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花
(高青縣黑里寨中心衛生院,山東 淄博 256306)
公共衛生資金作為醫療機構穩定運營的資源,對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服務需求十分重要。這類資金普遍來源于政府部門和醫療部門,依據醫療機構的特點和社會實踐需求,將其應用到專項業務中,做到專款專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雖然政府的監督管理在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實際工作中依然有諸多不足之處。因此,需要對其改進、完善,為我國醫療衛生服務事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指的是鄉鎮、社區等衛生服務機構涉及的醫療衛生服務項目,實現對地方群眾衛生的干預對策。一般情況下,基層衛生服務對象包括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并對涉及人群范圍有進一步擴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公共衛生服務事業越來越重視,并在該領域加大了投資力度。隨著醫療衛生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醫療成本的費用也開始逐漸增加,可見基層基本公共衛生專項資金的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基層醫療機構通過專項資金管理能實現資金的科學配置,進而提高資金應用效率,為履行自身社會公共職能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降低資金使用風險[1]。
當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項資金管理缺乏精細化管理,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對專項資金管理工作而言,我國相關部門通常以財務分批發放的方式完成資金發放。由于資金發放涉及的部門數量相對較多,給資金發放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使得最終到賬周期變長,從而給衛生服務項目的順利開展帶來不便。其次,部分基層衛生機構在使用專項資金時,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使用方案,使得專項資金的使用缺乏參考依據,有可能出現與專項資金的使用初衷背離的狀況。最后,目前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因此專項資金的撥付會受到該地區經濟環境的影響。倘若按照統一標準進行資金撥付,就無法解決當地醫療項目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部分醫療衛生機構存在專項資金使用范圍不明確的問題,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部分醫療機構對《項目補助資金管理辦法》中“人員支出”的范圍不夠明確,一旦項目提及“公共衛生”,就會將單位所有人員的薪資待遇與專項資金相聯系,并在專項資金中列支,使得人員經費在專項資金支出中的比例過高,甚至出現了資金超支的情況。其次,部分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材料支出沒有依照國家相關醫療收費標準收取費用,比如有些材料費用屬于12類公共衛生專項服務項目,因而應免費向城鄉居民提供該服務內容,但有的醫療機構卻向城鄉居民收取額外費用,這種做法導致公共衛生專項資金被非法套取。
在專項資金會計核算方面,具體有三方面問題。首先,部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并沒有將項目補助資金放置在“醫療支出-基本公共衛生支出”的會計科目中核算,也沒有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出要求來完成基本核算工作。其次,在進行會計核算工作時,部分基層醫療機構并沒有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對年度項目資金收支的預算方案進行編制,導致基本公共衛生支出日常核算結果遠超項目資金收入數額,部分單位不得已對賬戶數目進行修改。最后,一些醫療衛生機構通常將人員經費當作資金使用的核心內容,比如某地區擁有5000元的版面制作費用,但是沒有其他辦公、宣傳費用,也沒有免費體檢、監測試劑等衛生材料費用。由于缺乏明確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核算標準,導致會計核算結果不夠準確。
當前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公共衛生專項資金普遍采取“先預撥,后結算”的管理模式,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會在上年年末獲得部分預撥資金,剩余的專項資金會基于當地績效考核結果再進行分段撥付。該管理模式可能會導致撥款不及時,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由于專項資金的撥付需要相關文件審批,倘若該文件遲遲未能審核通過,那就會導致資金長期滯留在財政預算單位。其次,關于剩余專項資金的撥付工作?;鶎俞t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結果是通過信息系統完成傳輸的,由于部分衛生機構的信息系統還存在諸多不足,無法對結果進行詳細、精準地評價,這也會造成考核評價周期較長。一些單位為了應對這種局面,還會選擇用墊資的方式完成項目,最后再還款,這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最后,部分醫療機構還出現了專項資金跨年使用的狀況,使得該醫療機構年度收支失去平衡,同時也為專項資金擠占提供了環境,不利于資金使用安全。
在加強資金管理工作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處理。首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對每個醫療項目細化處理,不斷完善資金使用、管理方案。當前,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越來越精細化,該做法能幫助政府部門了解醫療服務項目的實際情況,對專項資金進行合理配置,編制出科學合理的資金管理方案,有效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進行專項資金管理時,要明確每筆資金的來源,并做好詳細的收支記錄,確保資金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盡相同,全國醫療補助會受區域發展不均衡的因素影響,致使某些地區就醫困難。為了解決當地群眾就醫困難的問題,除了政府加大專項資金的投入力度之外,基層醫療機構還應設立合理的資金使用審核機制,嚴格審核每筆資金的使用申請,確保所有資金都應用到基層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促進其價值的全面實現[2]。
在明確專項資金的管理范圍方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從兩方面著手處理。首先,基層醫療機構要對國家規定的12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行確認,并要求資金直接應用到以上項目。其次,醫療衛生機構還需明確專項資金禁止被使用的范圍,比如不能用于設施建設、購買醫療設備和辦公用具、不能用于與12類公共服務項目無關的支出、也不能用于不規范的憑證報銷以及用途不明確的支出項目。總之,要求基層醫療機構做到??顚S茫U蠈m椯Y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率。
在強化專項資金的撥付管理工作上,基層醫療機構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處理。首先,基層醫療機構開展醫療項目之前,應當做好充分的調研準備工作,收集當前項目實施的各項數據信息,進而制定合理的項目資金預算管理辦法,編制科學的項目資金預算,實現對每筆專項資金的合理規劃。通過預算編制嚴格把控專項資金的支出,并對預算審核流程進行不斷改進、規范。倘若發生資金使用結余或預算超出的情況,就要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找出背后的原因。其次,要進一步完善項目資金管理,著重增強資金撥付的時效性。根據實際管理需求,構建基本公共醫療衛生專項資金撥付的管理機制。當醫療機構完成項目方案后,財政部門要收集整理專項資金的相關數據信息,從而全方位了解該項目的實際需求,根據信息呈現的需求合理安排專項資金撥款。
基層醫療機構開展專項資金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幫助醫療機構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提升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服務水平。醫療衛生機構要想進一步提升專項資金的應用水平,應對每個服務項目進行細化處理,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資金管理、使用方案,確認每筆資金的支出,對資金的使用進行全程監督,避免違法違紀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