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松
【關鍵詞】新發展理念 人類發展前景 美好世界
2021年1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致辭中強調,“我們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各國一道,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1]我們應積極開拓新發展理念的國際視野,在世界舞臺上打造新發展理念的中國話語,從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互動中共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時代課題,為后疫情時代重振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與方案。發揚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品格,解決好這個時代面臨的課題,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共同締造人類美好未來。
在歷史與現實延續中推進新發展理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盵2]新發展理念既是對過去歷史發展經驗的總結,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更能指引未來發展方向。目前,世界形勢復雜多變,新問題、新挑戰不斷出現,“我們今天所作的每一個抉擇、采取的每一項行動,都將決定世界的未來”。[3]新發展理念就是我們把握當下、放眼未來的選擇,新發展理念立足于中國乃至世界更好的發展,對未來世界經濟發展趨勢作出正確判斷,準確審視人類經濟社會發展前景,有效應對當前及今后較長時期人類發展問題,并作出符合全世界人民發展愿望的歷史選擇,推動世界經濟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4]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都是我們對歷史發展經驗的總結與凝練,堅持新發展理念是對歷史經驗的傳承,構成推動歷史進步的內在要求。首先,創新是歷史發展的發動機。人類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依靠創新驅動的,生產力的提高離不開創新,抓住創新就是把握發展機遇,搶先占領歷史發展的最前沿陣地。沒有創新的民族注定落后于時代,在世界發展中處于弱勢被動地位。通過創新主動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增強國家實力,為推動歷史車輪前進作出貢獻。其次,協調是人類發展的潤滑油。歷史告訴我們,發展短板會束縛整體的發展,經濟結構失衡、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大、收入分配不公等最終都會影響整體發展質量,克服薄弱環節、兼顧局部與整體協調才能形成合力,實現真正質的飛躍。再次,綠色是長久發展的安全閥。破壞自然、犧牲環境的發展模式最終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終將付出更大代價以償還損失,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才能避免走彎路。又次,開放是發展的催化劑。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開放自我、融入世界才能跟隨世界步伐滾滾前進,才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發展活力。最后,共享是發展的助推器。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財富的創造主體。發展成果僅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必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不以人為目的反把人當作財富積累的手段嚴重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唯有共享發展成果才能鼓勵人民繼續創造更多財富,不斷獲得社會前進的力量。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抓住時機以發展為中心才是硬道理。放眼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競爭前所未有,“人類的命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相聯,各國的利益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度融合”。[5]面對世界,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道路是時代發展的潮流,是世界各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正確現實選擇。新發展理念積極回應當下世界經濟社會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迎合當下世界發展的需求,為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方式轉變、結構調整提供了思路,為世界經濟復蘇指明了方向,勾畫了美好發展前景。
首先,創新是推動世界經濟動力轉換的有力武器。當下,許多國家發展面臨瓶頸、陷入困局,缺乏經濟增長動力,創新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出路,是推動世界走出發展危機陰影的必然選擇。各國唯有將創新轉化為現實發展力量,才能突破自身經濟發展瓶頸,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地位。當創新理念成為各國普遍的追求與發展目標時,才能實現全球新一輪深刻變革,邁向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其次,協調是推動世界經濟結構調整的制勝法寶。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缺乏協調整體的智慧與謀篇布局的策略,都可能導致經濟結構不平衡、區域發展不協調、物質與精神發展不同步等問題。疫情之下各國經濟復蘇更是呈現分化特征,南北發展不平衡問題面臨擴大甚至固化風險,亟需以協調理念達到各方的最大利益契合點和最佳合作切入點,重塑世界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和平衡性。最后,綠色、開放與共享是促進世界發展方式轉變的秘訣要領。人類發展進程中,不少國家依靠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尋求發展空間,導致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凸顯。綠色理念引導人們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兼顧當今人類和子孫后代發展的需求,促進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找到破解當前全球性問題的“金鑰匙”,協調推進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環境保護三大任務。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推進,逐漸出現了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等聲音,利用疫情搞“去全球化”、封閉脫鉤、保護主義等,不符合任何一方長久發展利益,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理念不利于全球經濟擺脫持續低迷的狀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融入世界發展是大勢所趨,每一個國家的發展都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每一個國家的支持,堅持開放理念才能維護全球整個產業鏈的穩定順暢、才能維護全球經濟健康良性穩健運行。在全球經濟發展浪潮下,各國的繁榮都是人類共同的福祉,“大家一起發展才是真發展,可持續發展才是好發展”,[6]彼此應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保障各國發展權益,實現共同發展繁榮,共享發展機遇與成果。各國在謀求自身發展時,應積極促進其他國家共同發展,一直以來,我國身體力行地推崇共享理念,不僅注重自身發展,而且致力于在國際舞臺上為消除貧困、緩解債務壓力、實現經濟增長作出貢獻,始終不渝地推動人類社會公平正義,為世界發展描繪美好圖景。
在目標與途徑結合中貫徹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涵蓋了發展的前提與條件、發展的方法與途徑以及發展的追求與歸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既是奮斗目標,也是實現途徑,融宏觀目標與實際舉措于一體,戰略與戰術相得益彰,兼顧現實與長遠的考量,立足客觀現實,同時追尋理想狀態。新發展理念作為奮斗目標,具有鮮明的目的指向性,為發展指明方向,驅動發展朝著既定方向發力,排除困難與障礙,促進目標早日實現;作為實現途徑,提出積極舉措與任務作為,展現明晰的發展規劃路線圖,為成就發展目標勾勒骨架。打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與共享的經濟發展社會,是我們遵循新發展理念的必然產物,是我們踐行新發展理念的成果標志。堅持新發展理念,建構發展目標與發展途徑相統一的有機整體,使兩者互為支撐,實現兩者有效跨越轉化,彰顯過程與結果的關聯互動。
