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榮
摘 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文章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針、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地位幾方面,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進行探討。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理論;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1)36-0034-0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眾多內容,認真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內容、傳承、方針、地位,能夠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本文主要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進行研究。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
每一種新思想體系的構建,都需要有完善的理論依據,對相關依據展開解讀和分析,從而為新思想體系建設提供更多的支撐。
1.基本依據
從理論依據角度展開分析,這是時代發展和歷史前進的必然要求,其成長形成有時代依據、理論依據、歷史依據、現實依據。20世紀80年代,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做出總體規劃,走和平、發展、合作的道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則是對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隨著歷史的發展,時代開始了變遷,我國面臨新的形勢,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抓住核心問題,進行艱難的實踐與探索,凝聚前輩的思想,并對其進行創新與發展,帶有更強的時代性。所以,新時代弘揚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但在實踐過程中也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唯有堅守才能攻克時艱,走上正確的發展道路。
2.歷史脈絡
習近平總書記以歷史發展的眼界面對當今世界,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了當前中國的發展形勢,并作出客觀分析,促進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黨的“十八大”以來,這一理論已經成為黨的大政方針制定的基礎,確立了中國發展的道路和方向,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這一理論的推出,具有更強的歷史定位,在理論上致力于創新,在實踐上注重于探索。從黨的“十八大”到十八屆三中全會,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的初始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標志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成型。黨的“十九大”,明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概念,并對其深刻內涵和歷史地位作出了科學解讀。
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諸多內容,從思想理論基礎展開探索,能夠理清研究內容的脈絡;從目標任務展開解讀,可以梳理出研究的路線。
1.思想理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闡明了“八個明確”,深度解讀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既有理論高度,又有實踐價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明確新時代中國社會存在的主要矛盾,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為國家經濟發展、科技發展、教育發展提供了理論保障。
2.目標任務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涵蓋的內容極為廣泛,只有對其進行深度解析,充分發揮其實踐價值,才能贏得發展主動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目標和總任務,鄧小平同志曾作出“三步走”的戰略規劃,在世紀末已經完成了兩步走,進入新世紀,中國共產黨人正在實施第三步走策略。為此,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科學部署,并作出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明確了目標和任務,為社會主義建設創造良好內部環境至關重要。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理性分析,提出了新的思想理論觀點,結合新時代發展特點,以及國家發展需要,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
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承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代表著時代發展脈絡,具有更為廣泛的實踐價值,為后世提供了重要借鑒和啟示,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傳承。
1.堅持信仰
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了,其眼界就會更高遠。習近平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我們共產黨人的本,就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從這個論斷中可以看到,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和前提。共產黨人心里裝著人民,以無私無畏的胸懷認識世界,這樣才能更自信、更有智慧地作出新的理論創造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則。新時代有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基礎和前景進行設計和規劃,其站位是極高的,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底色,代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具有更為廣闊的實踐價值和意義。作為共產黨人,需要眼睛看到人民,心中裝著世界,在深度實踐中形成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認知。
2.貫穿觀點
貫穿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應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從更多方面作出積極探索。首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高度統一,自覺通過調整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融合,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牢牢把握馬克思主義建設觀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其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馬克思主義高度對接和融合,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體現了執政為民原則,代表著最先進的社會發展方向,有著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再次,馬克思主義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馬克思主義理念,走文明發展道路,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體現了先進的發展理念。
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方針
鮮明性、系統性、科學性、開放性、指導性等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特點,我們從理論政策和發展道路等方向展開研究和學習,可以對其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有更深刻的理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方針,就要關注理論政策的制定、發展道路的規劃,以提升政策的執行力度。
1.理論政策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針和方略作出解讀與闡釋,提出了“十四個堅持”,這些內容具有統領性、全局性、原則性等特點,既是理論性的,也是實踐性的,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普遍現實意義。從理論角度展開探索,可以追溯到“十五大”,在“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中,首先提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標和基本政策”。“十六大”“十八大”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內容作出解讀和詮釋。十九大提出了“十四個堅持”,指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十四個堅持”中,黨中央有總體規劃和布局,還有更為具體的設定和解讀,并作出了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以確保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展開。
2.發展道路
“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出科學解讀,在文化自信、改善民生、強軍建設、“一國兩制”、祖國統一等內容上也作出科學闡釋。這些黨在新時期的指導思想,為實現“三步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展望未來的發展前景,全黨全國人民充滿信心。世界風云變幻,難以預測,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艱難險阻,但中國共產黨有足夠的智慧帶領全國人民戰勝一切困難,向著既定目標勇敢前進。我們堅信,到2035年,中國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人民生活水平將有大幅度提升。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策略,不僅為中國人民帶來福祉,也會給世界和平提供動力支持。
五、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地位
在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時,我們需要對接現實,用歷史的眼光科學看待,這才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思想方法。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要深刻領會這一思想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地位,又要深刻掌握這一思想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還要深刻把握這一思想中的堅定信仰信念、鮮明人民立場、強烈歷史擔當、求真務實作風、勇于創新精神和科學方法論。
1.歷史地位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訴求。這個理論依據更為堅實,關涉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能為思想體系建設提供更多支撐力量,必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定海神針”。堅定不移地堅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基礎和前提,一定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須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堅持協調發展、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而贏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成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順應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這些新理念的落實,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決心和意志,遵循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推出科學的建設規劃,讓中國人民受益,讓世界人民受惠。
2.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黨的“十九大”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框架及科學體系的建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論基礎,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為這一重要思想符合中國國情。這一重要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引的中國共產黨,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之心,要牢記使命,勇于奉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只有這樣,才能讓中國人民真正過上幸福的生活。當前,全球化已成為主流意識,中國的發展對世界會產生重要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從歷史的高度看待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價值,積極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讓每一個中華兒女都能夠共享發展紅利。
總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復興史、人類文明進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從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從中華民族復興史的向度來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從人類文明進步史的向度來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參考文獻:
[1]黃自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品質[J].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0(21).
[2]龔錦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稟性研究[J].寧夏黨校學報,2019(05).
[3]郎晉芳,李鋼.試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內涵[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5).
[4]孫建華,馬煥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研究述論[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8).
[5]朱國華,吳兆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新[J].廣西社會科學,2019(09).
Research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Yang Lirong
(Pucheng County Party School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cheng 353400,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Deng Xiaoping Theory,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 and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rom the form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contents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inheritance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 policy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and the posi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in several aspects, probes into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heory; innovati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