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快速提升,我國迎來了高速發展的全新時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畜牧產品需求量也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基層畜牧產業的發展。但是,在養殖管理階段,由于基層養殖人員缺乏科學的養殖觀念,養殖技術運用不科學,導致動物常出現各類疾病,影響養殖效益。為提高養殖效益,需要探索畜牧養殖行業的管理工作措施。
關鍵詞:基層畜牧;養殖管理;問題;對策
引言
近年來,我國畜牧養殖產業實現迅猛發展,養殖規模日益擴大,養殖品種不斷增加,為畜牧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是與此同時各種動物疾病發生概率明顯提升,疫情擴散范圍不斷擴增。因此,在畜牧業大力發展的同時,對動物疾病嚴格控制是養殖戶迫切需要考慮的問題。
1基層畜牧養殖管理中的問題
1.1品種引進缺乏規范
品種引進是基層畜牧養殖工作的重要內容,會對基層畜牧養殖工作的成效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必須對品種引進工作加強重視,制定規范的引種標準。但是,基層養殖戶在品種引進時,普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隨意性,從而使畜禽品種質量得不到保障,其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一些養殖戶只注重眼前利益,為了降低畜禽引進成本,而從不法攤販處購買畜禽,從而使畜禽質量無法得到保障,極易對后期效益造成不利影響;二是一些養殖戶為了購置方便,而從私人商販處購置畜禽,由于私人商販防疫舉措不到位,從而導致畜禽發病率極高,成活率無法得到保障,而這對于養殖戶養殖效益的提高是極為不利的;三是在養殖場暴發大規模畜禽疫病后,一些養殖戶未經任何消毒防疫處理,就重新購置畜禽投入生產,從而極易導致畜禽疫病擴散,形成惡性循環,使養殖場面臨倒閉風險。
1.2防疫檢疫方面問題
①動物疾病防控管理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基層養殖戶對于動物疫病防治意識缺乏,對于疾病檢疫的重視程度不高,甚至疏于防范,導致管理過程防疫和檢疫效果受到影響;②針對動物患病方面的管理,藥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現象,部分基層獸醫或者養殖人員為了保證動物存活率,在藥物選擇方面會使用抗生素或者使用過量藥劑,導致畜禽產品內部藥物殘留相對嚴重,不利于養殖品質的提升;③養殖期間,養殖人員對于藥物的使用缺乏認識,沒有關注國家對于畜牧養殖行業休藥期相關規定,飼養過程出現長期用藥的行為,對于畜禽產品生產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1.3人才推廣能力較差,人才短缺
目前,我國沒有重視畜牧養殖業技術推廣,因此對畜牧業人力培訓的投資不足。這也限制了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因為大多數畜牧部門缺乏高素質、熟練的技術人員,當地養殖者的受教育程度低,學習能力不高,也對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形成了一定的制約。
2基層畜牧養殖管理中問題的對策
2.1嚴格把控品種質量
基層養殖戶在品種引進時,必須嚴格把控品種質量。首先,養殖戶要盡量從本地養殖場或是指定購買點引進畜禽;其次,養殖戶在引進畜禽前,必須對引進畜禽的養殖場或購買點進行實地調查,確保當地近期未發生過畜禽疫情;再次,養殖戶在引進畜禽時,必須對畜禽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其質量達標,不存在任何疾病;最后,養殖戶在引進畜禽后,必須對畜禽進行嚴格的衛生、消毒,從而避免畜禽疫情從外引入。
2.2規范防疫檢疫等工作
