解不深入,沒有主動提出援助需求;而一些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缺乏家屬以及親友的援助,自暴自棄,在獲得法律援助方面面臨重重困難[4]。刑事法律援助多是被動接受,一旦案件進入審判階段,其證據材料和起訴意見都已固定,律師開展的援助工作會受到影響,辯護質量也不顯著。
為了提升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質量,為其創造更多的法律援助條件,建議行政機構從法律援助基本條件進行改革。如改變以往對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時間條件限制,只要對象為未成年人就可以不再要求經濟困難、起訴階段、主動申請等條件。此外,降低法律援助門檻后要擴大援助對象覆蓋面,如援助階段放在偵查階段、審查起訴階段,律師也能夠全面了解案件,了解未成年人的心理動態,獲得其信任,并進一步開展法律教育的心理矯正和幫扶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5]。
與此同時,援助機構要積極和未成年人、公安機關和檢察院交流,各級法律援助應當積極和同級公安機關合作,加強工作主動性,到看守所中對未成年人進行援助;也要與同級的公檢法機關一起擬定規范性文件,構建出規范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基本工作制度,為后期律師開展援助執法工作奠定基礎,掃清障礙,解除后顧之憂。
在此基礎上,各級援助機構也要加強聯系,如出臺一些意見、簽訂合同,構建異地協作機制,提升律師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工作效率,降低辦案成本。
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經費來源于我國的省市財政保障,地區之間有一定的經濟差異,針對該問題,建議省級財政部門加強管控,將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經費單獨劃撥,同時設置心理疏導、法律咨詢、優秀律師補貼等經費保障,為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奠定基礎。同時,要積極調動社會資源,擴展法律援助的經費渠道,地方可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基金會,積極吸收民間資本、社會資本來援助法律事業建設,最終提升我國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經費保障質量。
以上可知,由于缺乏專業的法律人才,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停滯不前,建立高質量的刑事法律援助隊伍才可以提升法律援助質量。對此,首先建議各級法律援助機構,鼓勵律師自愿報名法律援助服務,機構也要加強人才孵化,將通過執業考核、違紀檢查的律師納入從事未成年人的權益保護法律援助團隊中。其次是提升法律援助機構的針對性培訓,要鼓勵律師團隊積極學習未成年人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讓其精準把握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的工作特點和內容,最終構建一批具有法學素養、專業法學精神,有熟練溝通技巧的專職法律團隊。
目前我國的法律援助的案件質量評估機制不健全,多采用同行對比評估的機制,評估結果和辦案補貼掛鉤。
從未成年人的刑事法律援助案件來看,刑事辯護的工作內容嚴苛,比普通案件管理難度更大,因此應當制定更為嚴格的評估標準。針對此,刑事辯護過程應當重點考慮未成年人的真實需求,加強律師辯護效果管理。對此,法律援助機構應當引入全質量跟蹤機制,加強和案件的公訴人、法官的交流溝通,提升辦案質量。首先,應創新差別化發放辦案補貼經費機制,建立合理獎懲制度。對于經案件質量同行評估認定為優秀案例的承辦律師予以適當獎勵;對于不合格案件,以適當形式通報批評,不予發放辦案補貼;其次是創新同級律師的協作機制,加強法律服務指導,法律援助機構應聯合律協,對援助律師承辦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不盡職的辯護行為進行總結規范,適時出臺服務規范性文件,依規定對違紀行為進行處罰。最后是加強宣傳引導,提倡敬業精神和社會道德感,對于在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律師,法律援助機構應通過多種方式加以表彰和宣傳,如在司法行政機關官方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平臺對優秀律師事跡進行宣傳等。
綜上所述,我國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建設步履維艱,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權益,構建合理的司法體系,建議相關機構予以改革,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