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衛民
摘要:為做好人才培養,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以下簡稱《教育法》),隨著《教育法》的頒布與實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開展奠定了法律基礎。在普通高校中,學習《教育法》也是一項重要任務,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教育法》實踐教學中還存在各種問題,影響了《教育法》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將從當前《教育法》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重點研究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法實踐教學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教育法;實踐教學
前言:普通高校是為國家培養司法人才的重要場所,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理論知識,更需要將所學理論應用到實踐中,這就需要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既要開展理論教學,又要開展實踐教學,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當前部分普通高校在開展《教育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卻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影響了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有必要對此展開研究。
一、當前教育法實踐教學問題
(一)教學手段傳統
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研究可以發現,部分普通高校在開展《教育法》教學的過程中依然以講述理論知識為主,且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灌輸,且教學手段傳統,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教育法》相關知識的學習興趣,更影響了教育質量,導致部分學生對《教育法》內容理解不夠透徹,容易出現無法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況[1]。如在《義務教育法》中第二十九條規定:“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平等對待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充分發展。”面對這樣的法律條例,部分學生產生疑問:“如果教師沒有做到以上要求,未關注個體差異,也未因材施教,且沒有對學生造成人身與心理傷害又當如何?”如果教師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很容易影響《教育法》實踐教學開展。
(二)缺乏真實案例引入
在開展《教育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多數教師并沒有引入真實案例,而是照本宣科,只講述教材中的案例,而教材多數為幾年一更新,這樣就導致案例無法適應當前法律要求[2]。且教材中案例過于平面化,缺乏立體感,對學生的吸引力也不夠強烈,從而導致教學質量欠佳。
二、新課改背景下教育法實踐教學對策分析
(一)聯系實際開展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提升教育法實踐教學質量,應從聯系學生實際入手,對于多數學生來說,比較喜歡貼近現實的教學方式與學習內容[3]。如在學習《教育法》第九章法律責任中關于盜用與冒用他人身份,頂替他人取得入學資格的法律條例時,為深化學生對相關條例的理解,讓學生了解面對此類情況如何與運用法律解決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入近年來發展的山東曾通報多起冒名頂替上大學或替考真實案例,并結合案例情節與真實判決結果幫助學生學習與了解法律效力。例如江蘇省鹽城市對一起替考事件做出了判決:2019年7月初,被告人徐某華讓被告人楊某生代替其參加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同年9月,被告人楊某生持被告人徐某華提供的偽造、變造的身份證、準考證,在鹽城一職業技術學校考點替考。該案一審判決替考者楊某生拘役三個月,緩刑四個月,處罰金三千元;被告人徐某華拘役二個月,緩刑三個月,處罰金二千元。被告不服提出上訴后,二審裁定維持原判。同時,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講述此判決結果的由來,加深學生印象。
(二)創新教學手段
在《教育法》實踐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模擬環境中,增強學生真實感受。如在學習《教育法》第七十二條:“結伙斗毆、尋釁滋事,擾亂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教育教學秩序或者破壞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侵占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校舍、場地及其他財產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為深化學生對該條例的理解,教師可以聯系真實案例,組織模擬法庭,讓學生還原案例場景,并在模擬法庭中再現案件審判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相關法律法規的理解,還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不同的犯罪程度需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教育法規的認識。同時,在《教育法》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當地法院中旁聽與觸犯《教育法》有關的判決,讓學生走進法院,感受真實的法院工作環境,親自聆聽判決過程與結果,這也是一種強化實踐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4]。
結束語:
總的來說,新課改對《教育法》實踐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教育法》相關內容,還要增強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真實感受,因此,作為普通高校教師,在開展《教育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聯系學生現實,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式,并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增強學生感受。
參考文獻:
[1]宋美玉. 榜樣教育法在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1.
[2]彭丹.基于“區塊鏈”與“項目教育法”的工程造價專業課程群設置實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0(12):81-82.
[3]王雅蓓,李忠.工業化國家職業教育法律的特點及其啟示——基于法律文本的分析[J].職教論壇,2020,36(11):157-164.
[4]李碩,孫立新.中國終身教育法制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高等繼續教育學報,2020,33(05):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