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睛
(杭州愛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國際市場環境不斷變化,在新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挑戰,但在挑戰中往往也蘊藏著新的機遇和希望。在我公司,出口業務占年總收入的30%左右,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出口貿易額與預期相比有所放緩。如何平穩過渡,實現保增長創收益,是目前中小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依托良好的市場經濟環境企業迅速發展,業務增長額逐年攀升。但隨著市場需求的飽和,國內外消費者對產品的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制造出物美價廉并具有差異化的產品來滿足顧客需求,對于企業生存及擴大國內外市場尤為重要。企業作為供給方往往面臨眾多市場及管理上的問題,比如創新能力不足,研發、資金、人才等資源的匱乏,這些問題在擁有進出口業務的公司內反應尤為明顯。下文對企業如何在進出口業務中走出財務困境進行思考和研究。
在當前大環境背景下,結合企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公司財務管理在進出口業務中存在的問題,并找出合理的應對措施,找到適合本公司發展的正確道路,促使進出口業務更好更快發展。另外還總結了進出口業務問題產生的規律,為同行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學習的經驗。
通過對企業管理人員、基層員工的訪談進行分析,在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的今天,結合具體的社會環境,剖析當下進出口業務中爆發的問題,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從政府、業務和技術三方面來尋找方法和策略,幫助公司渡過難關,從而使公司穩步發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全球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在黨中央堅強領導與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國家為恢復市場活力,出臺了許多支持政策,幫助企業恢復經營活力。同時,各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著力推進復工復產,積極尋找平穩過渡的方法。但是面對經濟放緩的趨勢,恢復企業活力必須依靠市場的自愈力和企業的創新力。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限制了部分消費行為。統計數據顯示,約20%的企業被客戶取消較多訂單,訂單量受影響較小的企業也僅占約20%,這體現了疫情對客戶訂單的影響。
最基本的財務公式為:收入-成本=利潤,即使沒有學過財務知識的人也知道,公司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機器設備是生產企業按時提供高質量產品的重要保障條件之一。如果沒有消費需求,企業就不需要生產設備,也就不會產生收入,這也是公司需要面臨的社會原因。
中國人口密集,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形成強大的生產優勢,于是有了“世界工廠”的稱號。在國外部分國家的進口棉紡織品中,中國的商品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其實紡織品產業對于外國來說并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但是紡織品的制造卻是我國歷年來的傳統優勢,對于我國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影響著人們的就業,維系著社會的穩定,一旦消費品的出口減少,裁床設備等輔助生產設備的內銷及出口也會隨之大幅下降,會影響我國一部分人的生活水平。因此國外部分國家會通過提高關稅、貿易制衡等手段降低我國紡織品的出口貿易份額。
由于中外之間當前的問題屬于結構性的矛盾,所以,外國對中國實行的打壓政策將是持續性的。這也會直接導致公司訂單數量的減少,出口份額在財務總額中的占比有所下滑。
在發達國家,“智能制造”迅猛發展,生產由數字化發展到網絡化,甚至發展到智能制造階段。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制造大國,雖然近年來制造業技術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是由于我國對智能制造的理念重視較晚,技術基礎薄弱,技術創新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而裁床設備大多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定制化生產,缺乏創新就沒有競爭力。
企業的發展,最終還應該從自身找問題。對部分公司而言,實現規模成本效應和技術創新仍然是謀求發展急需突破的壁壘。
在每次突發事件的背后,我們應該注意到,事件帶來傷害的同時,往往也孕育著新生。如2003年的非典對中國企業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但同時也創造了新的發展契機。2003年阿里巴巴沒有被擊潰,反而因為創立了淘寶而邁上新的高度;也同樣是2003年,劉強東的公司(實體店)受到了沖擊,他抓住機遇,開始線上經營,在網絡上賣貨,京東由此開始崛起。2003年的非典是互聯網成為大眾平臺的轉折點,也是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電子商務公司集體“躍龍門”的契機。這啟示了部分公司,要想實現穩步發展,必須抓住機遇,改變現狀。
隨著企業逐步復工復產,各級政府為了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出臺了多條扶持政策措施,企業要學會靈活運用政策支持,促進自身發展。
第一,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經濟增長放緩讓公司的發展遭遇了瓶頸,因此企業應該抓住貸款利率下調、銀行增加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的機會,積極尋求政府的幫助,向銀行貸款,擴充資金,在引進先進設備的進口業務中,得到資金的扶持,加大企業資金的流轉力度。第二,強化融資擔保服務。依靠政府的力量,整理好公司的各項資料,辦理融資擔保服務,在進口先進設備時,對無力償還的業務延長期限,緩解進出口財務管理中出現的資金困局,為公司的發展贏得更多的機會和時間。
公司應把握各級政府出臺的有力措施,同時對融資、人力、技術、管理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資源整合,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改頭換面,在新的機遇面前,站在新的起點上,重整旗鼓,再次出發。發揮自身的優勢,集中主要和優勢業務,摒棄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消極因素,變危機為轉機,促進企業的騰飛。
以上是降低經營和資金風險的策略,而企業要想生存,提高經濟收益才是最重要的。在經濟不景氣時,可以適當采取寬松的信用政策,加大產品的賒銷力度,增加收入。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企業要思考開源的方法。
第一,要給客戶提供最優、最合適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增強設備在出口中的競爭力。
第二,聯合采銷部門,積極與廠家談判,拓寬銷售渠道。美國的生意不好做,可以去做歐洲、東南亞等國家的生意,從不同國家入手,全面展開銷售,提升銷售額和利潤;
第三,減少殘次品的積壓,降低庫存。提高庫存周轉率,合理利用資金,提高公司的收益。
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必須打磨過硬的技術,同時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加快機械設備由數字化向網絡化的轉變,提高機械設備的科技含量,使之更方便、更快捷、更智能。只有技術進步,保證技術的領先性,才能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的地位,才能讓我國的機械產品走進更多國家、向更廣闊的市場邁進。
同時,申請國家專利,增強企業進出口能力。鍛造技術,申請專利,建立專利產出和出口貿易之間長期穩定的關系。專利質量的高低,反映了企業的創新能力,而若想提高創新水平,提高貿易競爭力,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更多的高端市場,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會大大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提高成本效益。
在艱難的時代背景下,中小企業若想生存,取得良好的效益,就必須變危機為轉機,因此,利用國家和地方出臺的重要的財稅優惠政策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它決定了企業發展的方向。此外,要實現進出口貿易額的增長,必須大大提高技術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有創新才有活力,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企業應提高核心競爭力,做到開源節流,拓寬企業的生命線,尋找希望和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