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鈺怡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課堂需要堅持貫徹“雙減”的教學理念,即教師應減輕學生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充分重視作業設計,深入探索教材與生活中切實可行的資源來展開英語作業,把握作業育人功能,控制書面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質量,提高學生的個人學習成效。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英語;作業;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初中英語教師應深入研討學習雙減的理念,鉆研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結合學生學情,審視過往作業中存在問題,轉變觀念,探索作業設計體系,切實有效提高作業效率,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并提高學習成效。
一、發揮作業的立德樹人功能
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必要補充。教師需遵循教育規律,嚴格執行課程標準和教學計劃。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基礎上,切實發揮好作業育人功能。現時大部分教師把作業只看成是課堂知識的鞏固手段,英語課后作業設計多數是機械性的抄寫和教輔資料上考試題型的操練,作業強化了知識的識記特性和應試功能,但突顯不到知識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性及各種技能的運用策略,不能突出不同階段對知識的掌握和要求,達不到立德樹人的效果。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需要考慮作業的科學性和合理有效性,設計情景作業,能反映真實生活情景要求,既能鞏固課堂教學知識和技能,也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能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問題。
二、基于單元整體教學理念
作業設計從單元整體教學的目標出發,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定立課時目標與單元目標。現時教材中每個英語單元由不同的主題及相應的話題語篇構成,涵蓋閱讀,聽力,語法,口語,寫作及拓展項目的課型。單元教學中每一課時有特定的教學目標,單元整體目標應分布在不同的課時中實現,不重復不遺漏。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課外延伸,需能充分體現不同課時的目標與單元整體目標,體現作業在單元不同課時教學過程中的關聯性和遞進性,使學生在完成每項作業后能達成單元整體學習計劃。建議教師在進行單元備課時,對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將課時教學目標和作業目標進行列表,以提高作業的單元整體設計。
三、科學設計作業
1.合理考慮作業難度
許多教師布置作業時,難度考慮理想化,樂觀認為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就能輕易完成作業,忽略了不同學生的基礎水平。而且學生作為新授課時首次接觸知識,對內容和要求需要時間和不同的練習去消化和鞏固,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如老師理想中的程度完成作業。因此,教師設計作業時,作業難度設計需要體現梯度和層次,綜合考慮班級學生實際水平,避免學生在個別項目作業上花費過長的時間,造成學業負擔。
2.有效實現作業針對性
現時大部分老師作業布置是全班完成同樣的作業,沒能針對不同學生的學情設計相應的項目,導致基礎好的學生輕松完成作業,但起不到再進一步提高的效果,而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完成作業感到吃力,慢慢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需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水平,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但分層不等于作業量的增多或減少,不等于教學目標的改變和降低。教師需要明確課時目標與單元的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針對不同水平層次學生,設計對應內容的作業。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合作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同伴互助研討合力完成項目,以優生帶動后進生,優生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后進生在過程中學習調整策略完成任務,體現到學習的樂趣,各施所長,感受到學習的成功感。
3.作業項目設計多元化
英語作業可以通過多元化方式實現,不局限于單一的書面方式,可以增加口頭方式和實踐方式等。例如故事讀后續寫,改編課文,書評,電影趣配音,排演課本劇,人物采訪,海報設計,思維導圖設計及調查報告等開放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能真實地把課堂知識在課后生活中拓展實踐,也能培養學生溝通合作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不同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把知識用于實踐,使其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讓學生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4.綜合設計階段性作業
不同時期對同樣的知識和技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師應對初學的作業和不同階段復習作業有不同廣角和深度思考。由于學生對不同知識的接受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對知識技能的憶記也有不同程度的遺忘,因此,教師對作業設計時,需考慮學生對知識掌握基礎,設計對應的初學性作業,單元階段性作業,學期階段性作業和項目總復習作業。通過多次循環但螺旋上升的梯度設計,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幫助學生把碎片知識構建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到逐步掌握,運用,最終到創新遷移的水平。
四、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
教師對作業的評改不局限于只是檢查和評分,不只是針對作業中書寫,規范性和正確率等方面的評價,可以增加作業主題深層次方面的思考或實踐操作方式的比較,以學生自我反思,小組合作評價或教師面批點撥反饋等的形式進行評價。有條件的教師,可以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學生作業過程性發展檔案,重視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利用數據統計客觀高效分析學生學習存在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與思考過程,從綜合發展的角度評價學生英語素養與能力的階段性變化。
五、總結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師應轉變思路,圍繞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特點,運用科學和系統的原則,全面地科學地思考作業設計,提高作業設計觀念,豐富作業類型,改進作業評講方式,提高作業成效,更好地貫徹落實“雙減”背景下的作業布置,充分激勵學生的學習信心,達到英語核心素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月芬.重構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
[2] 王月芬等.透析作業[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成尚榮.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在初中英語課堂中設置有效家庭作業的實際策略[J].中國英語教學,2017(4):11-14.
[4]宋加全.發展核心素養的現代化初中英語作業設計[J].初中英語:初中版,2017,35(8):58-60.
[5]陳向舟.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初中英語家庭作業的設計[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