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介化社會是指媒介已經變成一種動態的邏輯,滲透在社會生活中,甚至重塑社會結構。我們當下正處于一個視頻爆發的媒介時代,不可否認,短視頻已經充斥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視頻邏輯是對于媒介邏輯新的發展和闡釋,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個體已經變成了一種傳播力量,視頻邏輯打破了空間的限制,重塑了空間屬性,并且出現了虛擬關系,增強了人的聯結性。基于這種改變,視頻邏輯對日常生活的媒介表達也進行了重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視頻場景生活化、內容敘事情節化和交流互動情緒化。
關鍵詞:媒介化社會視頻邏輯媒介表達
一、何為媒介化社會
施蒂格·夏瓦在《文化與社會的媒介化》中認為,媒介化的過程其實是媒介利用媒介邏輯,對社會制度介入影響、滲透,甚至是運用媒介邏輯對整個社會結構發生重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既然能夠改變社會制度或者是重構社會結構,那么媒介自身也會變成一種制度,也就是說,社會中的制度結構會因為媒介邏輯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媒介變成了社會運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結構。
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萬物皆媒”的時代。萬物皆可以成為媒體,“萬物互聯”也在一步一步的成為現實。媒介化社會不再僅僅只是作為一種理論上的趨勢,而是實實在在的成為了現實生活中正在發展的趨向。在媒介化社會中,媒介已經變成一種動態的邏輯,時時刻刻滲透在社會生活中。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當下正處于一個視頻爆發的媒介時代,各種短視頻APP或者是視頻小程序已經開始充斥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從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社交APP就能發現,文字圖片已經不再是主流,我們每天接觸的新聞信息,也都在向著視頻化發展。傳統的媒介邏輯也應該得到新的闡釋和發展。
二、視頻邏輯——媒介邏輯的延伸和發展
媒介化社會,就不得不強調媒介邏輯在媒介社會中的作用。媒介邏輯是指媒介組織如何把握媒介制度,如何組織媒介內容,如何做到信息傳遞效果的最優,如何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為受眾服務。
進入視頻爆發的時代,媒介邏輯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媒體組織該如何做,如何把握受眾的注意力。媒介賦權,每個人都可以作為一種傳播媒體出現,尤其是短視頻的快速發展,降低了過去文字表達的門檻,普通受眾也可以通過短視頻進行自我表達,進行信息傳遞,并且這種表達不僅廣泛,而且深入大眾的日常生活。
整個社會的表達趨勢在媒體上的表現朝著視頻的方向發展,視頻邏輯可以說是在媒介邏輯上的一種新的闡釋延伸。這種發展對過去有一定的顛覆,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傳播目標轉變,個體成為一種傳播力量。之前媒介邏輯關注的是怎樣獲得好的傳播效果,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獲得受眾的注意力;而視頻邏輯讓普通大眾擁有了傳播力量,大眾可以通過主動的去傳播信息,甚至主導自己日常生活的傳播和表達。對于這一點,體現最明顯的就是抖音和快手APP的發展,抖音和快手雖然在用戶的定位上有差異,但是它們的相似之處在于,同樣擁有簡單易操作的短視頻模式。這種簡單易行的方式,降低了媒介表達的門檻,讓更多的人有了發聲的機會。
第二,打破空間限制,重塑空間屬性。用戶在鏡頭前有一定自我表演的成分,短視頻的普及,讓普通大眾擁有了在鏡頭前向其他用戶表現自我的機會,面對潛在的觀看者,大眾往往也會希望自己以“更好”的形象出現。在鏡頭前的自我建構的過程中,視頻中的空間形象、空間內容也會延伸到線下現實空間。視頻空間和現實空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現實空間的內容會影響到視頻中的空間屬性,視頻中的空間屬性也會轉化為現實空間的內容或形式。
第三,聯結性增強,出現虛擬關系。視頻邏輯強調的不僅是一種傳播交流,更強調互動和關系的建構。視頻直播讓很多分散于各地,但是有著共同遭遇或者共同處境的人聯結在一起,大家可以在鏡頭前一起分享故事,共享情感,雖然有著地域的區隔,但是心理上的距離明顯拉近了。在這種情況下,虛擬的陪伴關系就會被建構。
三、視頻邏輯重塑媒介表達
(一)視頻場景生活化
視頻邏輯主導的媒介表達,更加注重場景生活化。當我們身處媒介化社會,視頻邏輯對日常生活的表達會傾向于大眾化。每個人都有機會利用短視頻分享自己的故事,而普通大眾最多的內容是來自于生活,大家也樂于記錄分享生活,觀看別人的生活,這也就變成了一種用戶生活需求。如此一來,視頻中的媒介表達場景必定是來源于日常生活,更加有生活氣息。
(二)內容敘事情節化
在視頻邏輯之下,即便是短視頻,最能吸引受眾關注,能夠留住受眾并讓受眾有興趣觀看完的視頻,它的故事敘述一定有波瀾,有情節的轉折。在抖音上,粉絲破千萬的用戶,他們分享的視頻中,都是在講故事,要想講好故事,就不得不重視故事情節。大眾的注意力不會一直聚集在毫無波瀾的事情上,缺乏情節,注意力就會轉移。所以,視頻邏輯主導的媒介表達往往更加注重內容敘事的情節。
(三)交流互動情緒化
大眾進行視頻分享,不只是為了滿足自我表演,更是一種想要互動交流的情感宣泄和分享。尤其是視頻直播,很多時候,大家在直播間相聚,或者是進行交流,并沒有明確的目的,只是去感受一種“在場感”的互動,或者情感的聯系。很多游戲主播開直播,除了要分享游戲技能,或者是打比賽,還有很多時候是在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大家隨便聊天,增進與粉絲之間的感情聯系。在這個過程中,大家所進行的互動更多的是是一種情感上的聯系,這些內容是來自于生活的,這種情感聯系就變成了媒介表達的重點。
四、結語
我們處在一個媒介化社會中,這絕不代表我們是被媒介技術所驅使的,而是意味著媒介變成一種和我們時時刻刻相處的資源。媒介化社會強調媒介是一種動態的邏輯體系,這種動態的邏輯體系影響我們的生活,甚至是重塑我們的社會結構。但是我們也要警醒,我們不是媒介的奴隸,媒介是我們構造未來的一種資源。
參考文獻
[1]彭蘭.視頻會議應用與工作的“媒介化”[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44(01):64-69.
[2]彭蘭.視頻化生存:移動時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J].中國編輯,2020(04): 34-40+53.
[3]戴宇辰.媒介化研究:一種新的傳播研究范式[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42(02):147-156.
[4]周翔,李鎵.網絡社會中的“媒介化”問題:理論、實踐與展望[J].國際新聞界,2017,39(04):137-154.
[5]馬凌,蔣蕾.媒介化社會與當代中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6]施蒂格·夏瓦.文化與社會的媒介化[M].劉君,等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21.
作者簡介
殷紅梅,女,漢,山東省青島市,學生,碩士,山東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