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霞 胡盟 徐愛軍



中圖分類號 R288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0408(2021)21-2668-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21.18
摘 要 目的:探討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影響因素,為中醫藥服務的科學利用提供參考。方法:基于2018年《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報告》中江蘇省的相關數據,描述性分析江蘇省1 617例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一般情況及人群特征,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該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在1 617例調查對象中,有145例患者(9.0%)在門診就診時利用了中醫藥服務。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自覺傷病嚴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其他慢性病、首診醫療機構均為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P<0.05)。二元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患有高血壓、首診為基層醫療機構、中等收入、患有其他慢性病等變量為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P<0.05)。結論:年齡、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是否患有高血壓或其他慢性病以及首診醫療機構是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水平相對較低,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對中醫藥服務的接受度較高,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患者更愿意接受中醫藥服務。
關鍵詞 中醫藥服務;影響因素;門診患者;Logistic回歸模型;江蘇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ervice utilized by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TCM service.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of Jiangsu province in National Sixth Health Service Survey in 2018, descrip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1 617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multivariate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alysi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CM service utilized by outpatients. RESULTS: Of the 1 617 respondents, 145 patients (9.0%) applied TCM services at outpatient visits. Results of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age, education degree, annual income,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self-perceived illness severity, hypertension, diabetes, other chronic diseases, and the first diagnose institutions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CM service utilized by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P<0.05). Results of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that the elderly aged 65 years and over, the patient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for urban workers, the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as first diagnosis institutions, the middle-income population,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were significant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TCM service utilized by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P<0.05). CONCLUSIONS: Age, annual income, whether to participate in basic medical insurance, hypertension and other chronic diseases, and first diagnosis institutions are significant infleutial factors for TCM service utilized by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utilization of TCM health services for outpatients in Jiangsu province is in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middle-aged and elderly patients and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show high acceptance for TCM services. Outpatients first diagnosed in primary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willing to accept TCM services.
KEY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 Influential factors; Outpatients;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Jiangsu province
進入21世紀后,全球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逐漸成為人群主要疾病負擔的來源[1],人們對包括中醫藥在內的補充和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CAM),此概念由美國國立研究院提出,指美國主流醫學(常規醫學)之外的醫療保健實踐,以緩解和改善臨床癥狀為主要目的]的利用不斷增加[2]。如今,中醫藥已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3],有60%的日本、韓國和新加坡人,40%的美國成人,10%的英國人,30%~50%的瑞士人和60%~70%的澳大利亞人每年至少利用1次包括中醫藥在內的CAM進行治療[1]。其治療病種包括肌肉骨骼疼痛、妊娠和絕經諸癥、腸胃病、精神疾病、癌癥[4-5] ;且從利用人群特征看,以中年、女性、更高教育水平、較高收入者居多[4-5]。在國內,近年來的中醫藥服務需求逐漸多樣化,其需求領域包括養生、保健、慢性病預防、老年及失能人群康復服務、疾病治療等。同時,中醫藥服務量也呈現明顯增長趨勢。據統計,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門急診人次為9.55億,占總門急診人次的比例為15.82%[6]。
當前國內已有對中醫藥服務利用行為的研究,但相關研究往往缺乏權威數據支撐,且關于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研究較少。筆者利用2018年《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報告》中江蘇省的相關數據,考察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影響因素,以期為中醫藥服務的科學利用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資料來源于2018年《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報告》中江蘇省的調查數據。該調查報告中,江蘇省的數據共涉及6個樣本市(縣、區),分別為無錫市錫山區、徐州市邳州區、常州市武進區、蘇州市姑蘇區、淮安市金湖縣和鎮江市揚中市,每個樣本市(縣、區)各抽取10個(無錫市錫山區抽取了11個)樣本村(居委會),每個樣本村(居委會)中隨機抽取60戶家庭,即江蘇省一共抽取6個樣本市(縣、區)、61個樣本村(居委會)、3 660戶家庭進行衛生服務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家庭一般情況、家庭成員個人情況(個人信息、醫療保險、身體功能、健康行為、慢性病)、調查前2周內傷病及門診情況、調查前1年內住院情況、婦女調查、兒童調查、老年人調查。該調查完成率控制在95%以上,本人應答率控制在80%以上。