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共同構成了發展不同方面的目標要求,形成了以發展為核心的有機統一整體。創新側重于世界經濟的轉型發展,協調注重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綠色強調世界經濟的永續發展,開放尋求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共享追求世界經濟的和諧發展。它們旨在解決發展動力、發展平衡性、人與自然關系、內外聯動以及人類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以創新為導向能提高發展的質量與水平,以協調為要求能縮小發展差距,以綠色為標準能處理好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為方向能拓寬國內外發展資源與空間,以共享為目的能讓人民共同享受發展成果。通過創新理念,形成創新體制機制,促成科技、制度、文化等多方面的創新;通過協調理念,實現發展布局優化,補齊發展短板、增強發展后勁、提高發展整體效能;通過綠色理念,走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通過開放理念,完善對外開放格局,增添經濟發展活力,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通過共享理念,調整好利益分配格局,保證社會公平正義。它們的總目標方向一致,都是為了推進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最終造福人類。
新發展理念中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共同構成了推動世界經濟更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形成了人類發展藍圖與框架,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現實可操作性。走高質量、高水平的新型發展道路,創新是核心,協調是關鍵,綠色是基礎,開放是條件,共享是立場。堅持創新發展、與時俱進、守正出新,加大科技投入,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讓科技成果造福全人類,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科技發展環境。堅持協調發展,讓廣大國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都享有發言權,普遍獲得公平合理的發展資源和空間,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必要支持,彌合南北差距,保障各國發展權益,實現世界公平。堅持綠色發展,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可持續發展,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堅持開放發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順暢,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活力。堅持共享發展,秉持以人為中心的原則,恪守互利共贏的合作觀,共同協商發展經濟,共同掌握世界前途命運,積極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促進共同發展繁榮,讓各國人民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
在國內與國際聯系中拓展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立足于我國的發展目標,圍繞當下我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核心主題,提出要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直接鮮明地回答了我國實現發展的目的、動力、特點、方式與路徑等問題。以創新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以協調為發展的重要特征,為經濟行穩致遠提供重要保證;以綠色為發展的模式,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形成必要條件;以開放為發展的必要路徑,為實現經濟繁榮發展注入活力;以共享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統籌好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新發展理念,使得我們辯證、系統地處理好經濟發展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險阻,作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在創新方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新技術新產業蓬勃發展,科技進步經濟貢獻率提高,科技成就碩果累累,綜合創新能力提高。在協調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綠色方面,積極應對污染防治,環境狀況得到改善,逐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格局,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作出重要貢獻。在開放方面,發起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成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拓寬了對外開放格局,積極推進經濟全球化。在共享方面,人民有了更多獲得感,社會更加公平公正,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努力實現世界經濟發展的共建與共享。實踐表明,新發展理念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和“紅綠燈”,更是我們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選擇。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類正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經濟復蘇勢頭仍不穩定,全球經濟前景具有不確定性。面對疫情沖擊和國際形勢等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新發展理念指引我國走出疫情發展困境,統籌兼顧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經濟穩步前行、保障民生福祉,并在全球率先成為疫情后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為推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大貢獻,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典例和表率。新發展理念被有力證明是指導解決經濟發展問題的良方妙藥,應是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堅持的指導原則與行動指南?!斑^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生產是如此,精神生產也是如此。”[7]新發展理念作為一種根植于物質生產的精神生產,針對中國問題亦具有世界意義,既有中國立場又有世界目光,它不僅是我國探索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經驗成果,更是面向全球經濟發展的產物。我們認識與把握新發展理念,應扎根中國大地,突出時代特色,樹立國際視野,致力于將新發展理念推廣至全球,積極發掘新發展理念的國際普遍適用性,增強其世界傳播力與影響力,使之成為具有中國力量的話語體系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問題解決方案。
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8]我們應放眼未來,面向世界,以更加開闊的理論視野、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更加長遠的理性思考,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方案,為人類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讓新發展理念成為世界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理念先導,成為推動世界新一輪深遠變革的催化劑,為引領美好世界建設創造更大奇跡。建成人類美好世界,需要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共同努力踐行新發展理念,運用科學技術創新造福人類,注重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造福后代、在發展中協調平衡各方利益,在開放中消除壁壘、打破隔閡,在交流與互動中共創共享人類發展成果,深挖新發展理念的中國向度與世界視野,賦予人類美好世界無限的可能性。
