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潔
(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云浮 527300)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線上教學早已滲入到教培行業。2020年初,全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為了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學校推遲開學返校,本著“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宗旨,全國各學校開展線上教學。至此,線上教學全面走入校園。因此疫情之后,教學不會完全回到以前的模式,肯定會更多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增加師生互動、增強授課效果。但學校不會用在線教學完全替代課堂教學。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是不可替代的,師生距離越短,教育才越有效[1]。所以將傳統課堂和線上課堂的優勢有機融合為一體,探索出一種“學校教育為主、線上教育為輔”的線上線下融合式創新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線上教學可以打破教育的時空限制,讓學生可根據自己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自主調動學習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線下教育可以讓老師更關注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互動性更強,拉近師生關系。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可以讓兩者互補,既實現個性化教學,又體現教學的生命力[2]。
以平面設計課程為樣例,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有效地把互聯網信息技術和傳統的課堂教學融合起來,整個課程設計分為課前探究、課上學習、課后延伸。既幫助教師起到引導和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同時幫助學生重新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提升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相關的教與學活動設計思路如圖1所示。

圖1 教與學活動設計思路Fig.1 design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平面設計課程充分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課前探究、課上學習、課后延伸。將教學過程設計為探、理、學、練、磨、延六個環節。依次對應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部分。
教師利用學習通教學平臺建立平面設計課程和班級,學期初就讓學生加入班級。教師可以提前上傳好教學資源,每次課前發布預習作業,并通知學生登錄平臺進行自我探索學習,觀看學習微課視頻、測驗和討論,完成課前預習。教師在后臺可以隨時關注學生的預習情況,把學生的學習難點和問題進行歸類匯總,以便上課時進行重點講解[3]。
上課一般都為電腦機房的實訓課,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對學生進行考勤簽到非常方便,理清學生到課情況。對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點評,指出學生共性問題,復習舊知識點,對學生難點進行答疑,并梳理基本知識,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分清關鍵點和方法運用。
根據學生課前完成作業情況及學生前期基礎,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方便互相對照學習,取長補短。因為有了課前的預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堂任務,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對任務進行分析,學會團隊合作探究。在這個環節可以加入一些線上互動環節,比如投票、搶答、選人、問卷等等,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最后對任務中學生解決不了的難點,再在教師機上進行演示講解,學生觀看學習后自己實踐操作。
實訓課堂最主要的還是要學生自己練習,在巡視檢查中,教師發現對知識和操作理解不透的學生,可以單獨進行知識點講解和演示。學生在練習中可以分組討論,不明白的,不懂的操作可以向同組同學學習請教。面對面的教學拉近了師生距離,教師可以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和技能掌握情況,隨時調整教學進度。
為了鞏固學生的設計技能,掌握教學難點,讓學生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繼續對照微課視頻,打磨作品,自我創造,以此培養學生對設計的專注度和工匠精神。最后,讓學生把作品拍照上傳到學習平臺,大家共同點評,投票推選出最優作品,通過選人進行創作講解,以此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最后,教師將知識點進行總結,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
學生課后可以對學習通平臺上的資源進行反復觀看,對自己的作品還可以繼續打磨和創作。對不理解的問題也可以在平臺上發起討論或通過群聊的方式向教師提問。教師也會整理其他視頻等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并鼓勵學生主動創作作品分享到平臺,和更多的人互動交流學習。以此延伸教學課堂,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及促進個性化發展,為以后的從事平面設計工作打好基礎[4]。
平面設計課程的整個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過程的實施收效良好:
課程資源建設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及學生的參與度。首先,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制定線上線下課程標準,分出哪些內容可以線上教學,哪些內容應該線下教學。其次,微課的制作是重點,一個設計精巧,短時有效的微課,可以充分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第三,應添加課件、測驗、主題討論等豐富的線上資源,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進度的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錄制微課視頻,發布作業、使用網絡教學平臺等,使得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得到飛速提升。
課前線上的預習任務,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中線上線下教學交叉進行,讓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的靈活多變,既豐富了課堂方式,活躍課堂氛圍,又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平臺上的資源是長久保存的,課后可以隨時隨地觀看,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
平面設計課程的考核由傳統的線下考核調整為線上、線下評價和期末綜合作業的考核三部分組成,分別占 30%、30%、40%。線上考核屬于過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微課視頻、簽到、討論、測驗等完成情況,學習通平臺可以直接提供數據,內容詳實,客觀公正。真實的數據評價保障了學生的切身利益,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線下主要包括課堂表現、測試、實訓、創意作品,面對面的教學,可以讓教師及時關注學生的發展,了解學生實踐的操作能力和學習態度。期末綜合作業就是考核學生對平面設計軟件的綜合操作技能和作品的創作能力。三者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才能更全面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讓整個考核更加公平合理。
當今信息化技術瞬息萬變,在疫情的催發下“互聯網+教育”得到迅速發展,而中職學校的很多教師卻沒有跟上時代的腳步。錄制相關微課、微視頻、動畫、線上的測試、討論、問答、選人、搶答等互動模式,要求教師必須掌握信息化教學技術應用的能力。而大部分教師并沒有掌握信息化技術,對新知識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差,這就阻止了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的推廣。所以校方必須重視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邀請專業的人員給教師開設培訓課堂,使教師熟練的使用學校各種資源開展教學研究。
融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并不是一個教師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包括:學校、教務科、網絡中心、技術人員、學生、家長等。有些家長不理解,學生也不太適應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在開課前就應該和學生聲明本門課程的考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學校網絡技術中心專業人員應維護好校園網絡的正常運行以及后臺數據檢測,保障教師能夠正常的開展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
綜上所述,通過平面設計課程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提高了信息化教學能力,完整監測學生的學習過程,并且增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必成為中職院校教學改革的關鍵,此教學模式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實現對傳統課堂教學不足之處的有效彌補,切實增強教學效果,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