本文抽取的樣本來自于調查前2周內患病并于門診就診的患者,樣本量為1 617例。
1.2 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對1 617例就診患者和就診中利用了中醫藥服務的患者的一般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依次采用單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來探討就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采用χ2檢驗以分析變量間差異性,并剔除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對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賦值,隨后再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分析影響就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各變量的顯著性、Wald、比值比(OR)和95%置信區間(95%CI)。檢驗水準α=0.05。
1.3 變量設計
設計因變量Y表示患者就診有無利用中醫藥服務;再根據安德森衛生服務利用修正模型[7],從環境因素(environment)、個人特征(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醫療行為(health behavior)、醫療結果(health outcome)等4個維度中選取自變量X。具體變量設置及賦值說明如表1所示。
2 結果
2.1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調查對象中,女性(851例)、35~64歲(767例)、城市人口(816例)、已婚(1 256例)、初中文化程度(484例)、在業(639例)、中等收入(806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964例)、自覺傷病嚴重程度一般(756例)的人群占多數;有654例患有高血壓,229例患有糖尿病,635例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外的其他慢性病。多數患者具有良好的健康行為:在1 617例調查對象中,有1 300例1年內未吸煙、1 237例1年內未飲酒、993例1年內做過健康體檢。此外,大部分患者(991例)首診醫療機構為基層醫療機構。
本研究發現,1 617例調查對象中,有9.0%(145例)的患者在調查前2周內就診時利用了中醫藥服務。在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患者中,女性占58.6%(85例);年齡范圍集中在35~64歲(88例,60.7%),其次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29例,20.0%);城市人口(77例,53.1%)較農村人口(68例,46.9%)更多。
絕大多數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患者婚姻狀況為已婚(123例,84.8%);并且其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只有31.0%的患者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5例),沒上過學、小學文化程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分別占9.7%(14例)、22.1%(32例)和37.2%(54例)。就業狀況方面,48.3%(70例)的患者處于在業狀態,離退休者占26.2%(38例),無業或失業者(包含在校學生)占25.5%(37例)。
從收入水平來看,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患者以中、高收入者為主,分別占58.6%(85例)和31.0%(45例);大部分患者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僅有4.8%(7例)未參保,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者占多數(70例,48.3%),46.9%(68例)的患者參加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在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患者中,多數人自我感覺傷病嚴重程度一般或不嚴重,分別占41.4%(60例)和40.0%(58例);大部分人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之外的其他慢性病,占51.0%(74例),確診有高血壓、糖尿病者分別占21.4%(31例)和7.6%(11例);有60.0%(87例)的患者的首診醫療機構為非基層醫療機構。
2.2 單因素分析結果
將性別、年齡、城鄉情況、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就業狀況、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自覺傷病嚴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其他慢性病、1年內是否做過健康體檢、首診醫療機構這14個因素作為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根據χ2和P值可知,年齡、文化程度、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自覺傷病嚴重程度、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其他慢性病、首診醫療機構等9個變量為顯著影響因素(P<0.05),如表2所示(表中僅納入具有顯著影響的因素)。
2.3 多因素分析結果
將單因素分析篩選得到的9個P<0.05的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回歸模型進行Hosmer- Lemeshow擬合度檢驗,所得χ2值為8.037,P=0.430,說明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度,回歸分析具有有效性。結果發現,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的9種因素中,年齡、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和首診醫療機構等6種因素對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有顯著的影響(P<0.05),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選擇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更多(P=0.005,β=0.690);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患者在就診時利用中醫藥服務的也多(P=0.013,β=1.176);同時,高血壓患者也傾向于就診時利用中醫藥服務(P<0.001,β=0.918);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程度較高(P=0.004,β=0.565)。中等收入人群(P<0.001,β=-1.341)、其他慢性病患者(P=0.002,β=-0.620)就診時更傾向于不利用中醫藥服務。
與之前其他研究結論不同[8-10],本研究發現文化程度不是影響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因素(P>0.05)。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僅有小學文化程度者更傾向于不利用中醫藥服務(P=0.043,β=-0.829)。此外,對疾病情況的自我認知(自覺傷病嚴重程度)、是否有糖尿病也不是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P>0.05)。
3 討論
3.1 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水平較低
中西醫并重是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基本方針,當前提高中醫藥服務利用水平是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的重要任務和關鍵指標[3]。本研究發現,江蘇省1 617例調查對象中僅有9.0%(145例)的患者選擇利用中醫藥服務,而2019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門急診人次的比例為15.82%[6],可見當前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水平較低。在這145例患者中,有60.0%選擇非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首診,說明中醫藥服務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3.2 中老年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的意愿強烈