在理論與實踐溝通中踐行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源于實踐又超越實踐,上升形成理論成果又回到實踐中檢驗運用,豐富了經濟建設的理論成果,開辟了中國發展經濟的新境界,為建設美好世界開啟新篇章。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理解把握新發展理念,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真抓實干、解決實際問題,在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對新發展理念提出更高要求,不僅需要我們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具體要義,還要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發展新發展理念的要義。我們應緊跟實踐要求,不斷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強化其現實指導作用,在發展中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堅持中發展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實踐第一,推進新發展理念的理論創新與實際運用能力,推動新發展理念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探索的辯證統一與良性互動。
新發展理念立足大局、把握規律,為全黨發展的問題上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思想導向、行為指南,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新發展理念不僅從中國角度出發思考中國未來發展方略,而且從世界維度思考人類發展前景,布局人類發展大計,推動世界實現繁榮發展,它秉承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邏輯,不斷引導社會發展的矛盾運動,形成了全面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機制?!榜R克思主義能夠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斷探索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課題、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盵9]新發展理念以寬闊的理論視野,始終關注人類未來的共同命運,對世界發展面臨的困境作出方法論指導,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推動世界發展貢獻智慧,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貫品質,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寶庫。新發展理念以建設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美好世界為理想引領,體現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考與對世界發展的美好追求。創新理念拓寬人類的發展空間,協調理念平衡人類的發展利益,綠色理念契合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放理念關注人類的互動發展,共享理念關注人類發展需求的滿足,都抓住了人本身,以實現人類的自我解放、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為核心價值旨趣。因而,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性、開放性與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當代闡釋與現實應用,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代轉化和創新發展,成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開辟了新的發展境界,豐富和發展了新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理論,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10]理念是實踐的先導,新發展理念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產物,為改造世界、建設世界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新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形勢提出的治本之策”。[11]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的新型發展道路,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更是引導全球走出發展迷思、帶領全球解決發展難題、建設美好繁榮世界的道路指引。習近平主席為攜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提出四點倡議: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世界;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世界;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世界;我們要努力建設一個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世界。新發展理念正好契合了建設一個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的要求,科學回答了如何建設世界的時代之問,提供了改造世界的重要指引。以創新理念為指引能夠提高科學技術水平,為人類發展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消除貧窮落后局面,推動世界發展繁榮;以協調理念為指引能夠平衡各方利益,促進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以綠色理念為指引能夠共同呵護地球家園,營造清潔美麗、和諧宜居的人類家園;以開放理念為指引能夠在交流借鑒中消除壁壘、打破隔閡,形成各國和諧共存、開放包容的局面;以共享理念為指引能夠共同促進全人類發展與世界繁榮,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人人享有富足安康。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彼此相互聯系、不可分割,共同為搭建美好世界的“四梁八柱”出謀劃策。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更加強勁,國際社會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盵12]新發展理念不僅為解決人類發展問題提供中國智慧,同時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方案。以“創新、協調、綠色、和諧、共享”為內容的新發展理念與以“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為內涵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高度的吻合性。新發展理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勾畫了明確的方向與路線,激發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創新動力,謀劃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協調布局,奠定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綠色意蘊,彰顯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諧態勢,呈現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享導向。兩者都建立在世界和平安全的基礎上,以發展為宗旨,激發世界創新發展的動力,搭建開放包容共享的平臺,尋求清潔美麗的綠色發展模式,倡導構建平等普惠、共同繁榮的發展新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于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于積極‘改變世界”。[13]我們將繼續發揚新發展理念的實踐品格,打通新發展理念由中國通往世界的渠道,深度發掘與推進新發展理念解釋世界與改變世界的能力。我國將繼續推進科技創新,積極與各國分享最新科學研究成果,共同培育世界發展新的核心競爭力,加快推動世界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堅持協調平衡、協商合作,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致力于解決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平等問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創造更多機會;繼續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在對外合作中更加注重環保和生態文明,同各方攜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繼續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旗幟鮮明地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同各方開展貿易合作,合力打造開放多元的世界經濟,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大的獲得感。堅持風雨同舟、與世界各國攜手共同實現世界人民對建設美好世界的向往,致力于讓新發展理念造福全人類、惠及全世界,推動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走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路,共同締造人類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