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古至今工筆人物畫作為中國畫一種繪畫形式,也是中國畫的部分靈魂所在。當藝術隨著時代發展前進,當代人的審美取向也在發生變化,然而,對于工筆人物畫來說,無論當代人的審美價值觀如何改變,中國畫人物畫隨著時代發展的前進趨勢是不會改變的,這種畫種依舊在傳承和發展中向前的。當代工筆人物畫不斷在發展,各種題材形象被“巧意性"地表達出來,且離不開對傳統的工筆人物畫的繼承,并在此基礎上創新。這些畫作獨具創新的形式,讓我們感受到工筆人物畫的經久不衰和不斷創新。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發展;傳承
一.傳統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史
在中國美術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工筆人物畫的起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戰國帛畫《人物馭龍帛畫》和《人物龍鳳帛畫》代表著工筆人物畫發展初級階段,而后的唐代既是我國歷史上最為繁盛的朝代,也是工筆人物畫發展的鼎盛時期,在繪畫史上出現過眾多杰出的人物畫家和優秀作品,《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搗練圖》《送子天王圖》等都是這一時期的優秀作品,但在宋元時期,受文人思想影響,寫意畫盛行,而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二.現代工筆人物畫的特點與發展
到了近代,工筆人物畫又受西方藝術思想影響,在傳統工筆人物畫的基礎之上與西方元素融合,追求光影感和寫實風格。如今,工筆畫的技巧中的筆墨、運線、色彩等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體系,在今年的第十三屆全國美展中最終入選的國畫作品共604件,提名獲獎作品12件,而其中的將近一半都是工筆人物,可見工筆人物在中國繪畫傳統類種的重要地位和越發成熟的發展。且隨著考研熱的升溫,工筆人物作為中國畫之一的報考專業同時也帶動了與之相關教學機構的發展。作為信息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期刊作為一種傳播藝術交流的重要媒介發揮重要的作用,以《美術觀察》與《美術大觀》為中國畫的主要核心期刊。
作為一名工筆人物畫方向的研究生,我所知的學術重鎮便是以何家英,劉泉義為首的天津地區的畫院學府,工筆人物在新中國持續十年的“不破不立”的大革命讓它衰落到低谷之時何家英的畫作讓其賦予了傳統工筆人物新的內涵,他著眼于中西方繪畫的相通之處,在兩者的契合點上參悟因革,尊重傳統而不束于舊范,他的創作高揚寫實精神且注重生命體驗。并且在天津美院的幾十年他帶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國畫畫家如:羅寒蕾,任乘鋈,孫震生等,而南方以李峰與陳孟昕,李傳真為代表的工筆人物畫同樣受到藝術界的肯定。
三.工筆人物畫的當代學術價值分析
在學術價值與市場價值相互牽連的今天,這兩種價值見證新了工筆發展,在比較成熟的藝術市場中,工筆人物畫的學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屬于剛起步的階段,也許大家對于當代工筆的概念正處于一個剛開始了解的萌芽階段,但已經成為了中國畫發展變革中最具活力和空間的新興學派。例如2009年武漢美術館“纖線萬象—湖北新工筆畫提名展”,2012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概念超越2012新工筆文獻展”,顯示出了工筆繪畫從概念提出到展覽、出版成果呈現的不斷發展的良好趨勢。大家對于新工筆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新的資本也在不斷的進入這個市場。而我也即將面臨的也是如何將作品的學術價值來轉變為市場價值這個問題,我認為工筆人物畫的發展必須要向當代語境進行轉向,這種轉向并不是簡單的畫面造型的寫實與普通技法,而更應該讓其畫面上的線條、色彩組合成可以具有更多主觀感和感知意義上的審美體驗或者說是玩味的創新性,當然對于畫面意境的營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或許我今后不一定會作為一名畫家走向社會,但是我對工筆人物畫的熱愛貫穿始終。
注釋
①藝術概論.王宏建.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
②當代工筆畫的表現性特征[J].朱小華.藝海.2019(02)
③淺談多元化審美對當代工筆畫的影響[J].李光耀.藝術評鑒.2017(23)
④淺析新時期語境下當代工筆畫的發展[J].申妍妍.美術文獻.2020(09)
作者簡介
胡海茜(1997-),女,江西景德鎮人,碩士研究生,單位;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工筆人物專業,研究方向:工筆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