①按照動物養殖有關防疫和檢疫要求,定期為動物接種疫苗,接種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中的使用劑量,選擇正確的接種方法,保證疫苗接種之后的免疫質量;②加強養殖技術和觀念宣傳,倡導綠色養殖,讓飼養人員認識到濫用獸藥不但會影響動物產品質量,而且還會影響養殖效益。同時,為了預防獸藥濫用問題,應該結合本地區動物疫病可能發生的具體情況,提前了解疫苗功能,保證免疫接種計劃制定及時科學。若養殖人員難以掌握相關技術的運用,可咨詢專業獸醫,在其指導之下合理使用藥物。還需強化基層獸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能夠為養殖人員提供專業指導,保證畜牧養殖用藥科學性;③為了控制主要環境因素影響動物免疫力,還需關注養殖場所管理,定期清潔和消毒,如果發現可能患病的畜禽,需要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并且展開疫病檢測,確診以后需要及時和健康動物進行隔離,防止疫情擴散。針對疫病導致的死亡畜禽,可采取無害化措施處理,通過焚燒或者深埋的方式,以免影響環境。
2.3逐步完善畜牧養殖技術的推廣方式
對現代化畜牧養殖技術進行深入推廣的目的就是為了改變和更新一些畜牧養殖老戶的傳統思想,將現代化的畜牧養殖技術滲透到當地區域的畜牧養殖過程中,從而達到推動畜牧養殖業穩定發展的目的。要想讓現代化的畜牧養殖技術得到有效的應用,就必須徹底改變當地傳統的養殖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推廣原則,結合當地區域內畜牧養殖的基本現狀制定出畜牧發展的推廣計劃。當然,畜牧推廣人員還可以借助手機、電腦、廣播、報刊多媒體技術對畜牧養殖技術的優勢進行充分宣傳,通過多媒體技術更加直觀地展現給當地的養殖農戶,提升養殖戶的參與熱情。
2.4可循環利用生態養殖技術
畜牧業在生態養殖過程中,為了能夠促使其得以可持續發展,還可以在工作過程中強化對于可循環利用生態養殖技術的使用。“畜禽—沼—漁—農作物”循環利用技術是現代生態理念不斷發展過程中而形成的一種新型養殖技術,主要是在畜禽養殖期間將畜禽產生的糞便污染物有效利用起來進行沼氣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直接用于燃氣、照明、發電等工作中,而其產生的沼液、沼渣則可以直接作為漁業飼料、農作物肥料;而漁業產品以及農作物在有所收獲之后,即可為市場提供相關產品,亦或是將其加工成為畜禽飼料,這樣就能形成一個較為良好的循環生產過程。而在這一循環過程中,不僅能夠有效處理糞便污染問題,還能有效實現資源再利用,進一步提升畜牧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有效減少生態環境污染,從而真正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保障。
2.5加強對人才的培養
我國基層畜牧技術推廣部門的員工年齡結構和文化素養不足。許多畜牧技能擴展人員年齡較大,并且工作觀念相對落后。學習新技術的熱情不足,影響了我國畜牧育種技術的宣傳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技術人員的培訓應成為一項關鍵任務,除了引進技術人員外,還必須通過擴大實驗基礎來培養人才。此外,通過提高待遇福利的方式留住專業性的人才,定期組織培訓課程,以改善專業人才的短缺情況,并提升專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同時,要重視人員考核,增加員工參加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為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有力而有效的專業人才支持。
結語
在畜牧養殖業發展過程中,預防及控制動物疾病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動物疾病發生原因主要為養殖環境因素及人為因素,在日常養殖中需落實疫病檢疫工作、合理建設并管理養殖場、強化動物飼養管理、科學疫情防控、提升養殖人員技術水平,從而有效防控動物疫病,提升畜牧養殖成效,促進我國畜牧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學林.畜牧養殖技術推廣面臨的挑戰及對策[J].中國畜牧業,2020(13):59.
[2]唐鋒,唐智軍,付軍,等.畜牧養殖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6):47.
[3]王業明.農牧企業推廣畜牧養殖技術方法與模式[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7):74-75.
[4]閆志強,徐登峰,付文貴,等.抗雞球蟲病中獸藥處方篩選及其對球蟲病雞盲腸組織病理學的影響[J].南方農業學報,2019,50(10):2322-2328.
[5]劉志奇.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