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琦
摘要:舞劇是舞臺劇的一種,作為舞蹈、音樂、戲劇相結合的表演形式,是以舞蹈作為主要表達手段的舞蹈藝術。任何藝術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和不可取代的特殊性,筆者在本文主要結合所學的各種音樂體裁節奏,從舞蹈視角出發,分析經典舞劇——男版《天鵝湖》舞劇節選片段,并以柴可夫斯基為其所創作的舞劇音樂以及它在舞劇《天鵝湖》之中的功能作用與結構表現。本文旨在論證對于一部成功的舞劇而言,舞蹈與音樂在舞劇中需要共同承擔起劇情描繪闡述的責任,而不應僅局限于單一依偎舞蹈語匯進行角色的塑造和形象的刻畫。
1.舞劇音樂和舞蹈的形式功能與聯系分析
在早期的芭蕾舞劇中,舞劇音樂并不被受其重視,十九世紀初期,受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歐洲芭蕾在法國迎來了它的黃金時期。芭蕾藝術在這一時期的蓬勃發展過程中,使人們將目光聚焦在了舞蹈演員的肢體動作與舞蹈演員所著的服飾裝扮上,作為舞劇三要素當中的“舞劇音樂”,卻仍處于以片面混亂的音樂剪輯進行簡單拼湊的尷尬境況,加之種種因素的堆積,釀造了《天鵝湖》首演失敗的局面,但也在此經驗基礎上,重新回溯建構,證明了舞劇音樂在舞劇中具有非比尋常的重要性。伴隨著歷史的演進,芭蕾藝術發展到十九世紀中晚期,歐洲芭蕾的衰落鋪墊了俄羅斯芭蕾舞派的興起,通過舞蹈編導的總結反思與繼承發展過程中,逐漸普遍的覺醒意識到舞劇音樂不應等同于一般音樂門類中的單純音樂屬性,在舞劇音樂中,它需要配合舞蹈共同承擔起故事情節敘述、人物形象刻畫的使命擔當,且不應單單將希望寄托或局限于舞蹈營造的眼前的視覺中,還應竭力與音樂的聽覺屬性形成配合,以助觀眾感官達到綜合沖擊感,因此,在舞劇中,舞蹈音樂需要各展所長又相互協調,為充分調動觀眾多重感官,營造立體多維的氛圍感受,以求舞蹈的視聽綜合直觀的藝術屬性發揮極致。因此,舞劇音樂與舞蹈語匯是否高度融合,是決定一部舞劇是否成功的關鍵一步。在舞蹈視角中,舞蹈編導需要尊重戲劇和音樂的各自藝術內涵和藝術規律,從而更恰當的處理音樂、舞蹈、喜劇等三者的關系。
2.《天鵝湖》節選片段的音樂舞蹈之表現結構分析
本節對于《天鵝湖》舞劇的分析,主要基于俄羅斯浪漫芭蕾經典的《天鵝湖》改編而成,但與之以往版本所不同在于,其一,編導馬修吐溫在男版天鵝湖的編創之中,全程選擇采用現代芭蕾進行演繹,但舞劇音樂仍然沿用柴可夫斯基的古典音樂作品作為舞劇音樂;其二,在飾演“天鵝”的舞蹈演員安排上,統一改用男性進行演繹。編導馬修吐溫版本的《天鵝湖》其內容發展主要圍繞一個軟弱無為的兒子被強勢的母親所控制,在又一次被欺弄后,意冷心灰的在湖邊尋求自盡,卻意外的碰見了一群在湖邊的天鵝,當他在被天鵝嬉弄過程中,得到了威猛光輝的頭鵝庇護。而回到自己的生活中,頭鵝且之種種正是王子長久所夢寐與渴求不得。但在接下來的舞會當中,王子卻目睹頭鵝竟化身為花花公子一般,在舞會上游離周旋于自己的女友和母后之間,接連的打擊與心碎使王子臥床不起,最終在夢靨的折磨中,殆盡了自己的生命,而頭鵝最終選擇了自殺,與王子一同死去。
