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也越發普遍。同時它的應用領域也更加廣泛,在教育領域之中,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也開始了深度的融合實踐。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僅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教學方式更加獨特新穎,教學效率更加便捷高效,還對加強學生們對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以及提高課堂氛圍有著極大的作用。本文主要是對我國如今藝術設計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將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討論,來探究信息技術對藝術教學所產生的影響以及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藝術設計;創造性思維;時代美感;
一、我國藝術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迅猛發展,我國對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人才需求不斷攀升,而隨著這種需求的變化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藝術設計教學人才培養方案,甚至在某種重程度上,可以說限制了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發展與創新。因此對我國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極為重要。接下來,本文將對我國藝術設計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探究與討論。
1.1教學模式陳舊
如今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中教學模式陳舊,教學理念與時代脫軌是如今藝術設計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由于藝術設計自身的特殊性導致它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但是根據調查顯示,有些中職對藝術設計教科書的編寫十年都不曾改變。如今時代變化極其快速,十年的時間在藝術設計方面能夠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這種陳舊老套的教學內容與模式之下,學生又怎么能夠跟隨時代的步伐,設計出更加新穎,具有創造性的設計作品。有些老師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仍采用板書教學的方式,這種方式與如今的各類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相比,存在極強的滯后性。所以說,如今在藝術設計教學方面上,教學方式陳舊,教學內容與時代脫節是最主要的問題之一。
1.2教學資源薄弱
雖然在許多院校中藝術設計教學早已創建許久,但是與其他一些主科目和專業科目相比基礎仍是較為薄弱。有些中職學校對藝術設計課程的課時安排一周僅有一節或兩節,同時對它的場地投入以及教學工具投入都是極為稀少。這樣的現象就會導致教師與學生在內心深處對藝術設計課程產生一種輕視感,導致在以后的教學與學習過程中往往不那么深入的去進行學習。所以說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資源薄弱,也是如今我國藝術設計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
1.3課堂氣氛與學生上課積極性較弱
如今許多學校的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模式相差無幾,還是老師在講臺上獨自向學生講述藝術設計的理論知識,然后在多媒體上投影上投放出藝術設計的各類圖片或視頻,以加深學生們的理解。這種課堂模式嚴重的拉低了課堂氣氛,同時還減弱了學生們的上課積極性,整個藝術設計課堂缺乏趣味性。處于這個時代的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總會有著極大的好奇心與探索意識,而對于陳舊的事物總是會感到無聊與乏味。如果在藝術設計課堂上,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將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所以說如今,我國藝術設計課堂中所出現的問題與其它課程類似,都是課堂氣氛不夠高昂,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不夠活躍和濃烈。
二、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結合方式
如今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課堂的結合方式有許多,它能夠讓課堂充滿更高的趣味性以及便捷性。接下來,本文將介紹翻轉課堂以及現代信息技術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2.1翻轉課堂的建立
2008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建可汗學院,將“翻轉課堂”的理念帶向全世界。這種理念將學習內容制作成視頻放入網絡平臺進行共享,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成為學生汲取知識的多元途徑。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框架的理解,并通過小組協作、問題解決方案的提出和論證等方法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藝術設計課堂來說,翻轉課堂的實用性更強,且具備良好的兼容性。因為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老師的講解只是較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學生要拓展自己的思維去進行更多的創造。來翻轉課堂通過運用信息技術去拓寬獲取知識的渠道,學生通過網上資料庫進行自主學習。翻轉課堂在藝術設計中的應用建立離不開信息技術的支撐,所以翻轉課堂的建立是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結合的方式之一。
2.2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使用
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而應用到課堂中的信息技術更是多種多樣,例如希沃白板以及如今網絡中的各種資料庫的建立等。其中希沃白板與藝術設計教學的結合,就是可以讓學生在白板上進行各種藝術設計,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不僅能夠省下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還可以增加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深入的融入到藝術設計的課堂學習中去。所以說,如今各種高科技信息技術使用是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相結合的主要方式。
三、信息技術對藝術設計教學的影響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是一把雙刃劍,它對藝術設計教學既有積極因素,也有消極方面。如果我們能夠合理的對信息技術進行使用,那么利肯定會大于弊。接下來本文將介紹信息技術對藝術設計教學所產生的影響有哪些。
3.1教學模式由單向知識灌輸走向多元化
現代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融合過程中,從投影儀,幻燈機等多媒體技術的普及,到如今像希沃白板,PowerPoint,Flash等專業級引用軟件的使用,讓老師的教學模式從單向知識灌輸開始走向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學習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學習的方式增添更多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教師與學生“教”與“學”地位上的變化,讓學生自己成為自己的老師,從各類教學視頻及專業類應用軟件中學習藝術設計相關知識。所以說信息技術對藝術設計教學的影響是積極的,能夠讓教學模式由單向知識灌輸走向多元化的方向。
