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堅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0203)
2017 年,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了發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重要性,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形成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后備人才培養路徑。海南自建省以來,體育事業成績顯著,全運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2008 年、2012 年和2016年實現了有海南培養的運動員出現在奧運會賽場,展示了海南健兒的風采。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對競技體育認識的轉變,海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梯隊建設問題重重,有可能出現斷層的風險。教練員隊伍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點,起到承上啟下、溝通內外的作用,教練員結構、專業水平、認知等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和運動員的積極性。因此,了解海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教練員隊伍現狀,找出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基于此,本文對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進行調查,對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以期為海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發掘、培養、輸送提供幫助。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的性別、年齡、學歷、職稱結構,以及繼續教育、業務培訓、技能提升、科研水平等現狀進行調查,并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2.1.1 教練員結構(1)性別方面。調查顯示,海南省14 所業余體校教練員143 人,其中男性有120 人,占83.93%;女性23 人,占16.09%。由此可見,女性教練員較少。(2)年齡結構。對143 名業余體校教練員年齡分布進行調查顯示,教練員年齡多集中在25 ~35 歲, 占36.36%;36 ~45歲 和46 ~55 歲 的 分 別 占27.27% 和26.57%;55 歲 以 上 的 有10 人, 占6.99%;僅有4 人在25 歲以下,占2.80%。(3)職稱結構。調查顯示,143 名教練員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數最少,僅有3 人,占2.80%;初級職稱人數最多,有78 人,占54.55%;中級職稱34 人,占23.78%;無職稱的有28 人,占19.58%。(4)學歷結構。調查顯示,教練員中具有本科學歷的人數最多,有97 人,占67.83%;專科學歷的有34 人,占23.78%;專科以下有12人,占8.39%;沒有研究生學歷的教練。
2.1.2 教練員業務培訓調查顯示,143 名教練員中,有55 人參加過國家體育總局主辦的相關培訓,占38.46%;有91 人參加過省文體廳主辦的相關培訓,占63.64%;有61 人參加過地市級培訓,占42.66%。培訓天數調查中,最多 的 是3 ~5 天,有88 人,占61.54%;1 ~2 天 的 有42 人, 占29.37%;有27 人培訓超過5 天,占18.88%。
2.1.3 教練員科研業績本文對海南省業余體校143 名教練員近10 年的科研業績進行調研發現,僅有5 人以第一作者發表過省級論文,占3.50%;有35人在省級期刊發表過論文,發表數為42 篇,人均1.2 篇;有11 人參加過市縣級科研報告會,其中僅有5 人做過報告會交流發言;各級別獲獎論文僅有2人。科研項目方面調查顯示,僅有3 人主持過各級科研項目,占比2.1%,且均為市縣級及以下級別。沒有人出版過著作,參編的僅有2 人,占比僅為1.4%。
2.2.1 教練員數量短缺《體育教練員職務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標準》)和《關于<體育教練員職務等級標準>若干問題的說明》的通知規定,重點業余體校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限額比例為1 ∶8 ~1 ∶12,普通業余體校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限額比例不低于1 ∶12。經調研,海南省14 所業余體校共2 459 名運動員,僅有143 名教練員,教練員與運動員比高達1 ∶17,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且14 所業余體校竟沒有一所達到國家規定的限額比,其中最為嚴重的為陵水、東方、瓊海、保亭4 個地區,說明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嚴重短缺,顯然已成為制約后備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練員數量不足同時也會也帶來種種弊端,如訓練任務重、訓練效果差等。
2.2.2 教練員結構失衡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性別比例失衡,男女比例為5.2 ∶1,女性教練員嚴重偏低,給部分訓練項目帶來不便。年齡分布不均衡,45 歲以上的教練員占比較大,25歲以下的年輕教練員比例過低,不利于年輕骨干教練員的培養。教練員梯隊不合理,教練員老齡化趨勢嚴重,其經驗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青年教練員在訓練、教學、科研方面的創新。
2.2.3 教練員職稱偏低《標準》中關于教練員職務結構比例規定,“各類體育學校教練員高級職務不超過教練員職務總數的15%,中級職務不超過教練員職務總數的50%”。調查結果顯示,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職稱整體偏低,中高級職稱占比較低,且分布不均衡。高級教練員嚴重匱乏,僅占教練員總數的2.8%,中級教練員也只有23.78%,低職稱和無職稱占比較大,嚴重制約了運動員的選拔、培養和輸送。調查表明,職稱整體偏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1)骨干高水平教練員短缺;(2)教練員參評職稱門檻過高,難于晉升,導致多數教練員積極性不高;(3)教練員提高業務能力、創造條件參評職稱意識淺顯;(4)激勵機制不完善,調動教練員積極性難度大。
2.2.4 教練員繼續教育重視不足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學歷整體水平較低,且由于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通過繼續教育提升學歷的教練員寥寥無幾。學歷水平限制了教練員的訓練方法、訓練手段、訓練模式的創新,主要是經驗式的訓練,不利于運動員的后期發展。
