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若
摘要:在水產養殖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導致水產的產量和質量受損,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此時有的養殖戶使用化學藥物進行病蟲害防治,雖然效果顯著,但帶來水域環境的破壞,并且可能威脅到群眾健康。對此我們從生態發展視域提出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關注技術類型、要點和應用注意事項等,對于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生態;水產生態養殖技術;要點;應用
1引言
水產品,一直是人們餐桌上備受喜愛的食品之一,但是在養殖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粗放式管理,更關注養殖產量,而沒有嚴格把控養殖質量;養殖結構混亂,市場秩序混亂,跟風現象嚴重。新時期,因為對于健康的重視,人們對于食品的綠色生態要求也更高,這推動了生態養殖產業的發展。將生態養殖理論應用到水產養殖中,是未來水產養殖領域的必然發展趨勢,本次就對水產生態養殖技術進行簡單分析。
2生態養殖及常見的生態養殖技術
生態養殖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配合天然餌料進行養殖,或者可以人為改善水質與生態環境,使之變得健康無污染,以適應水生生物的生長需求。該技術的重點在于水域無污染,投放天然或者無公害的餌料,并且盡量不使用肥料和藥物,最終獲得無公害水產品和有機水產品。該技術的應用下,可以養殖出品質高、口感好的水產品,并且備受消費者歡迎。但相對來說,養殖成本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管理。以天津地區為例,海水網箱養殖海參、半滑舌鰨魚種、牙鲆魚種等,取得良好成效,還有“扣棚養蝦”等模式的推廣應用,均推動了水產生態養殖的發展。
目前常見的生態養殖技術,有以下幾類:一是生態工程技術,按照養殖區域的特點,基于對生態食物鏈的考慮,建立循環系統;該技術將水生生物劃分為異養生物、水生動物植物、綠色植物及自養生物等,通過建立起食物鏈,形成循環的水域環境。二是水式生產生態養殖技術,對于被破壞過的水域應用可以產生一定的凈化效果;該技術是利用天然的池塘、河道等水域,凈化養殖水產環境,提高水質質量。三是稻田養殖技術,也就是在水稻稻田中放養水產生物,一邊種植水稻,這可以改善水體環境,并且殘渣可以為一些水生生物提供養料;一邊養殖水產,糞便可作為水稻生長的肥料,且可以清理水域中的害蟲。
3水產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3.1合理選擇養殖環境
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首先要選擇合適的養殖環境。按照生態養殖技術的要求,需要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水域環境。一般淡水養殖是在池塘中進行,如果有天然池塘更佳,如果沒有,可以利用人工技術進行打造。養殖人員需要做好調查,盡量選擇天然無污染的池塘,最低要保證水域周邊沒有污染水源。同時要考慮運輸條件,保證產品可以快速運輸出去。養殖人員可以在養殖場所種植水草等一些有益的水生植物,促使水體中出現有益菌和微生物,優化水質,為淡水養殖提供良好環境。
3.2選擇天然餌料
餌料的選擇對于淡水水產養殖也很關鍵。生態養殖技術的基本要求就是飼料的綠色無公害。所以養殖單位可以向池塘中投放腐殖酸等物質,減少人工飼料的使用。同時可以配合開展天然餌料飼養,比如雜魚、小蝦米、水草等,實現自給自足。在這里,養殖單位可以關注水草的培育,淡水養殖的大部分品種都喜歡水草,比如河蟹、青蝦、草魚等,而適宜在淡水中種植的水草有浮萍、細綠萍、水葫蘆等,種植水草既可以為養殖動物提供天然餌料,也可以為它們提供棲息場所,還可以清除水中的污染物質,增加水的溶氧量。另外,養殖單位可以在飼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劑,其成分主要是活性菌,死菌或代謝產物,其作用機理有多個方面,可以為厭氧菌的生長制造無菌環境,或可提高免疫系統,發揮競爭性抑制作用,還可以凈化水質環境,降低有機物污染。
3.3選擇合適的水產品種
在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時,還要注意養殖品種的選擇,要注意選擇優質、抗逆性能力強、適應性強的品種,這樣可以強化對水體環境的適應性,避免受到干擾。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保證淡水水產品的健康生長。比如落實水產品和水生植物共生法,因為很多水生植物可以抵抗病害,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并可以促進對水產品糞便的吸收,減輕污染。另外,當前淡水養殖經常與農業生產相結合,比如在水稻稻田中養殖螃蟹、魚、蝦等,既可以提高收益,也能減少人工飼料的使用,通過生物鏈的打造,提高養殖產品的品質。
4水產養殖中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
4.1樹立生態養殖技術思維
生態養殖技術是現代漁業發展的浪潮,要想推動其發展,首先要讓養殖戶認識到什么是生態養殖技術,以及如何利用生態養殖技術進行淡水水產養殖。生態養殖技術與水產養殖相結合,可以利用先進理念打造出生態化的養殖環境,推動水產養殖技術的進步。
4.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生態養殖技術還需要養殖單位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備,尤其是對于基層地區的小規模養殖戶,要做到至少有網絡的覆蓋,有自動監測水質的設備等智能設備輔助養殖,并加快研發和推廣添加物較少的綠色飼料,推動天然餌料的開發。鼓勵水產養殖單位、院所、人員等集中到一起,打造家庭漁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興市場主體,發揮聚集效應。
4.3推動政商通力合作
生態養殖技術的發展還需要政府和企業加強合作。政府方面要加強宣傳和引導,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做好頂層規劃設計,針對生態養殖技術提出健康的指導意見,制定凸顯本地特色的發展規劃;強化基礎和關鍵領域的發展,突出關鍵技術和特色產品。水產養殖戶要建立品牌意識,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養殖品牌或者說產品品牌,然后利用互聯網技術,借助新媒體的通道進行宣傳推廣,線上銷售,積極發展電商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和物流領域的聯合發展。
4.4生態養殖技術應注意的事項
落實生態養殖技術還需要養殖單位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與培訓。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強對生態養殖技術知識培訓活動的重視,定期組織,從養殖人員中積極培養生態養殖技術的帶頭人、銷售人才、創業人才等,讓養殖單位成為掌握生態養殖技術的市場主體,可以借助生態理念進行水產養殖。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養殖戶的培訓,關注生態養殖技術的學習以及如何有效應用,促使他們掌握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可以應用該技術妥善進行淡水水產養殖,并能自主解決養殖過程中的一些難題。地方政府也要注意對當地水產養殖先進人才的培養,可以為養殖單位應用生態養殖技術提供技術人才的支持,安排技術人員解決生態養殖技術應用中的問題,不斷提高淡水水產養殖的技術水平。
5結語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于生態環保的要求很高,各行各業都堅持和要求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很重視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其對于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方面有突出的價值。同時,利用生態養殖技術養殖的水產品,品質很高,更安全,可以保證人們的健康食用。
參考文獻
[1]李延玲.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廣東蠶業,2020,54(11): 60-61.
[2]普華.生態養殖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1,15(3):182 -183.
[3]閆明彬,程光起.水產生態養殖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養殖與飼料, 2020,(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