3.2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藝術設計創造性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藝術設計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新型數字化藝術設計語言形態,打破了以往的音頻,文字以及圖畫等傳統元素,還增加了三維動畫,虛擬場景模擬等新的概念,為藝術設計教學提供了更加立體的創新模式。教師在進行藝術設計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先進的數字媒體技術來對藝術設計進行虛擬與現實的結合,創造出更加新穎的藝術設計方式,這種凌駕于現實生活之上的藝術設計是傳統的藝術設計方式所不能比擬的。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設計思維的創造性提供了多種實踐途徑,這與傳統的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相比更具可塑性。所以說教師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這種優勢來向學生展示藝術設計所具有的創造性,讓學生們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發揮他們大腦的思維能力,設計出更加具有個性化的作品。
3.3限制藝術設計的實踐性
在當今時代,許多藝術設計的作品缺乏時代美感,而這種時代美感就是如今藝術設計教學中所缺乏的生活美,僅僅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虛擬想象空間的藝術設計構思,脫離藝術設計與生活的本質聯系。信息技術為設計師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對生活美感的敏銳洞察力,把他們困在數字化虛擬空間。藝術作品缺乏生活美,這就導致他們所設計出來的作品無法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們進行設計教學時,一定要加強學生們的實踐性,不要讓他們總是處于數字模擬的世界中。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去發現生活中的美,然后將這些美加入到自己的藝術設計的思路中去,這樣他們的作品才能夠充滿生活美,具有時代美感的屬性。所以說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對又設計教學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性,會讓藝術設計教學模式以虛擬數字為主,而忽略實踐性的作用。只有從生活體驗到虛擬數字建構,再從藝術設計反映時代美感,那么我相信信息技術應用的局限性將會被打破。
四、信息技術融入藝術設計教學的意義
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中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它對于提高課堂氣氛,加強學生們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以及擴展藝術設計教學的內容等具有積極的作用,接下來我將對這幾個方面進行分類介紹。
4.1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今我國藝術設計教學課堂中的問題之一就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較低,無法真正的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就導致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無法讓學生的學習效率變得更高效。而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中之后,例如希沃白板的應用,學生會對新型信息技術將會產生極大的好奇心。所以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因對高科技信息技術的好奇而對課堂教學產生極大的興趣,以此來加強他們的自主學習主動性。
4.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單向方式向學生們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藝術設計的方案講解,這種教學模式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教師的上課效率,同時對學生們的聽課效率有著極大的危害。而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藝術設計教學中,在藝術設計課堂中加入三維動畫和虛擬場景模擬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聽課效率。如希沃白板的使用,則是可以讓學生在電子版面上進行各種程序圖的描制,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展示自己的藝術設計表達路徑和方式,而且能夠讓學生從多維度加強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次理解。這些優勢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加具備實用性和高效性。
4.3拓展知識視野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受到各類條件的限制,學習內容大多只能從課堂上獲取。但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以及各類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學生可以從各類資料網站上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對于藝術設計課程的學習,更加需要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獲得更多的靈感與設計思路,例如如今的中國知網,慕課MOOC等,這些資料庫中所存儲的知識范圍極其廣泛。并且藝術設計教學更多情況下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提高,這種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理論課程講解以及對藝術設計的認識,更多的是通過拓展藝術設計思路來建構學生自身的設計風格,而通過各類信息技術,則是學生可通過廣泛的學習資源來拓寬自己的設計思路。所以說,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藝術設計教學之中,可以拓展知識的視野,從多維度進行有效學習。
五、文章小結
如今時代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都極其迅速,這導致信息技術與如今各個領域都有著極大的融合,尤其是在教育領域,它不僅能夠讓整體的教育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且還能夠讓教師與學生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更高的高效,多元化教學模式與時代同步。在藝術設計教學方面,信息技術總能為藝術設計思路提供更多的創造性空間,同時為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更寬闊的知識面,為學生效率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教學融合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我相信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在這方面的不斷探索,最終信息技術在藝術設計教學中將會取得極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朱文焌,張恩,范海博,等.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6)
[2]程柏擎,李艷 .現代信息技術與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研究 [J].大眾文藝,2017,14(21):216.
[3]劉雷.藝術設計專業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融合研究 [J].現代裝飾 ( 理論 ),2016,5(8):281-282.
[4]袁玉紅 .MOOC 平臺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版,2016,5(7):15-16.
[5]任斌.藝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新媒體藝術設計[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6]陳利群.淺析數字媒體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優勢與功能[J].計算機教育,2013(2).
[7]洪勤學,王受之.藝術與技術的交響——淺談數字藝術對藝術設計的影響.[J]藝術心理學,2011(1).
[8]楊宏偉.多媒體教學的本質與原則探析[J].教育與現代化,2014(2).
[9]阿思海姆.藝術與視知覺[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范海鵬,男,1972年4月16日,湖北鄂州,武漢市藝術學校,高級職稱,大學本科學歷,研究方向美術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