2.2.5 教練員專業技術培訓少、效果差業余體校應組織應多渠道、多方式的專業技術培訓,以提高教練員的訓練水平。然而,調查發現,海南省各個業余體校在組織教練員專業技術能力提高方面的培訓較少,突出表現為培訓不積極、走過場,培訓時間短、效果差。出現該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練員參與培訓的目的主要是為個人晉升職稱,而不是為提高業務水平,因此外出培訓對指導日常訓練和比賽的作用較差。
由于海南省體育行政部門對市縣業余體校的考評機制不健全,繼續教育培訓未形成機制,教練員培訓缺少針對性,培訓機會較少,教練員不積極主動參加培訓學習,不利于教練員業務水平的提高,嚴重影響了海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
2.2.6 教練員科研水平低,科研服務訓練不顯著科研服務于訓練和教學,訓練和教學促進科研,二者相輔相成。從調查結果看,海南省業余體校教練員科研重視程度不高、科研水平較低,科研項目、論文、專著屈指可數,且多數是為達到評職稱條件才去做的科研,針對性不強,服務訓練不顯著。進一步了解發現,不同地區教練員科研意識存在顯著性差異,經濟相對發達的海口、三亞、瓊海等地的教練員科研意識高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科研服務于訓練比賽的作用低,教練員對科學訓練和科學選材重視不足,主要是靠經驗、運氣發現培養人才。
2.3.1 健全教練員招聘制度,引進高水平人才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重點(普通)業余體校教練員與運動員之間的限額比例為1 ∶8 ~1 ∶12。因此,配齊配足教練員、健全教練員招聘制度、積極引進高水平教練員、增加教練員數量、提高教練員整體水平、擴大教練員隊伍,能有效解決當前教練員訓練負荷過重的問題,有效提高訓練水平和優秀后備人才輸送率。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充分結合各訓練項目的實際需要,在招聘或引進人才時應考慮男女性別配比,達到均衡和可持續發展。
2.3.2 合理優化教練員隊伍結構不同年齡段的教練員有著不同的特點,年長的教練員有著豐富的訓練經驗,年輕的教練員身體素質好、技術動作展示到位。因此,要合理配置不同年齡段的教練員隊伍,以年輕的教練員為骨干、年長的教練員為指導的教練員隊伍,形成年齡結構合理的教練員隊伍。中青年教練員主要從體育院校和高水平運動隊招聘,將剛畢業的或剛退役的運動員作為儲備人才,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他們,最終使其成為教練員隊伍中的骨干。同時,積極引進高水平教練員或退休訓練專家,他們能帶來成熟的訓練體系、訓練方法,以及豐富的訓練和比賽臨場經驗,能夠指導中青年教練員,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培養優秀的中青年教練員。通過該方法,提高教練員的訓練水平和科研能力,形成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水平高超、后續發展潛力大的教練員隊伍。
2.3.3 完善教練員職稱評定制度在原有教練員職稱評定制度的基礎上,應積極探索和創新職稱評定的條件和方法。充分考慮教練員在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上所做的貢獻,適當降低或優化過高的條件標準。海南省參評高級職稱門檻過高,教練員晉升難度大,進而抑制了其工作積極性,影響了后備人才的培養和輸送。因此,要充分調研、科學完善教練員職稱等級評定制度,使之既要符合實際,又能調動教練員工作的積極性,為培養和輸送高水平后備人才提供保障。
2.3.4 健全教練員繼續教育激勵機制,不斷提升教練員隊伍綜合素質教練員學歷的高低和訓練效果具有較強的正相關關系,學歷越高訓練水平相對越高。海南省后備人才教練員整體學歷較低,訓練理論和實踐水平相對較低,訓練方法少,訓練手段單一,這些都嚴重影響了訓練效果。據統計,海南省大多數教練員主要來自大專院校和體育學校具有一定體育專長的畢業生,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欠佳,文化綜合素質整體偏低,對現代科學訓練的認識理解不夠深入,無法內化成為自己獨有的訓練方法,嚴重制約了培養高水平后備人才的產出率。雖然教練員學歷的高低不能直接反映訓練水平,但學歷決定著教練員受教育的程度。在體育科學迅猛發展的今天,對教練員執教理念和實踐操作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訓練科學化、現代化已成為發展競技體育的主要手段。因此,要通過制定完整的繼續教育機制,鼓勵教練員繼續學習,以學歷教育提升學識水平,掌握全面、系統、科學的多學科理論知識。例如,采取分批學歷提升、與相關高校合作培養、培養費用完全或部分報銷等措施,激勵教練員學歷提升。學歷和知識的提升,能使運動訓練更加科學化、精準化,從而提高海南省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
2.3.5 加大教練員隊伍培訓力度,提高專業訓練水平(1)要充分重視在崗繼續教育培訓需求分析,對不同層次教練員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訓,提升教練員的執教水平和能力。(2)要制定內控考評制度、教練員培訓制度,為教練員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鼓勵、動員教練員尋找一切機會參加培訓。有效解決教練員進修培訓費用,保證進修時間和培訓質量。(3)要定期對教練員進行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新對策培訓,不斷轉變培訓方式,不斷革新方法和手段,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科學的訓練方法、手段和先進的理念貫穿到訓練工作中,提高教練員的專業素質。
2.3.6 設立科研機構,提升教練員科研能力競技體育訓練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體育科學應用越來越廣泛,體育科研越來越重要,但是進行體育訓練的一線教練員僅僅依靠傳統的經驗進行訓練,無法創造出新的紀錄。世界競技體育各運動項目紀錄被不斷刷新,成功的經驗是講科學的。只有以科學的手段去選材、以科學的方法去訓練、以先進的手段去管理,才能儲備更優秀的后備人才,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促進海南競技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以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訓練,是海南省體育主管部門和各市縣業余體校面前的重大課題,也是海南競技體育發展必經之路。基于此,要設立體育科研,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研究,不斷地提升教練員隊伍的科研能力,以科研成果哺育精英人才,以精英人才摘金牌奪銀牌,為海南競技體育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貢獻體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