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晉
(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山西 臨汾 041000)
根據農業科研的特色,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具有多樣性、專業性、技術性等特點,但固定資產管理一直是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薄弱環節,超預算采購、管理責任不明晰、固定資產長期閑置、使用不規范導致損壞嚴重、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不切合實際等問題層出不窮。這都是農業科研事業單位不夠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共享機制、全過程監督力度不強、崗位權責不明晰等原因導致的。
單價大于1000元、專用設備單價大于1500元、使用年限超過1年,且使用中原有物質形態基本保持的資產就被劃為固定資產。同時也包括那些單價標準未滿足,但使用年限大于1年的同類物資也按照固定資產管理辦法進行管理。
1.專業性和技術性強
因為農業科研事業單位承擔著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農業科技研發等責任,因此如科研儀器這樣高價值、頻繁使用的固定資產都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農業科研項目的順利開展對科研儀器與設備的規格和精度都有很高的要求,以此來支持科研成果的轉化。
2.多樣性與復雜性大
因為科學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快,再加上全球化技術成果研發的競爭,我國農業現代化的實現離不開先進的技術支持。因此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在不斷擴大研究領域和深度的過程中也需要增加多樣性和復雜性的儀器設備,以此保證科研成果的先進性和研發的效率。
現在很多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內還存在“重購置、輕管理”的落后理念,對固定資產實現規范化和信息化管理的意識不足,使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和管理出現很多問題。如跳過部分采購程序、超預算采購、超標準采購、重復采購等現象較為常見。有些科研項目課題組的人員不認為科研儀器設備屬于辦公設備,因此沒有按照政府的采購程序采購,也沒有報備財務人員對采購編制預算計劃,從而出現無預算購置的情況,導致高昂價值的科研儀器設備只能被閑置。
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對于固定資產管理沒有嚴格履行政府采購程序,就會造成本應當由政府集中采購的設備沒有進行集中采購,反而通過化整為零的手段規避政府集中采購。同時從當前政府編制的采購預算來看,都沒有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使得采購預算與單位實際情況不符,因此也就會造成預算編制欠缺規范性和合理性。有些項目課題組不重視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同時也沒有事前向財務部門報備,缺乏資產采購計劃。即使提前報備了,但也只是一味地想要完成預算目標,沒有根據實際項目需求來填寫固定資產購置的規格、種類、規模和名稱,從而無法真正滿足實際需求[1]。
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由于忽視了對固定資產的成本費用核算,無法對固定資產等會計科目進行清楚核算,不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和磨損程度,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賬面價值與實際價值的偏差越來越大。另外有些科研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健全定期盤點清查制度,也沒有規范的記賬制度,導致賬實不符、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出現。比如對于已經損毀、長期閑置的高昂價值的科研儀器卻因為沒有定期清查盤點,而未登記入賬,及時報廢。新時代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核算與信息登記離不開信息化技術的支持,根據各級財政部門的統一要求,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要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但是有些農業科研事業單位雖然引入了財務軟件,也應用了會計電算化,但是沒有引進專門的資產管理軟件核算。又因為有的財務軟件功能欠缺,沒有單獨設立固定資產的核算模塊,所以在處理分類和信息管理上就會存在較大偏差。
部分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領導政績觀過激,只看中固定資產的結存量,過于強調固定資產的所有權,不重視對固定資產的規范化管理。同時因為缺乏有效的問責機制,崗位設置權限不明晰,導致廉政風險大大提升。同時欠缺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和激勵體系,給全員造成一個錯誤印象——“管得好壞都一個樣”,且信息化建設不足,無法展開全過程、實時的監督,績效評價和激勵機制也欠缺客觀可靠的信息作為依據。
農業科研事業單位領導要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加強對采購人員的管理培訓力度,并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素養,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從而全面支持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事業單位應根據“定崗定責、高效分配”的管理原則,成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設置專人管理固定資產,明確具體負責人,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規范性[2]。
農業科研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效果與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息息相關,因此編制預算一定要合理科學。政府采購預算編制一定要充分考慮自身的資產實情,并建立以收定支的預算原則。為了保障政府采購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就必須深入展開市場調研,統籌兼顧各項資料來源,從而避免出現預算編制過緊或過松的情況。此外還要加強部門間的協同性,采購部門需要與資產管理部門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避免出現重復采購的情況。對于專項經費的使用,更要增強采購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同時加強采購程序的監管,避免國有資產流失。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應當以計提折舊費用進行核算,保證計提折舊的完整性和及時性,旨在真實反映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確保賬實價值相符,保證收入與費用結構配比合理準確。事業單位應根據政府會計準則的規定對固定資產進行分類,并根據統一標準細化各類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按月采取工作量法或平均年限法來核算固定資產折舊額。對于技術更新快或者低值易耗品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加速折舊法。對于無效資產要建立逐層的審批程序,首先經過資產管理部門和技術部門的審核,然后再交由上級部門進行審批方可處置。最后要建立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和核算系統,加強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的對接性,需要囊括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固定資產條形碼管理、變動卡片管理、匯總分析和報表填制等功能,以此來規范固定資產的核算與管理流程,實現信息化建設。
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農業科研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績效考核體系,以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積極性。通過健全保值增值的激勵體系,強化各部門對提升固定資產使用效率的意識,從而避免大量固定資產閑置,提高全員的積極性。每一年度的固定資產價值評估可以作為下一年度采購預算編制的依據和預算執行的考核依據,從而盤活存量資產,充分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
科研事業單位資產配置是否合理關乎資產的運作和使用,并對資產管控工作影響較大。結合當前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內部資產的運作狀況來建立資產流動管理制度,并為資產配置提供依據。在單位中,一些特定用途的資產往往以科研項目運行為主,但是項目完成之后,會降低設備的利用效率,容易造成設備的閑置、毀損,出現很大程度的浪費。針對這種狀況,單位應該建立資產流動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實驗室,使單位各部門各項目組可以共享社會資源,提高資產利用效率,從而避免資產浪費。對現有管理人員加強專業培訓,增強職工的專業技能和責任感,在單位形成現代化的資產使用理念。高層領導應給資產管控更多優惠政策、更多人才支持,以引起所有職工對資產管理的重視。
固定資產是農業科研事業單位主要投入的資產,但多年來因為缺乏固定資產精細化管理的意識,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建設不足,導致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和監督效能低下,造成大量固定資產流失。因此,本文圍繞以上問題展開對策的探究,以期從制度、專人專崗、核算、審批、績效考核等方面來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效率,保障國有資產的安全性和效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