本研究發現,江蘇省門診患者中利用中醫藥服務的主體為中老年患者,其中35~64歲的患者占60.7%,65歲及以上的患者占20.0%;同時,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是患者是否利用中醫藥服務的顯著影響因素(P=0.030),尤其是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P=0.005)。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在文化認同、疾病譜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中老年人與中醫藥服務的匹配程度均比較高,本次調查結論既符合實際情況,也與已有的研究結論相似[11-13]。
3.3 慢性病患者對中醫藥服務的接受度較高
高血壓在全球和我國均是第一大慢性病,但我國高血壓的防治情況并不樂觀,其并發癥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4]。近年來,由于現代醫學在治療慢性病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越來越多的居民開始尋找補充和替代治療方法。國內外同類研究表明,慢性病患者更傾向于利用中醫藥服務[8,15]。本研究分析的3類慢性病相關變量(是否有高血壓、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其他慢性病)均為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這也印證了已有研究的觀點。
3.4 基層醫療機構首診有利于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
本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在單因素分析中,有60.0%的患者選擇非基層醫療機構進行首診,但是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可以得知,與非基層醫療機構比較,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患者更愿意接受中醫藥服務(P=0.004)。筆者認為,這是因為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患者(特別是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更為便捷;另一方面,在當前我國加強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的背景下,基層醫療機構中醫藥服務的質量和能力逐步提升,再加之十八大以來國家對中醫藥服務利用的政策扶持持續加強,基層的的中醫藥科普宣傳做得越來越好,進一步增強了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接受中醫藥服務的意愿。
4 結語
年齡、年收入、是否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是否患有高血壓或其他慢性病以及首診醫療機構是江蘇省門診患者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顯著影響因素。在該省門診患者中,中醫藥服務利用水平相對較低,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對中醫藥服務的接受度較高,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的門診患者更愿意接受中醫藥服務。針對中老年患者對中醫藥服務需求大的現狀,該省應積極發揮中醫藥特色,助力健康老年化;同時,繼續發揮中醫藥治療慢性病的優勢,有效防治高血壓等各種慢性病。此外,還可通過財政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中醫藥服務能力,充分發揮中醫藥“簡、便、驗、廉”的特點,進一步促進基層中醫藥服務的提供和利用。
由于在本次江蘇省衛生服務統計調查中,選擇中醫藥服務的門診患者的樣本量較少,調查問卷中涉及利用中醫藥服務行為的問題也較少,因此本文變量的選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針對一些具體的中醫藥服務項目、患者意愿和患者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等問題無法涉及;此外,影響因素的研究對象主要為需求方(患者),對衛生服務的供給方及政策制定方等的分析尚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關注。
參考文獻
[ 1 ] 蔡毅.中醫藥服務提供影響因素及其需要評估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3.
[ 2 ] Traditional Medicine Research編輯部.補充和替代醫學(CAM)在癌癥醫學中的應用[EB/OL].(2021-02-27)[2021- 10-06]. https://www.sohu.com/a/452999927_648430.
[ 3 ] 首部《中國的中醫藥》白皮書正式發布[J].中國醫院院長,2016(23):17.
[ 4 ] BARNES P M,POWELL-GRINER E,MCFANN K,et al.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use among adults:United States,2002[J]. Adv Data,2004(343):1-19.
[ 5 ] MACPHERSON H,SINCLAIR-LIAN N,THOMAS K. Patients seeking care from acupuncture practitioners in the UK:a national survey[J]. Complement Ther Med,2006,14(1):20-30.
[ 6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9年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EB/OL].[2021-07-16]. http://www.satcm.gov.cn/2019tjzb/%E5%85%A8%E5%9B%BD%E4%B8%AD%E5%8C%BB%E8%8D%AF%E7%BB%9F%E8%AE%A1%E6%91%98%E7%BC%96/atog/2019/B01.htm.
[ 7 ] 陳鳴聲.安德森衛生服務利用行為模型演變及其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8(1):5-8.
[ 8 ] ASTIN J A. Why patients use alternative medicine:results of a national study[J]. JAMA,1998,279(19):1548-1553.
[ 9 ] BURKE A,UPCHURCH D M,DYE C,et al. Acupuncture use in the United States:findings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06,12(7):639-648.
[10] WARDLE J L,SIBBRITT D W,ADAMS J. Referral to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in Australian primary care:a survey of New South Wales rural and regional general practitioners[J]. Chin Medicine,2013,8:8.
[11] LUKOVIC J A,MILETIC V,PEKMEZOVIC T,et al. Self-medication practices and risk factors for self-medic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in Belgrade,Serbia[J]. PLoS One,2014,9(12):e114644.
[12] SHANDRA C L,SONALKAR N. Health self-care in the United States[J]. Public Health,2016,138:26-32.
[13] 代曉穎.重慶市衛生服務需方對中醫藥衛生服務的需求與利用影響因素的分析[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6.
[14] 孫英賢.我國高血壓預防與診療模式的建議[J].協和醫學雜志,2019,10(2):97-99.
[15] SHIH C C,HUANG L H,YEH C C,et al. The prevalence,characteristics,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urchas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mong adults in Taiwan[J]. BMC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7,17(1):169.
(收稿日期:2021-04-26 修回日期:2021-10-06)
(編輯:胡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