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語言類學科的教學工作特別是英語學科需要不斷改革,才能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才能培養出多元化的英語人才。因此提出了基于大數據時代大學英語的個性化教學與評價研究,通過對高職英語教學育人雙結合現狀的分析和解讀,論述個性化教學與評價體系的意義,提出只有擁有有效的評價體系才能實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出滿足社會需求的英語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英語教學;教學評價;個性化
引言
在高度國際化的現今社會,高職英語教學越來越側重于語言的實際運用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所以在時代,高職英語教學必須做到雙結合——授課和實踐的結合、課堂和網絡的結合。該教學模式采取深入的合作與互動的教學模式,將課程知識重點與職業背景相結合,在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的同時,與其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為其以后進入職場夯實基礎。
1、高職英語教育課程“雙結合”現狀
1.1授課+實戰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提出“高職英語課程不僅要幫助學生打好語言基礎,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語言的技能,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能力”。[1]
基于此目標,高職商業英語教學必須在基礎英語教學的基礎上,結合職業英語的真實語料,以學習者為中心,突出英語的工具性、職業性和實用性。這就意味著高職英語課堂上除了純授課,還應加入行業英語元素,也就是“實戰”部分。在授課部分,側重于基本語言知識點的教學,包括講解、訓練和應用,以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譯五大能力為目標,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
1.2課堂+網絡
職業英語作為側重實踐操練的一門學科類別,始終走在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改革的前沿。從最初的多媒體視聽技術引入教學,到線上教學平臺的成熟運用,高校職業英語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2]然而,如何在傳統課堂上結合這些科技的元素,最大化達到職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卻非易事。網絡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為構建高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提供了契機。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交互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研究能力,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這些都成為了現代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2、高職英語創新型教學模式
2.1通過在線學習交互平臺,教師可以在授課或實戰環節有效使用網絡平臺,在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下進行合作交互,并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3]如何通過數字化教學模式在英語課堂上的使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如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開展全方位自主學習,如何通過數字化英語教學模式加強日常教學管理及優化人才培養模式。
2.2高職英語側重于合作交互——師生交互與生生交互。合作交互并不僅僅局限于語言的聽說能力,還包括讀寫能力。聽說能力可以通過課堂上的面對面交流得到鍛煉,而讀寫能力并不僅僅局限于會寫一篇議論文、一封郵件這么簡單。在線教學平臺正好能為學生提供一個團隊合作討論的機會,使討論的過程可視化,也便于教師引導監控。在論壇模塊,學生可以用文字進行互動討論,分享體會,相互學習并點評彼此的作業。更重要的是,這些討論并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可以隨時閱讀學生的文字,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評。
2.3職業英語作為側重實踐操練的一門學科類別,始終走在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改革的前沿。從最初的多媒體視聽技術引入教學,到線上教學平臺的成熟運用,高校職業英語教學手段越來越多樣化。然而,如何在傳統課堂上結合這些科技的元素,最大化達到職業英語教學的目的,卻非易事。網絡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為構建高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提供了契機。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交互性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研究能力,如何發揮教師的引導和促進作用,這些都成為了現代化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平臺的引入,更考驗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4]因為各類平臺自帶各類功能和各種模塊,教師在環節的設計上有了更多選擇。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合理利用相應的模塊設計環節成了教師的教學難點之一。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監控遠遠難于簡單的傳授知識。
2.4對于學生而言,手機不僅是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知識內容。學生們對手機的依賴,與其禁止,不如疏導。現在在校的學生多為00后,他們的學生時期是手機上網時期,在這樣的科技環境下,也是移動互聯網和內容大爆發的年代。[5]學生們的各類網絡數字平臺自帶論壇、練習、活動、圖書、投票等多個不同功能的模塊,這保證了課程的多樣化和豐富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還可以結合平臺自帶的許多功能讓練習多樣化、豐富化,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其次,教師在學生使用平臺的學習過程中,必須進行有效的跟蹤監控。一來可以引導學生,指正他們的一些錯誤;二來可以激發學生,引發思維的碰撞;第三,學生難免存在一些惰性,有時會投機取巧。當知道有教師的監控時,學生也會更用心投入;第四,在看到學生努力成果之后,及時給予正面評價,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四點都可以利用數字媒體自帶的交互功能和跟蹤評價體系實現。
3、思考
3.1對于語言學習,除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外,還需要學生個體之間的合作探索和互動,開拓思路,取長補短,并創建語境和語言接觸,增加語用的機會。也是學生互動交流的最佳機會。在高職英語的課堂上,設定職場情景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教師可以靈活使用互動教學法、任務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交際教學法等教學法,設置角色扮演(role-play)、演講與提案(presentationandpitch)、辯論(debate)等實戰環節,為學生重現職場環境,增加特定環境中的語言接觸,反復進行術語的有效輸入和輸出,進行真實的語言使用和技能訓練;同時,帶給學生更好的英語學習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將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帶入英語學習中。
3.2在課堂教學中,“實戰”教學目標為職場。授課與實戰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保證了基礎語言教學和實戰訓練能在每堂課中得到實施,設置真實情景和任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以致用,讓學生能在“present(講解)、practice(練習)、produce(創作)”鍛煉在職場中實際運用英語的語言能力和技能。
該教學模式有效利用網絡平臺,采取深入的合作與互動的教學模式,將課程知識重點與職業背景相結合,在全面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的同時,與其專業知識緊密結合,培養學生在職業情境中的實際語言使用能力,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曹若男.網絡時代大學英語自主—合作學習效能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高教職教,2009,(7):64-66.
[3]李維東.皮亞杰的建構主義認知理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6):18-20.
[4]皮亞杰.發展認識論原理[M].上海:商務印書館,1997.
[5]R·J·斯騰伯格.超越IQ———人類智力的三元理論[M].吳國宏,李其維,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課題項目:2020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多元化研究,項目號:SK2020A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