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煥
摘要:為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本文著重對會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且展開討論,制定改進措施的方法、制度及內容,提供一套實用性強、操作性強的會計模擬實訓課程。
關鍵詞: 會計模擬實訓 ?教學 問題 措施
一、會計模擬實訓教學的重要性
國家教育部頒布的中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圍繞這一目標,中高職院校的教學無論是內容還是方法都應定位在實用性上。
二、會計模擬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期間存在主觀原因,也有一些客觀原因,其主要表現以下及各方面:
(一)模擬實訓教學目標不明確、實訓內容范圍窄。首先,就拿會計崗位來說,傳統的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往往是學生每人做一套實習資料相當于一個中型制造業的一個月的業務量,一個人充當企業的各種不同崗位人員的角色,即一人多崗,既是倉庫管理又是銷售人員、既是會計人員又是出納人員等等,給學生感覺混亂,理不清頭緒,做起來也很繁瑣,整個實訓課程下來,會計主體一個會計期間的實訓資料在老師的輔導下勉強完成。之后對實訓結束進行總結,卻也總結不出個一二三來,企業財務是如何運作的沒有一個清醒的思路。甚至有一些學生還對做財務人員產生了畏懼的心理。
其次,當前的會計模擬實訓大都是以制造業為會計主體,進行會計模擬實訓,忽視對商品流通企業,服務行業,地產業,行政機關事業等各行業的會計實訓。如果只要求學生對制造企業進行模擬實訓中,忽視對其他行業的模擬訓練,相對實訓內容范圍面比較窄,約束學生將來就業的選擇去向。
(二)與實際會計工作存在脫節現象
1、缺乏“問題票據”審核
在現實工作中,財務人員經常要面對許多不規范的票據,需要財務人員認真審核把關。而目前會計綜合實訓教學中所提供的票據并沒有設置陷阱,都是正確無誤,因此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審核票據的基本技能,同時也忽視了會計的另一職能——監督職能。
2、同時提供單證和業務內容 ?現行的實訓教材基本上都提供了文字題目和原始票據,因此學生基本上是看題目編制會計分錄或者記賬憑證,而不是看原始票據編制會計分錄或記賬憑證,以至于學生在看到真正的原始票據時不知如何下手。
(三)只重視手工模擬,忽視計算機操作 ? ?目前大多數企業都已全部或部分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掌握相關的會計知識、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技能已成為會計人員的基本要求。但在會計模擬實習方面,還有許多學校僅停留在手工模擬階段,應用計算機模擬實際的相對較少,學生畢業工作后,仍要經過長時間的適應期,才能勝任一定的會計工作。造成這一差距的原因,并非是物質方面的,更多的是人們的意識、觀念問題。
(四)缺乏合理的評價考核辦法 ?會計實訓教學與專業理論課教學一樣,有著本身的規律和特征,對學生成績評價也應有一套比較完整的考核辦法。這要求在中高職學校要建立規范的、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然而,大多數中高職學校的實訓教學起步較晚,存在很多評價標準上的空白和考核辦法上的不完整,甚至有時會完全取決于實訓教師的主觀判斷,有較強的的隨意性,直接或間接地制約了會計實訓的教學效果。
三、會計模擬實訓教學的改進措施
(一)正確認識 合理定位
會計模擬實訓作為會計教學的重要環節,學校應當把這門課程當作中高職學校形成特色、提高質量、重樹品牌的重要手段來抓,把培養合格的實用型人才作為中高職學校會計教育目標進行科學定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遵循中高職人才培養規律,重視實踐,突出實用,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形成特色,滿足社會需要以及學生自身就業的需要。
(二)創建“崗位輪換、行業循環”的會計綜合實訓模式
將企業會計工作的任務分解為:填制和審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會計軟件的操作、會計資料的整理歸檔與保管等。按照會計崗位(出納崗、記賬崗、會計主管崗和其他會計崗)的劃分情況,將會計工作任務分解到相應的工作崗位,由學生扮演不同行業企業中不同的會計崗位角色,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并進行崗位輪換實訓,使學生在行業循環會計實訓中體會不同會計崗位的工作任務和內容,熟悉各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
為了處理好不同行業企業會計工作工作特殊性的學習,并確保學習過程有效性,將會計工作領域分為制造業、物流業、商品流通業、服務業等。填制和審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會計軟件的操作、會計資料的整理歸檔與保管等工作任務融入到不同行業的會計工作崗位中,由學生輪流進行不同行業企業的賬務處理,掌握不同行業企業賬務處理方面特殊性的區別。
(三)增設“問題”業務,提高審核能力 ? 在實際的會計工作中,會計核算只根據取得的相關單據憑證,沒有相應的中文文字說明業務詳細內容。這時,在會計模擬實訓中可有意識地插入有問題的票據,如假發票;出差報銷差旅費,取得車票時間與出差時間不一致,發票上大小寫金額不一致、無發票章、住宿發票金額超標等;為增強實訓的仿真性,還設置了出差過程中丟失發票、出差補助的計算等相對復雜的問題;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對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福利費的扣除標準,未按稅法規定扣除標準來設置差錯;增加與業務無關的原始憑證,判斷哪些是作為附件應附在記賬憑證后。通過設置障礙使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發現錯誤或者記住費用扣除等等相關規定的知識點,從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之目的,提高學生的判斷審核能力、操作能力和實戰能力,對接實際工作。
(四)加強手工賬與計算機相結合 ?會計電算化在各行業的會計工作中發揮著重要做作用,既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企業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使會計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預測轉變,推動會計技術方法理論創新和觀念更新。因而,學生必須要在手工會計模擬操作的基礎上進行計算機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做法是:1. 新建賬套 2.設置憑證類別、增加會計科目、錄入期初余額并試算平衡 3.填制記賬憑證 “總賬—憑證—填制憑證” 4.審核憑證 5.記賬 “總賬—憑證—記賬”,注意看記賬報告 確認全部記賬 6.編制財務報表 ?“財務報表”,打開“用友通--財務報表”窗口。 按照以上操作步驟,針對不同行業企業業務反復操作訓練,靈活運用,使手工會計實訓與會計電算化無縫對接。
(五)制定合理的考核辦法 ?為全面公正地評價會計模擬實訓教學效果,必須從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方面雙向考核,即教師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學生對教師評價。具體考核標準要求:1教師對學生從以下幾方面考核:(1)實訓態度;(2)掌握實訓方法;(3)掌握基本操作技能;(4)分析處理問題能力。2、學生對教師考核要求:(1)教學態度;(2)指導學生實訓能力;(3)實訓計劃執行能力(4)教學效果(5)實訓環境與設備管理。
總之,隨著時代發展及市場經濟的完善,按照現行會計制度和會計工作的要求,會計模擬實訓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培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會計綜合職業能力,服務社會,服務企業,提升價值。
參考文獻:
【1】熊守春 提高會計實踐教學質量的思考 [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5(12)
【2】胡紅艷. 淺談中職會計專業技能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2013 ,第21期
【3】陳曉珊.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會計實訓教學改革探析. 2015 ,第017卷 ,第4期
【4】喬茜. 中職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分析. 2016 ,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