在天鵝湖組曲中,主要以銅管組小號作為表層器樂工具,敘述著從平靜的湖面娓娓道來,而作為起始位置,樂器的使用不僅運用了小號,并以小號作為表層樂器之下,還混雜著豎琴等樂器,但表面的積極色彩并未掩蓋住內里色彩的暗涌,營造出一種湖面之上蕩起陣陣波瀾漣漪之感,同時,舞蹈編導設計王子以跪地的形式出現,更顯示出王子對眼前的絕望,也為王子和頭鵝的相遇與頭鵝拯救王子的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拉開序幕。此時,旋律上的起伏迂回,也與王子主人公痛苦掙扎的心作為呼應,更襯托出主人公黑天鵝所經之不幸,映襯出內心的陰郁與悸怕。而管弦樂與銅管組共同啟奏,述說著主人公黑天鵝多舛的命運與搖擺軟弱的性格,后期彈動的三連音旋律音效,也正與黑天鵝的憤憤掙扎、輾轉不安呼應,使視聽效果造成一種暈眩、虛幻之感,結合舞劇主人公黑天鵝在此時的遭遇,正是王子自我否定處于壓抑之際。因此,在此時的動作呈現上,舞蹈編導多以跳躍動作作為成套動作,使音樂與肢體的情感宣泄匯聚在同一個出口。管弦樂和銅管組樂器共同啟奏,并以短促的跳音,營造出活躍歡脫之感,但在此基礎上配合管弦樂的低沉,烘托出頭鵝與其他天鵝的與眾不同。而在群鵝奮起攻擊王子時,選擇的樂器則是運用了全樂器演奏形式,多層次的音響效果構建營造出復雜婉轉的陰郁氛圍。在舞蹈構圖上,頭鵝的出現也不以群體襯托為表現形式,而是以頭鵝獨自在斜線上,進行大幅度的連續彈動,在距離王子較遠之處運用連續的長線條展示,為頭鵝在王子心中的所留的深刻印象埋下了伏筆。而在音樂旋律的不斷回旋與管弦樂器的短促奏樂下,將王子與頭鵝的相遇發展推向了高潮。
結語
談及音樂在舞劇中的功能作用,由于舞劇是三位一體共同承擔藝術表現力的責任。因此,在音樂就與舞蹈一齊作為主要角色,共同呈現戲劇發展的起承轉合。而柴可夫斯基創作的舞劇音樂,卻擁有著舞劇音樂興盛的分水嶺的顯著地位,它成功使界內重新對舞劇音樂樹立認知,明白音樂在舞劇中作為舞劇三要素之一的重要性,筆者并不贊同“音樂是舞劇的靈魂”之說,個人認為音樂與舞蹈之關系,在舞劇更多的是相依相偎、彼此共生,尤其在當下的舞劇創作中,切忌重舞蹈、輕音樂的局面,且縱觀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舞劇音樂,卻是透過的音樂的本質和規律更好的成就了舞劇,而獲得了廣為流傳的千古影響力。《天鵝湖》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成為藝術之經典,不僅在于舞蹈編導刻畫人物形象飽滿細膩,矛盾沖突的整體設計深入人心,更為重要的是對于舞劇三要素之間的“局部與整體關系”的正確把控,協同發揮了三大藝術的長處。尤其是對音樂的巧妙處理,結合舞臺形象的呈現,使音樂與舞蹈水乳交融、情感表達互為交織,多維度感染觀眾,共同抓住觀眾之眼球、扣住觀眾之心弦。而柴可夫斯基的舞劇音樂創作之所以偉大,同時在于它使音樂不僅僅予舞蹈一副“迎合諂媚”的軀殼,而是使其音樂自身發揮出自身靈魂之所長,保留獨具的藝術表現力,從而,奠定了舞劇音樂的地位,刷新了舞劇音樂的認同,柴可夫斯基所創作的舞劇音樂之所以成功和偉大,使其在舞劇音樂史冊中畫下了濃重一筆且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因為舞蹈編導在創作中,首先意識到了舞劇三要素的協同關系,并使它們彼此相依相偎、互利共生,共同勾勒為觀眾奉上了一副美輪美奐的視聽綜合盛宴。
參考文獻
[1]論柴可夫斯基舞劇中音樂與舞蹈的和諧關系[D].王娜.河北:燕山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