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紅
(大連億海企業集團有限公司,遼寧 大連 116091)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其無處不在,真正改變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產業的經濟體量不斷增大,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約為3100億元,未來這一數字還將不斷增大。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其面臨的政策環境也在不斷優化。2017年10月,我國將人工智能的應用列入十九大報告。2020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第十二次會議上肯定了人工智能技術在疫情監測方面的獨特優勢[1]。人工智能技術給各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會計行業也在積極探索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日常工作中的新發展模式。人工智能的出現和應用將進一步推進會計管理方式的變革,會計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擁抱人工智能,不斷提升自己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業務工作的能力。
人工智能(AI)就是通過模擬人的意識和思考方式產生的一種技術,可以將其視作人類智能投射到技術層面的產物。人工智能在收集、處理、分析、模擬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具有大數據技術能夠處理海量數據的特點,同時智能化的優勢使其能夠作出認知范圍內的最優選擇[2]。雖然人工智能飛速發展,甚至在某些領域內超越了人類,但人工智能永遠只能模擬人類,而不能真正成為或取代人類。將人工智能應用到會計行業中,能夠幫助工作人員做好制單、記賬和對賬工作,如借助財務會計工作軟件對相關的財會信息進行機械化的處理,人工智能能夠通過重復學習迅速掌握會計工作的方法和要點,在在線獲取發票、生成憑證、填報賬單明細和輸出報表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事務所就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推出了“德勤財務機器人”。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結合了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具有極強的數據收集、儲存和分析能力,未來會計行業將面臨更大的發展困境,雖然人工智能給會計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種種現象表明,會計工作人員必須正視人工智能帶來的影響,積極尋求轉變。
人工智能的出現在極大程度上簡化了會計人員的工作,其積極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企業財務服務的工作效率,代替會計人員從事普通的會計工作,實現了人力資源模塊與會計模塊的高度融合。傳統的企業會計工作涉及的科目繁多,包括日常賬目核算、會計信息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內容,這些崗位的工作細微繁雜,往往需要一人一崗或一崗多人,導致會計工作的分布十分零散。企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賬目往來,會計需要在完成階段性工作任務的同時登記每日賬目往來,工作的重復性強;而人工智能可以直接負責這些簡單的工作,將專業會計人才從繁復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在專業的會計軟件的支持下,財務管理與企業管理實現了深度契合,會計信息從發票開始,到采購計劃、采購合同,再到材料入庫出庫、產品銷售等都實現了高度的智能化管理。同時,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相關的工作軟件和系統學習會計工作知識,以不斷優化企業財務管理。
二是規范了會計的基礎性工作。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中最主要的環節,當前企業會計基礎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工作隨意性強、賬目混亂、手續不清等,導致會計數據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而人工智能在信息收集、數據處理和賬目核算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三是提高了企業防范風險的能力。當前風險管理已成為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工作內容,人工智能在分析數據的過程中,能夠識別潛在風險因素并進行實時預警。
在為企業會計工作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工智能也對會計人員造成了一定的沖擊。由于其能夠進行簡單的賬目登記、核算工作,在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方面有天然優勢,影響了會計人員的日常工作。從事簡單的核算收入、處理費用和編制報表的會計人員極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開展會計核算工作程序煩瑣,人員的不確定性強,而人工智能技術含量高,具有超強的計算能力和分析處理能力,且工作成本低于人工成本,大量會計人員面臨被取代的風險。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及時轉變自身角色,尋求新的發展,將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失業。同時,由于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斷發展,會計人員必須主動學習新的技術和知識,以滿足時代對會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能掌握新技術的會計人員和企業在此環境下將會面臨發展困境。
雖然人工智能不斷發展,給會計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其本質仍然是人的工具。因此,必須堅持發展“人—機”互動的會計人才培養理念,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建設一支現代化的會計專業人才隊伍。一方面,企業尤其是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認識到人工智能對會計工作的意義,在崗位培訓內容中添加有關人工智能的技術培訓,不斷提升其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日常會計工作的能力,幫助會計人員了解人工智能處理會計工作的原理,將其從簡單的會計工作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必須培養復合型人才,轉變會計人員的角色,打造大數據時代的財務管理型會計人才。會計人員要不斷學習和了解有關人工智能的新知識,提高自身素養,為優化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供支撐。
雖然人工智能沖擊了會計崗位,從事簡單財務工作的會計人員將被淘汰,但同時也催生了企業對綜合型會計管理人員的需求。機器和技術始終是冰冷的,雖然能夠借助其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開展會計輔助工作,但人工智能在預見企業財務管理的發展方向、審計資金和風險防范方面仍存在不足,綜合性的會計管理人才素質更高,能夠時刻觀察和監督人工智能的工作情況。同時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復雜,會計人員要努力學習審計知識、風控知識等,轉變為復合型人才,為企業財務管理的現代化發展作出貢獻。
為了接軌大數據時代,企業要主動建設人工智能會計服務平臺,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首先要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構建服務平臺,設置不同的會計科目,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會計工作進行分類處理。其次要發揮人工智能的作用,提高平臺的服務水平,如設置智能服務機器人客服,讓會計在機器人的引導下獲取不同科目的會計信息,在機器人的指導下學習不同的技術知識。人工智能會計服務平臺應當集工作處理和會計服務于一體。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漸被打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拓展國際業務,企業對國際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長。無論是外國企業到中國市場尋求發展還是中國企業在國外上市,都需要專業會計人才的配合。可以說,在企業融資、上市到破產等一系列復雜的過程中,會計人員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會計人員必須開闊自身視野,與時俱進,追求終身學習。首先,會計人員要擴充自己的外語知識,可以在工作之余學習英語等語言,并觀看一些有關外國經濟的紀錄片,以了解外國企業的工作模式。其次,要堅持學習和了解外國的會計工作法規和相關經濟法規,學習國際會計工作準則,為開展國際會計工作提供支持。在職業生涯中,會計應當堅持終身學習,保持求知向上的工作態度。
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各行業的變革發展,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受到了強烈的沖擊。分析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可以發現其包含積極和消極的方面,會計工作人員需要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不斷適應大數據時代會計工作的變化,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以謀求行業的進步發展。會計人員的淘汰問題和財務信息的安全問題,是人工智能環境下會計行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當不斷拓展思路,追求進步。