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娣
(易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財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000)
固定資產主要包括設備、器械、建筑物、車輛等實物載體,是企業創造生產價值和研發價值的基本物質保障,在企業的總體資產中通常占較高比例。固定資產管理主要涉及固定資產的采購、維修、保養、折舊、處置、報廢等方面的管理,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和發展水平。企業應當認識到自身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弊端,加以改進,增強固定資產管理意識,健全固定資產盤查、處置等制度,加強固定資產的預算和核算工作,合理分配企業的各項資源,減少固定資產的非正常損耗,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益和效率。
新會計準則對固定資產下了定義,即“具有一年以上使用期限的有形資產,如企業生產的產品、企業的出租資產、經營過程中獲得的資產、企業提供的勞務服務等”[1]。但這種解釋比較抽象,沒有清晰劃分固定資產的價值標準。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企業未按照自身實際經營狀況界定固定資產的類型,并且把某些資產價值不達標但使用期限超過一年的資產劃入固定資產的范圍內。固定資產界定不清晰,會影響固定資產統計的正確率,導致固定資產總值虛高和固定資產管理混亂。
有些企業將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點放在固定資產的增值保值上,而忽視了閑置固定資產和不良固定資產的核算、統計、處置等,處置固定資產的程序和方式未嚴格按照國家和企業相關規定進行,不利于固定資產結構的合理化。例如,有些企業的賬面上顯示固定資產已處置,但是實際上相應的實物并沒有得到處置,導致雜貨間和倉庫堆積了大量報廢的固定資產。久而久之,舊設備缺乏維修保養,受損嚴重,失去了再次使用的價值,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浪費了庫存,增大了庫存成本,也使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下降。同時,有些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財務部門、生產部門、資產管理部門、采購部門、研發部門之間的系統都是獨立的,固定資產信息數據無法聯通,加大了固定資產的管理難度,難以對某些賬外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導致企業固定資產臺賬和實際固定資產數量存在較大的差異。
有些企業的固定資產配置不合理,缺乏全過程管理。具體來說,在采購申請時,未制定合理的固定資產購置計劃,未充分對購置固定資產的可行性進行全面分析,采購流程復雜,加大了采購成本;在驗收時,固定資產的驗收時間過長,資產會計結轉處理不合理;在使用時,因為設備更新換代速度較快或固定資產與企業當前的業務關聯度不高,被資產使用部門閑置,固定資產浪費現象時有發生。
企業應當以新會計準則中資產方面的有關規定為基礎,結合所在行業的特性、未來發展趨勢及自身經營發展的實際需求,建立企業統一的固定資產目錄,清晰合理地界定固定資產的標準和范圍,規范固定資產記錄的參考依據,準確區分固定資產的類型,明確固定資產的價值、種類和使用辦法,增強固定資產界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升固定資產統計的準確率,確保同時期、同行之間的固定資產會計信息數據具有可比性,為深化固定資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一旦出現固定資產類型調整的狀況,應當及時記錄在案,防止發生固定資產調整但未記錄的管理不善現象。
固定資產的處置方式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調撥、招標、拍賣、變賣、報損、競價、報廢等[2]。企業應當嚴格遵循相關的固定資產處置制度規范,規范閑置和廢棄固定資產的處置程序,明確正規的固定資產處置渠道,優化資源的配置,完善固定資產的結構,確保固定資產變動的科學性。
第一,企業可成立固定資產處置小組,定期核算閑置的固定資產和不良的固定資產,充分考慮資產的二次利用,分析固定資產提前報廢的原因,并且對其進行折舊和變賣等多元化處置,做好固定資產處置和轉移的記錄,分析資產處置行為產生的經濟效益,緩解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壓力。固定資產處置小組還需監督各個部門固定資產的使用,監控各個部門固定資產購置、使用、獲益和處置等環節,尤其是重大固定資產的報廢,需要編制多種固定資產處置方案,對其進行評審,避免相關部門隨意改變固定資產的性質和用途,避免非法占用、變更和核銷固定資產。
第二,企業應明確固定資產的調撥制度,規范固定資產業務流程。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應按照實際的業務需要,統計閑置和待廢棄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歸口管理部門匯總各個部門上報的固定資產清單,定期發布在企業的員工內網上。企業如果發生固定資產的調撥行為,則由固定資產的需求部門按照閑置的固定資產信息數據,向固定資產閑置的部門提出相應的需求申請,寫明固定資產的使用事由、使用期限、管理方式和責任歸屬等,由固定資產轉出部門填寫固定資產調撥表,寫明是否同意調撥以及調撥意見,遞交給固定資產轉入部門進行審核和批準。相應地,財務管理部門應當及時變更固定資產的使用部門相關信息,聯合相關部門搬遷固定資產,更改固定資產的放置地點。
第三,企業應制定固定資產維修保養辦法,尤其要對金額較大的固定資產進行維修保養,使其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延長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并定期比較固定資產日常維修保養支出和新購置的固定資產支出之間的差異。
企業應當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優化固定資產配置,加強全過程管理,做好長期規劃,增強固定資產購置的科學性和計劃性,并且明確各個相關部門的管理職責,增強全體員工的成本管控意識。
第一,在固定資產的申請購置階段,應當根據企業資金狀況和固定資產的使用需求,全面做好固定資產必要性和可行性評估分析,編制科學合理的固定資產購置方案,既要關注固定資產的功能特性、技術標準、型號規格等,也要關注固定資產采購成本,分析固定資產的經濟性、產能、全壽命周期使用等內容,搭建相關的固定資產數據庫,避免出現固定資產重復采購的現象。在采購階段,應當充分論證對比固定資產不同采購方式的差異,比較采購的難度、到貨期限等,選擇采購成本較低的方式[3]。
第二,在固定資產的驗收階段,應當及時將已在調試和試用的固定資產記錄到賬目中。對于某些自主研發的設備器械,通常需要經歷從在建工程轉為固定資產的環節,企業應當對這類型的固定資產進行統籌管理,建立標準流程,規范結轉方式,開展全面的固定資產驗收技術論證分析活動。
第三,在固定資產的使用階段,及時做好固定資產臺賬的跟蹤和維護,統計分析固定資產的使用狀態、效益、產能等信息數據,充分挖掘現有的存量資產,提升固定資產的產能效率。對于難以產生相應經濟效益或者經濟效益低于運營維保成本的固定資產,應當及時進行處置。同時,企業應當及時關注固定資產閑置狀況和變更狀況。一旦資產使用部門組織架構發生變化,以及資產使用人員有所調整,應當及時更新相關的固定資產使用信息,使固定資產配置和固定資產折舊費歸集保持一致性。
此外,為了提升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企業可建立和實施固定資產管理績效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量化固定資產管理的指標,把固定資產評價結果與員工的績效考核相掛鉤,激發員工固定資產管理的積極性,降低固定資產有實無賬、有賬無物、賬實不符等違法違規現象發生的概率,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規模日益擴大,企業應當積極創新和深化固定資產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清晰合理地界定固定資產的標準和范圍,規范固定資產的處置和保養,關注固定資產效用產出,實現高效率的固定資產變現,優化固定資產配置,加強全過程管理,規范企業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使固定資產管理成為企業的常態化工作,提高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