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秋艷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妒忌,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他人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敵視的心理狀態。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常常生有妒忌的情緒,面對妒忌,如果不能很好地去處理,容易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引領下,我嘗試探索克服妒忌心理的方法,幫助學生疏通心理情緒障礙,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一、妒忌心理的產生
作為一名工作了十年的成熟教師,我的班級管理工作處理得可謂是井井有條,看著學生們下課不瘋跑追鬧,而是圍在一起下棋、看書、拼搭樂高,我內心也十分愉悅??珊镁安婚L,問題出現了。2019年的春天,科學老師給全校班級布置了一項任務:買花盆、肥料、蔬菜種子,準備種植。三年級(2)班的學生們積極響應號召,在本班門前6個精美的花盆里撒種子、澆水,期待著種子的成長……功夫不負有心人,有的小組種的種子還真發芽了。黃瓜苗一天天長大,班級學生還給黃瓜苗搭建了木架,讓苗順勢成長。過了不久,黃燦燦的花朵爬滿了枝頭,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第三小組的瓜藤原本長得最好,開的花朵大又多,明顯賽過了其他小組,可是在結了一個小小的黃瓜后卻開始萎靡不振,葉子變黃,一夜之間悄然死去。面對這種現象,第三小組的成員十分委屈和不解。
第六小組的種子雖然之前照料不佳,但是依然沒有影響它們成長。藤蔓纏滿了整個木架,長勢喜人,可卻在出操期間,被人連根拔起。出操回來的學生看著一地的殘葉敗藤,哭聲此起彼伏。
這樣的小事故,在小學校園里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為什么連著出現了兩次事故?背后一定隱藏著一些小秘密。
二、妒忌心理的行為表現
自從事情發生后,我便開始著手調查。我調取了學校的監控,查看了事故發生那段時間的錄像。
在監控畫面里,我看到隔壁班級的一位同學在走廊空無一人時,偷偷從教室躥出,用手撈起秧苗,將其狠狠甩在地上,迅速離開。我又接著查看了這一周的監控,結果發現本班的學生總是拿著噴水壺給其他小組澆水,明明這節課剛澆了一壺水,下節課又繼續澆。這也是第三組瓜秧死亡的原因。結果浮出水面,我是拿著監控找學生算賬,還是想辦法從學生犯錯的根源來幫助他們?我對此次事件進行了一番剖析。
三、妒忌心理的產生動機
我分別約談了事故中的兩位“兇手”,在與他們面對面的交談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對自己的錯誤認知還是很清楚的,但是不會表達,只是感覺自己種的苗沒有別人的好,就“痛下殺手”,對犯錯的根源沒有正確的認識。
我告訴他們,這是妒忌心理在作祟,看到別人好,自己心里不愉快,就會做出破壞的行為。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但卻會轉化為可怕的實踐行為。
教育完兩位學生,如何就這一話題來教育其他學生呢?我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摸索出了情緒管理魔法課堂的教育模式。
四、妒忌心理的解決方案:探尋情緒管理中妒忌的魔法課堂
管理情緒對成年人來說尚且有些難度,更何況是小學生。去年上海發生的事情還歷歷在目:一位中學生和媽媽在高架上爭吵,趁媽媽停車間隙,打開車門從橋上跳下,結束了年輕的生命。如果學生或是家長有一方能夠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那么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于是我開始思考:當學生出現情緒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針對這一問題,我摸索到了以下幾種情緒管理的教學方法。
1.利用班會課,正確認識妒忌心理
按照慣例,班主任會在班會課上進行每日常規教育,學生在下面聽,教師在上面訓。效果是有,但是不長久。我開始思考能否創造一種新型的魔法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讓中年級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克服不良的情緒。正巧,德育處讓我針對成長性思維的發展,安排一節德育課堂教學,于是我就以這次的“瓜秧”事故為典型事例進行推廣教育。
在本次教學設計中,我用一個小熊好妒忌的故事切入主題,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妒忌。再利用學校特有的創新教育模式——四格漫畫,讓學生動手畫一畫自己妒忌的感覺并配上文字說明。我巡視了一下,學生中存在妒忌心理的人還真不少,有妒忌別人文具的,有妒忌別人學習好的,也有妒忌別人瓜秧長得好的……當然這些妒忌我將為學生們保密。
在后面的環節中,我與學生們一起總結出了好多辦法來克服妒忌心理:向同桌、親友傾訴,換位思考,轉移注意力,等等。學生們利用學到的方法將四格漫畫補齊,便不再沉浸在妒忌中,而是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妒忌問題。
2.利用班級小煩惱熱線,讓妒忌心理得到抒發
想要一個積極健康的班集體,就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煩惱。班級教室的后墻上有一個小煩惱熱線信箱,學生可以將小煩惱寫在紙上,通過信箱傳遞給教師,以此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利用學過的方法思考妒忌的來源,并且想辦法去轉變自己的心態,克服妒忌心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利用學校的心理咨詢室,克服妒忌心理的存在
大部分學校都有一個專業的心理咨詢室,這里設施齊全,布置溫馨,更容易讓學生身心放松,但它往往只是個擺設,沒有用到實處,而在情緒管理魔法課堂中其作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心理咨詢室的教師都是經過培訓、取得了心理咨詢證書的專業人員,能夠有效幫助學生解答管理情緒方面的問題。
上學期,一個插班生走進了心理咨詢室。專業的醫學人員給出的結果是他有明顯的自閉癥。他的情緒十分不穩定,不服從管理,不是扔掉了別人比較好看的新鋼筆,就是推倒同學的拉桿書包,甚至還偷走了同桌限量版的迪士尼水杯。種種跡象表明該學生妒忌心十分強烈。但通過心理咨詢,在教師的幫助下,他的情況有很大好轉。
作為一線教師,我比較喜歡班級管理,喜歡德育這門學科,我將一直致力于學生情緒管理魔法課堂的探索,服務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并將深化這方面的研究,將情緒管理系統化,努力成為一個研究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