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美
(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公證處,山東 濟南 251400)
為貫徹落實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切實加強人民法院與公證機構的工作對接[1],臺州市黃巖區人民法院與臺州市正立公證處簽訂了《公證參與執行司法輔助合同》。此次簽約能夠有效地緩解人民法院“案多人少”的問題,并助力司法體制的改革,輔助法官公平公正地進行審判工作,能夠合理地分配現有的社會資源,并實現資源的合理高效的應用,化解現有的公證參與的矛盾。堅持做好對司法輔助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紀律教育,嚴格規范輔助行為,遵守規定程序,提高司法輔助事務工作質量和信息化、規范化水平,真正實現司法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2]。
雖然公證人是司法救助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在不斷總結司法實踐后,在新的司法語境下將兩者結合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司法公證員數量有限,難以滿足本次操作的正常運行。司法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雖然我國公證人在司法支持項目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公證制度意識淡薄等歷史問題依然存在,制約了發展的步伐。然而,根深蒂固的思想元素導致仍然沒有建立適當的作用機制。由于制度不完善,一些偏遠地區的公證制度存在缺陷,機構沒有相應的規模,從業人員少,影響司法公證工作。同時,由于經濟發展速度加快,部分案件逐年增多,與公證人短缺的現狀相矛盾,辦案效率極低,限制了參與的質量和速度。現今公證人這個行業,對其有不同的定義。
目前,公證服務的性質仍以司法鑒定為主,具有辦案無爭議的特點。因此,公證人與司法機構的聯系還處于起步階段,從業人員素質和經驗不足,缺乏對與業務辦理的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掌握。而且,在一些偏遠地區,司法人員的能力低得多,無法準確處理各種矛盾和糾紛。
從目前來看,需要進一步準備司法公證員獨立運作、收費保障等改革支持措施,分地區落實。在參與公證的標準中,沒有明確的司法公證員操作和收費改革標準。這不僅讓司法公證人在處理司法公證問題時感到擔憂,而且這些不完善的司法公證操作和收費保護無疑會阻礙公證人進行公證。參與司法助理工作開展不力,易受外界影響,容易出現停滯。那么,如何擺脫公證人的后顧之憂,如何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和資金保障,如何為公證人提供一個更加穩定的環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愿意從事這項工作,司法部門必須積極地進行探索,創造一個良好的公正環境,保證公證人在工作時,無后顧之憂。在目前的情況下,大多數公證員沒有經濟保障,所以在很多民事糾紛之時,公證員完全可以參與司法助理工作,沒有財政支出,而需要公證的人員,也不能聘請專業人員,就失去了公證的機會。
《關于開展公證參與人民法院司法輔助事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對司法公正內容和事務等做了明確的規定,但是仍然需要更深一步地進行細節的處理,增加制度的可適用性和范圍,增強其包容性[3]。
第一,要明確公證人的職能,公證人在參與司法活動的過程中,同樣要接受其他機構的監督,除了必要的職業技能之外,其他違反公證內容的事情,一律不得出現,還要接受人民法院參與支持活動。這些支持活動不是獨立的。例如,事前訴訟仲裁,公證人介入后訂立經公證的仲裁協議的方式經過司法核查,必須在相關立法中予以明確。
第二,要明確業務流程規范。由于法院和公證人的工作機制和運行機制存在較大差異,有必要了解運行模式、運行機制、移交機制等操作,以整合雙方的工作機制。明確完善并切實持續改進內容、服務期限、工作流程、評價驗收標準、主體責任、權限界限、信息共享、風險提示等,使公證員能夠從事司法輔助工作。遵守法律法規,讓公證人參與正義。輔助工作已成為支持司法審判的有效方式。
公證人對司法工作的某些領域提供司法協助。這是公證人的新發展路徑,也是未知的挑戰,這項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未來價值。為了奠定基礎,需要不斷地培養公證人,并不斷強化公證人的工作水平和專業素養,這是一項硬性要求。司法公正業務開展的硬件要求是培養公證人作為司法機關的臂膀,為我國的司法事業分擔責任。公證人在自身條件上的培養,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大幅度提升公證人員的軟實力,是相當有必要的。主要通過不斷提升公證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行業準入條件,培養公證人員的法律意識,自身的道德標準和原則一定的要過硬,這樣才能提高公證人員的專業能力,同時投入大量資源來培養公證人員,促進公證行業的進步[4]。這樣公證員就可以擁有完整的工作硬件設施,以確保工作的正常運行。
鑒于目前許多司法公正機構的業務管理人員,在專業技能上有所欠缺,需要積極調動業務員的工作熱情,投入大量的精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同時,必須安排更好的教育。例如,公證機構可以將能力強、靈活性強的員工派往專職對接人員和專職經紀人的專職調解員培訓,這些都是依法聯合開展的,可能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相關工作。公證人員可以積極參與實踐基地的培訓,接受繼續教育,并與專職人員學習業務流程,熟練掌握工作技能和對接業務,快速適應崗位的需求,提升自己的服務能力。
只有加大信息化的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促進公證參與的程度,為了更好地提升工作質量,促進公證質量的提升,并降低公證的成本質量,減少由于人員不足導致的公證事件推遲的問題,加大投入信息化力度,還能有效減少法院的工作量[5]。想要提升信息化的投入量,需要從三方面進行改革。
1.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加強法院與公證人之間的聯系,及時進行信息交流與信息共享,從而為需要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幫助,能夠及時對所公證事件的進展作出應對。
2.提升信息化水平,將法官與公證人員緊密結合在一起,突破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障礙,大幅度的提升信息化建設的力度和水平,提升服務質量。
3.完善公證制度,引入電子公證處理的方法,與現在已有的公證方式相結合,推動公眾的參與以及公證公平性。
總之,在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工作過程中,存在系統不完善、公證人工作水平低、公證人擔保資金困難等方面的問題,通過不斷完善制度機制,提高公證參與司法輔助事務的規范性,公證擔保的實施和司法協助的開展,加強和提高公證人的能力,加大公證參與信息化投入等,從而提升司法公證參與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