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莉
小學科目眾多,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特色的育人價值,信息科技學科也不例外。筆者基于學科德育背景,選取適當的教學情境,巧妙地設計教學活動,對德育在小學信息科技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滲透的策略和方法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德育滲透的必要性
小學信息科技學科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育人方面也有很強的可塑性。盡管該學科的實踐性很強,看似沒必要也無法進行德育滲透,但實際上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仍有德育滲透的廣闊空間,且非常有必要。
一線教師要堅持德育為先、以德塑魂,將學科德育融入課堂,充分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從核心素養框架體系中可以看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及社會參與三個一級指標都涉及對學生品質及人格的培養,包含人文底蘊中的人文情懷培養,責任擔當中的國家認同、社會責任等。
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善于合作、勇于探究、樂于學習的學生,是一線教師需要深思的問題。借助學科德育這一有效載體,筆者為廣大教師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和重要的途徑。
二、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1.鏈接熱點,讓社會意識延伸到課堂
個人的社會意識是在社會生活及社會活動中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各種意識。對小學生而言,即時刻關注社會,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教師要通過各種活動,促使小學生不斷領悟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在后疫情時代,“云旅游”成為出境游、跨省游的替代方式。在這樣一個數字化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在上網搜索和瀏覽信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云賞好風光”為主題,開啟“云端”學習之旅。在學習過程中圍繞著社會熱點“云旅游”展開,感受社會發展的迅速以及信息時代給學習生活帶來的變革和便利,從而激發起努力奮進、發憤圖強的情感。
2.挖掘教材,讓網絡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和及時規范學生上網行為,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將安全意識滲透到課堂教學的點滴中。
在第一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分組制訂教室專用文明上課公約,通過記錄單羅列課堂活動的要點及公共資源使用的規范,并與全班同學分享。在上網下載和使用素材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注重將知識產權的問題滲透其中,樹立保護知識產權的現代理念。
3.設計活動,讓愛國情懷無痕滲透
愛國情懷主要指的是關心祖國的榮辱和興衰,了解祖國的悠久歷史、燦爛文化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通過學習黨史國史,提升知我中華、愛我中華的情感。我們要從小學階段開始,將愛國主義情懷植于心、踐于行,讓愛國之情在校園高高回蕩。
小學信息科技課程以項目活動為載體,圍繞主題設計系列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及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領悟新技術。教師應巧妙地將愛國主義教育的知識滲透在教學的點滴中,用文化的力量厚植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例如,在一次課堂教學中,我融入北京四合院、頤和園等歷史元素,讓學生感受北京深厚的歷史和人文底蘊。隨后,讓學生一起瀏覽故宮及其他景點,用心領略中華文化的美。最后,教師介紹“故宮全景”“數字敦煌”等數字化產品,讓學生知道通過技術手段,可以讓中華文化遺產久遠長存、永續利用。
4.關注評價,讓自我認同根深蒂固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是需要被表揚的,一次小小的夸獎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學生的社會生活最主要是在學校,面對的人群是教師和同學。課堂上,教師一句鼓勵的話,就足以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認可。
小學信息科技學科大都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采用豐富多樣的評價方式,不再將結果性評價作為唯一的評價指標,而是要更加關注過程性資料的積累,注重過程性評價的實施。在課堂上,教師既要給予即時性評價,又要有過程性評價,最終形成針對每個學生的綜合性評價。
在設計評價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行為規范、課堂表現和學習成果等方面著手。不同的內容對應不同的評價分值,讓學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時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自我認同感。
三、小學信息科技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成效
小學信息科技是一門專業性、獨立性較強的課程,將信息科技的教學與德育進行有機融合是一個值得思考的難題,也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將德育滲透到教學中,不是用言語進行簡單的插入式說教,而是找準方法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教學內容中。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1.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
網絡世界千姿百態,面對眾多誘惑和安全隱患,學生要能夠正確處理,遠離不文明行為。教師需要將德育滲透在日常課堂的點滴中,這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大有裨益。
2.有利于升華學生的愛國情感
學科德育的融入,豐富了學生學習的活動形式,增加了教學內容的厚度,為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達成指明了新的方向。教師從德育元素的選取、活動的巧妙設計,到過渡語及評價語的深度思考,整個過程精心設計,讓德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課堂的點滴之中,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升華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3.有利于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
小學信息科技學科課堂教學不僅僅是個體學習,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小組之間的合作。小學階段的孩子,鮮有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他們普遍缺乏在集體活動中站出來的勇氣,缺少能夠出謀劃策的“小先生”。這需要教師言傳身教、正確引導,讓合作在課堂中真實發生、高效開展,而德育中集體主義思想的滲透,正好可以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